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郑淑玲

摘要:小学数学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都有帮助,因而目前该教学模式的推广也越来越广泛,部分数学教师都开展应用。文章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现状,进一步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具体围绕教学目标搭建、教学框架完善以及教学活动设计等几个方面,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数学教学;推理思维;单元整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9-0070-04

在新课改逐渐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愈发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能够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文章主要概述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方向。

一、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帮助

数学学科教学一直是一项重点,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在近年来备受欢迎,尤其是在提出义务教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后,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也进一步凸显。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单元整体教学会统筹数学运算教学的资源,使学生综合学习运算规律,持续开展练习。比如针对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涵盖了各方面的计算,能够让学生的运算学习水平得到提升。第二,能够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会涉及整个单元的各种概念、定理,在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时,也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而不同的定理间往往也具有一定联系,方便学生相互转换、推理以及有效运用,使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更为清晰。比如在探究学习的任务当中,教师会先提出一个假设,之后让学生结合单元所需的概念来验证假设,该过程学生会思考并进行推理,以保证最终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第三,能够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时,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开放,教授的内容较为灵活,不再局限于小板块知识点的分散讲授,在理解上也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学生完成单元整体学习任务后,也容易形成创新意识。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能自由表达看法,避免学习思路被困住,激发其创新思维。第四,能够提升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设计生动的教学情景,比如通过生活案例探讨数学知识的内涵,使学生清晰理解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方面的运用价值,如此也能使学生提高自身知识运用的能力。同时,单元整体教学中也会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对学生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现状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在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养成了只跟随教师思路学习的习惯,不具备自我探究的意识,导致其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弱,学习效率低下。小学阶段学生本就年龄较小,自律性较差,以往部分数学教师为保证教学顺利推进,也会对学生课堂行为严加掌控、管理,在教学方面普遍采用生硬灌输的举措,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压迫的学习状态当中,无法形成主观能动性,甚至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教师教学方式不恰当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将整个数学单元看作一个系统,重新组合教学知识来进行讲授,以保证学生实现综合学习,形成健全的知识架构。然而通过了解发现,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该项教学模式认知存在偏差,选择的教学方式也不够恰当。比如教师为了缩短教学课时,仍旧会在教学设计时分散知识,而不同知识间的衔接也不到位,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容易将前述讲解的知识点遗忘,脑海中尚未学习整合知识,造成学习成效不佳。还有部分数学教师虽然会围绕单元主题设计教学任务,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仍旧不足,给学生的学习思路造成限制,不利于数学高阶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不够清晰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目标与重点不够清晰的问题,主要是部分教师习惯基于每节课的小目标推进数学教学,单元宏观教学的视角不足,难以真正发挥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优势。同时,教师对单元教学的重点把握也不够深刻,对教材的分析较为浅显,仅关注学生对数学定律的记忆学习,未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学的成效很难提高。此外,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也容易忽视对学生心理需求的了解,未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尤其是学生之间的学情存在差异,若教学设计不够完善,将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落后,久而久之会出现学习信心丧失情况。

三、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分析

(一)明晰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义务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进行基本的知识和解题技能传授,还要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灵活的发散思维,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并获得自由的表达学习环境。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较为显著,其能够使学生将整个单元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解决遇到的数学难题,因此,开展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很有必要。该项教学实施不仅要打好基础,还要实现围绕单元教学主题来明晰教学目标,在科学制订目标时也需遵循以下标准:第一,应保证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对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充分了解;第二,应从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充分考虑到其年龄较小、认知思维尚不成熟以及好奇心重等特征,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实效性更强;第三,教学目标应当与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关联,具有深入性、完整性特征,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单元的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制订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需要先明确本单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数感素养,同时也能使学生搭建起乘法相关的知识模型。围绕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在前期进行简单的测试与一对一访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习惯有初步了解,为后续教学目标的制订提供支持。随后可以为本单元的教学制订三项基本目标,以明确教学指导方向。第一,要保证学生可以对表内乘法进行较为熟练的口算,充分掌握运算技能,了解乘法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运用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运用各种方法解释口诀关系,以帮助学生记忆并鼓励其在生活中运用;第三,让学生了解数字“5”相关乘法口诀的编制原理与过程,再类比推理让学生学习其他口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后续教学工作推进才会更为顺利。

(二)搭建单元教学的完善框架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对单元脉络和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十分熟悉。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搭建单元教学框架,以避免各个教学模块出现孤立问题。此外教师还要遵循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与行为习惯,在单元教学框架设计时科学划分内容,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思路更为清晰,逐步建立起自我的知识学习体系,为今后的数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的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开阔的视角挖掘教学核心内容,在备课时制订完善且脉络清晰的教学框架,主要关注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和不同点,找到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规划适当的教学时间,以确保每个教学知识点的讲解都能较为细致,讲授时还要相互联通,以保证学生学习时更为容易。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在空间思维方面不太成熟,因而在理解图形特征时也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可以用新媒体软件直观展示图形,动态呈现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主要过程,使学生真切理解其特征,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要体现出优势,教师要颠覆常规教学模式,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创设多元且灵活的数学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具体设计活动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细心洞察,确保教学方式可以灵活组合,使学生对单元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更浓。

1. 观察类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的观察类学习活动就是指为学生提供观察机会,在观察体验中学习并理解数学知识,单元整体教学中设计这类活动,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小学教师对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重点,该项能力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认知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在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设计学生参与的观察活动,则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感官体会几何空间,了解不同位置关系,对空间中物体大小进行准确描述。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当中,本单元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尤其是让学生理解不同方向和位置的关系,同时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辨认方向,以保证知识的良好运用。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观察活动,如直接带领学生到教学楼外,站在操场,辨认东、西、南、备、东北、东南等方向,同时描述哪个方向有哪些事物。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观察提出有关位置判断的问题,如“教学楼在食堂的哪个方向?”“图书馆在教学楼的哪个方向?”引导学生的观察学习,在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后,自然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点,同时形成空间学习的素养。此外,为了使单元教学更为方便,教师可直接以学校为对象,设计区域平面图,以多媒体视频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辨认各个方向,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延伸到路线规划,如让学生思考从教室到食堂从哪个方向出发、走哪条路线最快?如此也能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

2. 调查类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设计的调查类学习活动实践性较强,其是指为学生布置调查任务,促使其在调查中摸索寻找到数学规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的教学活动。在设计调查类学习活动时也要注意各个过程具有良好的衔接性,整体知识网络体现出结构化特征,以保证活动的落地。

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单元重点知识打造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可以营造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假设学校在节假日期间筹备了文艺演出,演出作品的种类较多,现需要统计全班学生对各个文艺作品的喜好情况,现已给出了作品类型,你能以本班为对象进行调查并将结果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吗?”在该情景下,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使学生了解灵活利用数据制作统计图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行进行调查,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最后得到调查报告和统计图,教师在该过程完全不干预,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数据分析、积极与他人沟通交流,以保证调查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在扇形统计图生成过程中可以明确统计图的要素,从而理解重要知识点,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3. 生活化学习活动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极为紧密,可以说每个数学定律都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得出,同时,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也都能帮助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基于此,小学数学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也可设计生动有趣的生活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运用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活动中可以将数学知识整合生活元素,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轻松。

例如,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实施过程中,若直接让学生记忆长度概念,则会导致其理解不透彻,容易将知识点遗忘,而若是设计生活化活动,则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联想“长度”,从而将知识记牢,增强学习成效。长度单位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厘米单位和米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为了使学生建立起认知,可以先让学生使用自有的刻度尺测量身边物品,比如学生对教室内的各种物品测量后发现,橡皮的长度约为1厘米、文具盒的长度约为20厘米,随后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更长的卷尺,让其测量门框长度,课桌长度等,学生会发现双人课桌的长度约为100厘米,门框的高度约为200厘米,这时教师可以引出“1米=100厘米”的概念,让学生预估一下双人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个橡皮的长度,学生在思考后会回答“100个左右”,如此能进一步理解米、厘米单位的换算规律,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科学推进单元教学评价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开展的过程,不仅要进一步确认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达成,还应当科学推进单元教学评价。比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划分不同学习小组,小组内同学互帮互助,在教学时,多鼓励小组相同讨论,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小组学习的特征是能够营造较为积极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会与组内他人赶、比、帮、超,因此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强,还能锻炼协作能力,形成多角度思考的学习思维,促进学习水平的提升。小组学习最重要的是能够进行组内互评,让学生都能清晰认识到自己学习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发挥出教学评价的功能。以往教学当中,经常会采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虽然教师也会尽可能给出客观评价,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有限。因此,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让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比较有利,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行通过线上平台开展答题测试评价,既能够根据测试结果明确学习的薄弱点,也能避免打击学习积极性,还能组织学生定期进行知识竞赛,使评价方式更为多元、平等。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鼓励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由文章分析可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包括:明晰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搭建单元教学的完善框架、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科学推进单元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刘香阳.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13):142-144.

[2]尚宏杰.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4(5):48-50.

[3]贾新蕾.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4(2):200-202.

[4]黎婷.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策略:以苏教版“角的度量”教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4(4):56-60.

[5]徐新连.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4(11):57-5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