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家庭亲密度与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的长期影响研究
作者: 许杰华摘 要:文章聚焦于新冠疫情背景下家庭亲密度对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的长期影响。通过对1169名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SPSS 26.0软件分析,研究发现: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家庭亲密度与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显著相关。高家庭亲密度能够有效减少小学生短视频使用时长,降低沉迷风险,并优化内容选择,且这种积极影响在后疫情时代持续存在。研究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学指导,建议通过提升家庭亲密度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短视频,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冠疫情;家庭亲密度;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长期影响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我国采取了居家隔离措施,学校停课,学生居家学习成为常态。小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居家隔离使小学生与家庭成员相处时间增加,家庭关系和亲密度面临挑战与机遇;另一方面,线上学习和娱乐需求的转移使短视频在小学生群体中迅速流行。短视频以其简短精炼、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但过度使用可能带来视力下降、学习时间减少、接触不良信息等问题。
2. 研究问题。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家庭亲密度如何影响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这种影响是否具有长期性?后疫情时代,家庭亲密度与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机制?如何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3.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本研究将家庭亲密度与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置于新冠疫情这一特殊情境下考察,丰富了家庭亲密度理论、儿童媒体使用行为理论以及疫情对家庭与儿童影响的相关理论体系。实践意义:研究结果为家长提供了科学指导,帮助其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升家庭亲密度来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短视频;为教育工作者制定相关教育策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
1. 家庭亲密度相关研究。家庭亲密度是衡量家庭功能的重要指标,指家庭成员在情感、沟通、互动等方面的亲密程度和凝聚力。研究表明,高家庭亲密度能够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增强安全感和自信心,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并给予恰当引导。
2. 短视频使用行为相关研究。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研究指出,短视频具有信息传播迅速、内容形式多样、满足用户碎片化时间利用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用户,包括儿童群体。适度观看短视频可以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但过度沉迷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社交机会减少、学习和生活节奏紊乱等问题。
3. 疫情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相关研究。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家庭关系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一方面,居家隔离为家庭成员提供了更多共同相处的时间,有助于提升家庭亲密度;另一方面,经济压力、健康担忧和生活习惯差异可能引发家庭矛盾,降低家庭亲密度。
4. 文献综述小结。现有研究对家庭亲密度、短视频使用行为以及疫情对家庭和儿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将三者结合,特别是从长期视角研究疫情背景下家庭亲密度对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1169名小学生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涵盖城市、郊区和农村等不同地域类型,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2. 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新冠疫情背景下小学生短视频使用情况及家庭亲密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短视频使用行为、家庭亲密度及相关基本信息。共发放问卷1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169份,有效回收率为98.65%。访谈法: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围绕家庭相处模式变化、短视频影响及家长引导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共进行118次访谈。
3. 分析工具。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访谈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分类编码并提炼关键主题。
四、研究结果
1. 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的现状。使用普及率:100%的小学生在疫情期间接触短视频,92.6%的小学生目前仍经常使用短视频。使用时长:30分钟以内占55.3%,30分钟至1小时占24.5%,超过1小时占20.2%。内容偏好:娱乐搞笑类(46.9%)、动画动漫类(26.8%)、知识科普类(11.7%)、美食旅游类(12.6%)。自控能力与沉迷情况:61.9%的小学生能较好控制观看时间,38.1%的小学生承认短视频影响学习和休息。
2. 家庭亲密度的现状。整体水平:71.3%的家庭亲密度得分在70分以上(满分100分)。家庭成员关系:57.7%的小学生认为与父母关系非常亲密;疫情期间夫妻关系和谐的家庭占65%。家庭共同活动:62.1%的家庭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家庭共同活动,其中室内活动占比78.2%。
3. 家庭亲密度与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的关系。使用时长:家庭亲密度与短视频使用时长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5,p<0.01),家庭亲密度能解释使用时长变异的20.25%。沉迷风险:高家庭亲密度的小学生沉迷风险显著低于低家庭亲密度的小学生(t=-2.34,p<0.05)。内容选择:高家庭亲密度的小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知识科普类内容,而低家庭亲密度的小学生更偏好娱乐搞笑类内容(χ2=12.45,p<0.05)。
五、讨论
1. 家庭亲密度对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的长期影响机制。情感支持与内在动力:高家庭亲密度为小学生提供情感支持,激发其自我约束动力,使其更愿意合理安排短视频使用时间。沟通引导与价值观塑造:高家庭亲密度促进父母与孩子的顺畅沟通,帮助孩子辨别信息优劣,树立正确价值观。替代性娱乐与兴趣培养:家庭共同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替代性娱乐方式,减少对短视频的依赖。
2. 后疫情时代家庭亲密度与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的相互作用。延续性影响:高家庭亲密度家庭的小学生在后疫情时代仍保持合理使用模式,而低家庭亲密度家庭的小学生可能继续面临问题。新挑战与机遇:后疫情时代,短视频可作为辅助学习和社交的工具,但也需要家庭亲密度的维持和提升以应对新挑战。
六、对策建议
1. 针对家长的建议。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加强情感交流,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科学引导短视频使用:制定合理规则,陪伴观看并引导思考,提供多样化娱乐选择。
2. 针对教育工作者的建议。开展家庭亲密度教育活动:举办家长培训讲座,组织亲子活动。加强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开展主题活动。
七、结论
1. 研究发现总结。研究发现,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家庭亲密度与小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显著相关。高家庭亲密度有助于减少使用时长、降低沉迷风险、优化内容选择,且这种影响在后疫情时代持续存在。
2. 研究的局限性。研究周期较短,样本量有限且集中在特定地区,短视频使用行为的测量依赖主观报告,可能存在偏差。
3. 未来研究方向。扩大样本范围和研究地域,提高结果的普适性;延长研究周期,采用多阶段纵向研究设计;结合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如手机使用记录和眼动追踪技术;引入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影响等变量,构建更全面的研究模型。
参考文献:
[1]钟年.家庭亲密度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20(05).
[2]王静.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教育学报,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