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迁移·扩展:小学英语高段写作能力提升实践探索

作者: 韩桢

链接·迁移·扩展:小学英语高段写作能力提升实践探索0

摘要:读与写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两种互相交融,互相推动提升的技能。文章通过探究如何利用教材阅读文本,将阅读和写作指导融合在一起,最大化地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从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写作能力;链接;迁移;扩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9-0106-03

写作材料需要通过观察获得,写作过程需要逻辑推理和创造,需要思维和创造性的想象。而阅读的深层理解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背景知识和推断能力,因此能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阅读与写作在教学中是互相交融,互相推动的。

一、 当前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明确的写作要求,但学生在写作上还有部分问题:只会简单堆砌教材语言,出现大量的语法错误、“Chinglish”等问题,语言缺乏逻辑性和思想性等。

这与教师的教学问题分不开。第一,对教材研读不深,注重“读”的教学,写作指导流于形式,致使学生只会照搬教材或按中式思维写作。第二,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之间缺乏衔接,导致学生对文本理解停留在浅层,缺乏逻辑性思考。第三,教师缺乏读写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课标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设计活动。PEP教材的读写板块正好融合了“读”与“写”的教学,我们能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文本结构、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等方面的指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且在写作指导中进一步夯实对教材文本的深层理解。

二、 链接·迁移·扩展:小学英语第三学段“读写链学”的教学策略

(一)链接生长点,激发写作欲望

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是写前活动的目的之一。而新课标中也有明确的“乐学”要求。情境创设是学生写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生长点。阅读的文本犹如写作情境的母体,可以触发他们的回忆,激发他们的思想。

1. 带入文本情境,有感而发

延续阅读时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继续思考和写作,能减轻他们的畏难心理,不会手足无措。

教师可以在教材文本或图片的基础上添加细节,让学生进入作者视角,丰富教材文本内容;有一些文本体裁易于做出回应,如书信、便条、邮件等。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切入点引导学生写作;教师还可以衍生一些与教材类似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读写课中,教师增加了Robin和Pete猫PK厨艺的情境,给自己支持的一方写便条描述食物喜好,有PK场景和其他食客的留言铺垫,学生的写作内容相对丰富。

2. 联通生活经验,有话可说

新课标中提倡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五、六年级的读写板块话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情感体验,让他们有表达欲望。

教师可以在阅读中有意识地放大冲突点,做好写作铺垫,让学生真正学习用语言达意的功能;教材上提供的阅读材料大多是普适性的,不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场景内容,能勾连他们的自身经历,有助于在写作时自主表达情感;有一些教材内容虽然学生熟悉,但写作要求不能覆盖全体学生实际。此时,可以改变其形式,给学生更多写作空间,激发表达欲望。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读写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份表格(如表1),将写作形式改成回复邮件或整改信。借助表格梳理素材,突出了事件的矛盾点,学生更能结合理据联系实际生活,有话可说。

3. 碰撞异同观点,有理要论

语篇是作者思想、态度的反映。新课标强调活动的设计要助力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教师可以抓住五、六年级学生青春期自我意识萌发的年龄特征,促进其正确地表达自我。

教材中有许多隐藏元素,挖掘出来,可以启发学生表达,丰富输出内容;同时,教材内容有时会限制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又要跳出其思维逻辑,转变立场,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充分调动其写作积极性,畅所欲言。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读写课,教师挖掘出Mr.Jones美术教师的身份,让学生根据这个条件布置房间并说明理由。这使学生的写作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理有据。他们在互相启发中,表达欲望就很强烈了。

(二)迁移嫁接点,夯实写作基础

学生有了表达欲望,还要能遣词造句,组织段落,谋篇布局,使文章条理清晰,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高的要求。平行写作策略,是指在阅读之后让学习者模仿阅读材料,采用相同的文章格式写作。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学生。同时,在仿写的过程中,又能及时反馈出学生对文本中句型的掌握程度,强化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1. 控制句型结构,有话会写

句子写作是基本的写作技能。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控制性的练习。此时,句型被固定,易于掌握表达方式,能突破遣词造句的障碍。

新课标中二级水平要求学生能围绕图片内容写出几句意思连贯的话。教师可以替换教材图片,让学生仿写,既能巩固单词和句法,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某种语法结构的表达方式,为独立写作夯实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通常习惯运用简单句,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意识到可以运用复杂句型来增加自己语言的厚度。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教师提供了图片,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封闭式或全开放的图片进行句型练习。这样既能减少缺乏语言积累、畏难情绪等无谓的干扰,聚焦语言学习,又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

2. 关注逻辑组织,有段能垒

语篇必须是连贯的,即和谐,符合逻辑且前后关联照应。因此,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还要注意让学生关注逻辑的严密性、语义的连贯性。阅读文本是一个蓝本,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关注其建立逻辑关系的方法,学生就可以“拿来主义”,降低写作难度。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连接词,如then, when, because等词语,并在表达中有意识地运用,将没有联系的句子转换成有意义的复杂句,促进学生有逻辑地表达,发展其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学生写作中角度单一,常常用同样的句型重复叠加,形成的文本枯燥且不具交流功能。教师写作指导时,可以利用问题链,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文本的提纲,形成自己的文章段落。

3. 呈现可视思路,有篇可看

在阅读指导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语篇,借鉴其行文结构,从而逐步内化段落组织的方法,培养其独立建构文本的能力。学生思维处于从具象化向抽象化发展的过程中。可视化的方式不仅能缓解学生对写完整语篇的焦虑情绪,还能逐步提升他们的谋篇布局能力。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厘清文本内在逻辑,丰富写作内容。绘制的过程能让学生对写作话题理解全面、深入,思路更加清晰;表格让文字以网状的形式呈现,每个信息都被突显出来,不但清晰可见,还能很好地展现其纵横关系,利于形成系统的文本;此外,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找出关键句,彰显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以增强学生对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4. 平移格式规范,有料可挖

写作能力中包括文体写作的能力,其核心是一个文体规范的问题。学生对各种文体的写作是第一次接触,特别是非连续性文本的文体规范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重点会根据适用的场景有所区别。而其中的一些固定格式隐藏了部分关键信息。这是写作重点而不是阅读难点,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了解文本的格式,加深学生印象,从而为写作做好铺垫。

(三)拓展创伸点,提升核心素养

读写结合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取和整合信息,通过深层次的阅读培养批判思维,还可以在写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内化运用语言知识,创造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教材中的文本常常隐藏着一些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让学生在深度理解文本之后进行自由表达,从而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

1. 丰富输入范例,提高语言能力

新课标提倡教师突破教材的制约,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市面上有很多与教材文本主题契合的课外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丰富语言形式和内容,为各个层次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

教材中的文本因为要考虑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基础,形式、难度等难免有所限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语言优美的原版文本材料,促使学生的输出更加地道,丰富;教师也可以补充与教材表现形式不同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学习转换表达方式,能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恰当使用语言、谋篇布局等综合能力,从而大大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2. 填充留白空间,发展思维能力

教材中常常有许多留白的空间,学生能在这些空间中自由创作,使写作内容具有独特的思想,同时也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材读写板块中留有一些情境空间,比如,教材内容以Robin和Wu Binbin串联前后文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进行写作,能使表达更加真实、有实际意义;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教材留置了一些这样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表达应具有选择性,教师可以适当改编教材情节,让情节呈现多样化发展,使学生有更多写作方向的选择,从而更好地体现自己价值观、能力和水平;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英语方面的信息,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的意识,真正学会用写作表达思想。

3. 展现文化内涵,更有意义

展现和传递文化是写作的目的之一,也是新课标培育文化意识目标的重要内容。在读写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展现文化内涵,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开阔国际视野。

教材中很多文本是介绍风俗文化的,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增加地方特色或家庭印记,展现本土的文化特色和家庭传统,学生更加愿意表达,也能树立文化自信;而对文化的差异感受和体验需要经过学生的内化,再用自己的语言呈现才是真正的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编文本,展现其英语核心素养。

三、 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写作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利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链、图表、思维导图等,作为评价学生写作水平的标准,这也便于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时,这个过程也真正体现了读与写的融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思想品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蔷.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英语学习,2020(5):26-32.

[5]陶明天,陈新忠.义务教育英语写作教学的四个阶段及其教学建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1,44(9):1-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