基于逆向设计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张宇琪

摘 要: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大单元教学与逆向设计理念相互交融,彰显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导向,着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落地。文章聚焦于逆向设计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通过对逆向设计的全面剖析,深入挖掘当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精准定位核心素养目标、构建多元化学习评价机制、创设真实情境并合理规划学习任务等实施策略。

关键词:逆向设计;大单元教学;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指出需探索大单元教学,推动知识结构化进程。大单元之“大”并非单纯彰显知识的数量规模与体系框架维度,其更是知识从零散破碎迈向系统整合的关键标识。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始为终”,是构建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模型。其目的是指导教师着眼一个单元的整体,进行教学内容的统整、教学方法的优选和教学效果的衡量与评价。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融入逆向设计,可推动教学改革创新,让教师教学更科学规范,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

一、逆向设计理念引领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价值内蕴

(一)落实课程标准导向,聚力核心素养提升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学习基础,更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理论之一,逆向设计教学是这种理念的践行者。核心素养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这四个维度。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作为导向,对课程内容予以规划设计,并凝练出科学课程所需培育的核心素养要点。逆向设计着重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而这种领悟乃是基于学科目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等方面所衍生而来。所以,逆向设计与核心素养紧密相连,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逆向设计,教师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不仅有助于教师确立教书与育人统一的观念、帮助教师推进大单元教学,还能充分变革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

(二)强调教学目标为指引,促进“教—学—评”一致性

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将教学、学习和评估三个环节紧密融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逆向教学设计遵循教学设计逻辑,以学习目标为始,将评价设计提前,嵌于教学活动之中,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的态势。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确定预期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设计学习经验与教学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有机融合与循环迭代,形成了一个动态、闭环的教学设计系统,从而形成了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评价。评价证据与活动从目标中来,有利于目标的落实。这种设计理念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评价任务基于学习目标而设计,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使评价结果更具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围绕理解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围绕理解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是逆向设计的重要作用。教育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将“理解”置于两个维度:一是目的维度,达成教学内容意义的理解;二是方法维度,按程序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理解层面,逆向设计模式主张学习的起始点与落脚点皆应聚焦于学生的理解层面。理解的过程需要引领学生自主地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实践能力进行思索,而不是被动地、机械性地接纳新知识。在逆向设计中,理解被视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在规划教学时,不是从传授知识的具体细节开始,而是从期望学生最终达成的理解程度出发。这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更能把握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思想方法,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围绕知识目标教学,缺少核心素养目标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宏观且整合性强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设计中,教师往往仅以知识目标为主,聚焦学生掌握单元相关知识,导致目标设定过于狭隘,易形成“填鸭式”教学,忽视其他能力培养。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在于落实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然而,语文教师若缺乏核心素养目标的引领,教学内容容易分散,知识点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教学主线不清晰,学生只能学到零散的知识,难以形成持续的学习效果。

(二)强化学习结果评价,轻视学生过程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多元,涵盖知识传授与多种能力培养,但现行分数评价体系偏重知识考查,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在口语表达、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等方面存在不足。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这种评价体系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能力提升,易引发焦虑,学生过度关注分数排名而忽视学习过程,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可能抑制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三)追求教学活动多样,降低教学生态质量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本应助力教学质量提升的多样化活动未达预期效果。不少教师随意设计活动,过于拓展课外知识而忽略课文内容,导致学生虽享受活动乐趣却没掌握核心知识,分散了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应接不暇,难以形成系统学习思路与知识框架,还使教师难掌控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率。长此以往,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和教学基本功会受到削弱,影响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逆向设计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塑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的撰写需全面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依据新课标要求,大单元设计的核心在于构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目标体系,并通过逆向设计思维,从终点回望起点,确保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展开,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方向偏差。单元目标的设定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学生预期学习目标。

(二)以学生主体为驱动,设计学习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行,确保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还是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准。崔允漷教授认为“‘教—学—评’一致性的本质是在学习或者教学、评价中落实学习目标。”评价设计可分为三步:首先,确定表现性任务目标并设计学习任务;其次,依据任务设计评价内容;最后,制定评价标准。

(三)以教材内容为指引,规划学习活动任务

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精心设计贴合大单元目标的核心任务,以驱动学生学习实践。针对以教材为主的特点,教师需将核心任务分解为子任务,融入教学,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

逆向设计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创新了教学设计模式,遵循了教学规律且契合学生需要,能提质量、调氛围、培素养。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核心素养目标,以生为主,多元评价,设计多样任务,经实践探索完善策略方法,助力学生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开欣,郑国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逆向教学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4(06).

[2]黄振浩.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3(31).

[3]王宇.逆向设计理论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4.

[4]肖云霖.把握文体特点领略童话之美——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1(16).

[5]黄河,张雨.基于“四个评价”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J].语文建设,2021(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