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策略研究

作者: 高嘉玮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下,生态教育理念开始向幼儿园教育领域渗透。生态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贴近自然,基于对幼儿天性的尊重,是符合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教育思想。在幼儿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户外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把生态教育的理念融入幼儿的户外活动中,就是要让幼儿能够在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空间里充分释放天性,增强体质,获得体能、精神和心灵上的多种滋养,从而使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通过将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幼儿的园户外活动,能够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能够为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与指导。文章基于生态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教育;幼儿园;户外活动;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0-0141-04

自然生态学中蕴涵着大量的育人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地去对其进行观察和探索。生态教育有着关联、系统以及和谐与共生的诸多寓意,是一种能有效唤起幼儿对生命的关怀与热爱的途径。而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贯彻生态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载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长,且每天至少要有2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引入生态教育理念,能够让幼儿的户外活动兴趣及参与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引导他们去感知大自然,体验生命的奇妙,让幼儿在大自然的生态中实现强身健体、身心健康,从而全面发展。所以幼儿园教师要深切地认识到生态教育所蕴含的教育教学价值,通过带领幼儿积极开展户外生态教育活动,引领其走进广袤的大自然中去,使他们充分体验和感受自然的美与各种生命的奇妙,体会生活、生命的精彩,从而推动幼儿全面发展。故此,文章就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户外生态教育活动这一课题展开探讨,并就如何有效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 生态教育内涵概述

“生态教育”是指将生态学的理念、思想、原则、原理和方法与现代国民性教育相结合,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要求的一个生态学过程。生态教育的内涵尤为丰富,涵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教育层面。其教育对象涉及整个社会的决策者,企业家、工人、管理者,以及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学生、普通公民和校的中小学校学等;教育途径有:课堂教育教学、媒介宣传以及野外体验与实验验证和典型示范等。生态教育是一种顺应自然、顺应环境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将其融入幼儿园户外活动中,以引导幼儿积极开展户外生态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生态意识,并实现全面成长与发展。与此同时,生态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可以进一步拉近幼儿与大自然的距离,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二、 生态理念融入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的生态价值观

幼儿缺乏一定的生活、学习、生态等经验,他们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知识认知程度也都比较低,所以很难充分且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在生态教育理念不断融入幼儿园户外活动背景下,将生态教育理论知识与幼儿园户外实践活动进行多维度融合,能够促进幼儿在短时间内良好认识和了解大自然,并建立起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总的来说,幼儿园户外活动需要幼儿亲身参与,身体力行地参与和完成各项户外活动。在这些户外生态活动实践过程中,幼儿的生态意识与知识、自然经验等均得到建构及丰富,可获得更多自然体验,亲自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时,初步形成良好保护环境与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培养幼儿的生态探索及发展意识

在户外大自然环境当中,幼儿可以透过大自然的神奇景色,探究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感受四季的变迁,从而培养幼儿园幼儿的生态探究和开发意识。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第一站,其地位举足轻重。在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学方式下,幼儿园一般都是以室内教学为主要形式,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校园、教室内,这就不利于幼儿开发潜力,培养幼儿探索、创作意识与能力。而将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户外活动,不但可突破上述缺陷,而且还可以促进幼儿形成更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培养其生态探索及发展意识。

与此同时,在生态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身心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广泛的活动场所,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和探究的愿望,进而促进他们的感官、情绪、认知、社交等能力的发展。为此,幼儿园教师要主动将生态教育理念应用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教学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联系,从而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尊重、探索和发展意识。

(三)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在幼儿园开展的户外活动各环节融入生态教育理念,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大多来自自然环境、生活之间的变迁。在生态教育理念的积极贯彻下,幼儿在户外生态活动开展过程中,将会与自然进行亲密活动交流。伴随互动过程的深入,幼儿可以学习到大量自然科学知识,从而使其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在户外生态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要进行如种植、团体游戏等多种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幼儿可以直观地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了解大自然中植物、动物等的生长规律,从而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学习。

三、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实践

(一)创设户外生态活动开展环境,满足幼儿户外活动学习需要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育人资源,它对幼儿的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幼儿个体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确保生态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户外生态活动教育教学需求特点,给幼儿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态学习环境,从而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参与户外生态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所以,幼儿教师在具体创设幼儿户外生态活动内容时,应立足于本园实际,结合幼儿园户外生态活动课程,为幼儿创造各种内容丰富且趣味十足的户外生态活动内容,以能最大限度满足幼儿自主观察、认真学习和随时探究的学习需求。

以户外种植活动实践为例,幼儿教师在针对幼儿户外种植场地进行规划时,可以从传统教学结合创新方式,从室内延伸至户外两个方面进行规划,为幼儿创造不同种植环境与空间,以种植方式及结果等对比学习方式,满足幼儿可在任何地点与时间都能随机探索大自然的学习及发展需要。首先,从传统教学——室内活动教学角度,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园班级教室中的花架或窗台等空间,为幼儿规划设计一块设计室内种植区,通过废物利用方式,引导幼儿利用受损的脸盆、塑料水桶、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杯等,种植草莓、香菜、大葱,生菜、金橘或蒜苗等植物。通过开发室内种植环境,满足幼儿的种植的好奇与需要,为户外生态种植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其次,站在户外种植活动开展角度,幼儿园要强化户外生态活动空间的设计,在幼儿园内可利用范围内为每个班开辟一片小种植区域。通过区域班级化划分,教师引导幼儿在本班级种植区域内种植如苹果树苗、豌豆、西瓜的植物,并根据幼儿种植的植物将其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自己种植的绿植,并定期施肥、除草、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等,让幼儿均充分参与整个种植活动,确保生态教育理论切实融入幼儿户外活动各环节。另外,幼儿园相关管理者还可以通过与周边社区协作等方式,在获得许可的前提下,将幼儿园附近的用地进行种植,实现对用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确保生态教育的有序进行。

(二)依托生态教育改进民间传统游戏

“老鹰抓小鸡”“造房子”等游戏一直都是幼儿比较喜欢玩的民间传统户外游戏。这些游戏对器材、场地、环境等需求比较小,且趣味性也比较高,是一种适合于幼儿园开展的户外活动形式。基于此,幼儿教师可结合生态教育理念及幼儿生态教育需求将传统民间户外游戏和生态教育理念进行有机地结合,设计一种既有生态色彩又精彩生动且极具趣味性的户外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逐渐地对大自然产生亲近、敬畏心理,从而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产生爱护心理。同时,在游戏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幼儿珍惜、敬爱和保护好自然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进而培养幼儿积极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念。

比如,在组织幼儿进行“老鹰抓小鸡”这一传统户外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把生态教育的观念渗透到游戏过程中去,引导幼儿在玩耍中了解自然。例如,教师可以把“老鹰抓小鸡”改为“小鸡保护植物”的游戏方式,即让幼儿扮演“小鸡”,教师扮演“鸡妈妈”,另一位教师或幼儿扮演“老鹰”,然后每个“小鸡”手里都拿着一种植物,老鹰目的就是在抓住小鸡后,破坏小鸡手里的植物。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要防备老鹰,让自己不被抓住,而且还要守住手里的植物,不能让它掉下来或是被老鹰叼走损坏掉。在这种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渐渐形成了对植物的保护意识,认识到大自然在将好看、有用的植物馈赠给人类的同时,人类也要相应地照顾好各种植物,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家园。通过这样的户外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品德素质与综合素养,还能让幼儿更亲近自然,释放天性,有效发挥和落实生态教育的育人价值。

(三)以生态观为基础发展户外运动

目前,我国幼儿园开展户外运动的方式主要以体育活动为主,但一些幼儿园所使用的运动器材种类仍还比较单一,且运动内容、方式等也比较单调和枯燥。在生态教育的视角下,幼儿园可以把生态教育元素融入幼儿体育活动当中,设计一种带有生态氛围的户外体育运动,把自然的原生态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使体育活动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且生动有趣。通过这些活动,幼儿既可以深刻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又可以锻炼身体,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均得到提高和发展。

例如,教师可根据幼儿园配套设施,结合现有体育活动器具,设计和创造一场融入生态教育理论及元素,并且充满了奇思妙想且新颖的“森林运动会”这一会外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精彩的体育活动情境:“在植物茂密的森林中,长颈鹿长老正在举办一场热闹的‘森林运动会’,各种小动物都充分发挥自己擅长的运动优点和特长,全身心地参与运动会。”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扮演一种自己最喜欢且比较了解的小动物,以参与“森林运动会”。在运动会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带领幼儿利用可循环利用生活垃圾、原生态自然材料、绿色植物等精心布置运动场地。比如,可以用木头布置障碍跑步区,用稻草、棉麻口袋等做迷宫,还可以用橡皮筋或小木棍等物件做跳高场地等。通过这样的设计,比赛场地更具生态性,并能够让幼儿更好地体会到“森林运动会”的趣味性与独特魅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不同动物特点的体育活动,比如袋鼠可以进行跳高,大象可以进行水枪竞赛,小兔子可以进行拔萝卜、跳远等比赛;而小狗则可以进行长跑、辨别物体味道等比赛。在运动会的日子里,教师也可以让幼儿穿上相应动物的仿制衣服,比如可以戴上小兔子头饰或帽子等,让幼儿更加积极地参加比赛,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增强体验感。这项创意十足的户外生态体育运动游戏,将生态教育的观念融入其中,处处洋溢着生态的气息,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大自然,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及环境中获得身心发展。

(四)在户外主题活动中融入生态元素

在户外活动中,主题实践活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根据主题进行户外活动的设计,能够提高活动的针对性,使幼儿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活动的目标,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在生态教育视域中,应发掘“生态主题”,并开展生态主题户外活动。比如,教师可通过节日或季节等因素,将幼儿带到自然之中,给他们创造更多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一次的生态主题户外活动中,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了解,同时也能认识人们的行为对自然以及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培养正确的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

以“保护大自然,让世界更加美好”为例,通过给孩子播放环保录像,可以让他们了解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基于这一理念,教师还可以开展诸如“给动植物洗澡”或是“为植物姐姐理发”等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对花园、森林中的各类植物进行浇水施肥、修剪杂枝、清除杂草,清除植物周边的垃圾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幼儿园、周边森林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幼儿可以在美丽的园里快乐学习和生活,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健康幸福。例如,在班级的饲养场中,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这只小白兔很受幼儿的喜爱,幼儿每天都会给它们喂食。每天进园后,幼儿都会聚集在一起,看一看这一天的兔子情况,在进行室外活动时,还会带上兔子一起“出门”玩耍。过了一段时间,小白兔长得很大,以至于原本那个小箱子都装不下它了。对此,教师让幼儿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思考,如:“小兔的家很小,我们该怎么做?”有孩子说:“我们可以把原来的箱子换成一堵墙,然后在外面打开一扇门,让兔子在里面活动。”有的孩子说:“我们可以给他搬新家,或是做一个新家。”最后,小朋友们决定为小兔儿搭一间屋子,并进行了一次“为小兔儿搭新屋”的活动。幼儿很喜欢和照顾这只小白兔,很乐意参加这个活动,希望能为自己的新家尽一份力。通过这种有主题的户外活动,既可以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又可以让他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四、 结论

把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开展的户外活动中,是目前幼儿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幼儿园及幼儿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幼儿生态教育的重视,贯彻生态教育的观念,通过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并将其巧妙地与幼儿园的户外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幼儿在接近大自然的同时,也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体质,帮助幼儿快乐、健康、积极、全面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丽.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策略探究[J].精品生活,2023(16):64-66.

[2]罗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运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4):69-72.

[3]刘颖超.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劳动实践开展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4(5):107-110.

[4]王丽娟.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户外游戏实践探索研究[J].成长,2024(3):64-66.

[5]李婧.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5):161-163.

[6]施培清.浅谈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的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7):8-10.

作者简介:高嘉玮(1996~),女,汉族,江苏宿迁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研究方向:生态教育、师幼互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