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酋的兴亡

作者: 张程

豪酋的兴亡0
冼太夫人故里景区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是为了纪念公元六世纪岭南百越俚族女首领冼夫人而建设的。冼夫人多次平定叛乱,为促进岭南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提到岭南,冼夫人是不可忽视的先贤。冼夫人所代表的豪酋势力,以及豪酋主导的四五百年历史,更是岭南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从秦汉至南北朝,朝廷虽然在岭南推行郡县,但影响力非常有限,加之当地民族和社会状况异常复杂,历朝无不奉行“羁縻政策”,依靠当地豪酋维持统治。朝廷允许豪酋垄断权力,仅保留名义上的人事权,仅征收土特产代替租赋。两晋南朝时,岭南出现了一批世代占据领地并辖有部曲的豪酋。这些“酋豪”“洞主”“酋帅”等,世代相承,左右一方社会。豪酋的兴衰起伏,是这四五百年间岭南历史的鲜明特色。

“岭南圣母”冼夫人

冼夫人,传闻名叫冼英,生于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她出身高凉冼氏,家族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当时,粤西南、桂东南的冯氏家族与冼氏家族的势力犬牙交错。冯氏的主要首领新会冯融是南下的汉人后裔。冯氏在岭南耕耘了三代之后,为了在岭南茁壮发展,寻求与土著大族联姻。大同元年(535年),冯融为儿子冯宝向高凉冼氏求婚。于是,冼氏家族将14岁的冼夫人嫁给了29岁的冯宝。

冯冼联姻后,冼夫人辅助冯融、冯宝父子安靖地方。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岭南驻军北上作战,当地出现权力空缺。高州刺史李迁仕意图谋反,征召高凉太守冯宝前来商议。冼夫人劝阻丈夫前往,并带兵乔装打扮偷袭李迁仕,李迁仕大败,间接稳定了大乱时期的岭南局势。冯宝逝世于陈朝初建之时,儿子冯仆年仅9岁。时年37岁的冼夫人毅然承担起了家族重担,勉力保持岭南局势稳定。十余年后陈朝覆灭。岭南地区又出现动荡,“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当时陈朝残余势力拒守关隘,阻挡隋军深入岭南。隋军主帅、晋王杨广想到了冼夫人,让陈后主给冼夫人去信,说明王朝覆灭、命令岭南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冼夫人看到犀杖,确定陈亡不可复兴,召集岭南各地首领数千人,恸哭了一整天,为陈朝尽忠,然后派人迎隋军南下。岭南的彻底安定不是简单的易帜就能完成的。冼夫人的高光时刻是在年过花甲之后,依然奔走在岭南各地,协助隋朝在岭南扎下根去。开皇十年(590年),番禺(今广州)人王仲宣造反,得到多处响应。冼夫人派孙子冯暄领兵救援。谁知,冯暄与造反者友善,逗留不进。冼夫人大怒,把冯暄打入监狱,再派孙子冯盎出兵,过关斩将,打败了王仲宣。她不顾高龄体弱,巡抚十余州,感动各族首领,引导他们诚心归附隋朝。仁寿二年(602年),冼夫人病逝,享年81岁。隋朝追封冼夫人为诚敬夫人。

冼夫人

豪酋的兴亡1
高州冼太庙是目前高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冼太庙,原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庙乃1990年12月在原址重修。相传高州冼太庙二百多座,分布各圩镇、乡村。
豪酋的兴亡2
冼夫人墓碑用青色麻石凿成,高2.07米、宽0.7米、厚10厘米,阴刻楷书,左记“嘉庆己卯”,中署“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右记“电白县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立石”。
豪酋的兴亡3
高凉古城遗址,即电白郡、县城址(俗称旧城),位于高州市长坡镇,是广东省保存较完好的古城遗址。1998年,高凉古城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冯冼家族的势力壮大,是与拥护大一统同频共振的。冼夫人每次都作出了正确选择,协助朝廷大军、镇抚岭南各地,每次选择之后冯冼家族势力都上了一个台阶。到了孙子冯盎主政时期,冯冼家族势力达到极盛。冯盎俨然是新的“南越王”。

隋唐王朝需要有能力又忠诚的地方豪酋稳定岭南,后者需要朝廷的支持来稳固和扩大权势。从梁到陈,再到隋,三朝君王都与冼夫人合作。隋朝帝后对冼夫人多有赏赐,冼夫人都放在金匮里,同时将梁、陈两朝的赐物都藏在仓库里。

如今在岭南的诸多地区,尤其是粤西南和海南沿海,建造了许多冼太庙(冼夫人庙、冼太夫人庙、诚敬夫人庙)等,冼夫人还以传说、戏曲、习俗等形式继续流传在生前奋斗的这一片土地。1983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文物普查队在开展文物普查时,邂逅了清嘉庆年间立的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碑,并发现了负碑赑屃的残石,进而确定了附近的冼夫人墓地。2013年,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冼夫人墓碑用青色麻石凿成,高2.07米、宽0.7米、厚10厘米,阴刻楷书,左记“嘉庆己卯”,中署“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右记“电白县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立石”。

钦州宁氏家族的兴衰沉浮

借由一场婚姻,冯冼两族雄踞岭南上百年。而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宁越郡钦江县正议大夫之碑》(宁贙碑)和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刺史宁道务墓志铭》(“宁道务碑”“中国第一陶碑”),可以帮助我们拼凑出岭南地区另一个顶级豪酋——钦州宁氏家族的兴衰沉浮。

《新唐书·南蛮传》载:“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有宁氏者,相承为豪。”宁氏家族主要活动在今天的钦州、合浦一带的沿海地区,正是广西地区的出海口,秦汉时期就开通了以合浦港为起点通往东南亚和印度半岛的海上航线。南朝梁武帝任命宁逵为定州(今属贵港市)刺史。宁逵是钦州宁氏已知有名有姓的最早先祖,于陈宣帝时转任安州(今广西钦州)刺史。宁逵死于陈末,其子宁猛力继任刺史。他安排弟弟一脉拓地东南,在今广西北海市周边招揽民众,设立新县。宁猛力亲率军队向西拓展领地。隋朝时期,钦州以西的广袤处女地,部落聚居,未设郡县,统称“蛮地”。宁猛力没有一味武力征服,而是恩威并施。各部落纷纷臣服。宁氏家族拥有西至扶绥、北接南宁、东至博白县、南有北部湾的东西千余里、南北五百余里的广大地域,成为岭南举足轻重的豪强家族。宁猛力的儿子宁长真继任钦州刺史后,带领宁氏攀登上了辉煌的巅峰。宁氏势力临海,拥有水军,恰好可以弥补中原王朝海上力量的短板。隋朝攻打林邑(越南南部)、发动辽东之役,宁长真都率军从征。宁长真还乘隋末大乱,出兵几乎全占了广西地区,后败于隋朝安南郡太守丘和。唐朝进军岭南,遣人安抚岭南豪酋。冯盎、宁长真等纷纷归降。唐高祖李渊封宁长真为钦州都督,承认广西东南部为宁氏势力范围。

豪酋的兴亡4
豪酋的兴亡5
《唐故顺政郡君许夫人墓志铭并序》,长14厘米,宽47厘米,高75厘米。1987年1月出土于电白区霞洞镇冼夫人第四代孙媳妇许夫人墓。

唐朝前期是岭南豪酋的高光时刻。当时冯氏家族的主心骨已是冼夫人的孙子冯盎。冯盎位居国公,总管南州,众子侄都位居要职。冼冯一族进入了全盛时期。为了确保家族权势永固,冯盎积极向长安方面靠拢。贞观二年(628年),冯盎将儿子冯智戴送到长安充当人质,宣誓忠心。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冯智戴善用兵,又会占卜,就指着天上的云问:“下有贼,今可击乎?”冯智戴回答:“云状如树,方辰在金,金利木柔,击之胜!”李世民对这个回答很赞赏。冯智戴后任左武卫将军,死后追赠洪州都督。此外,冯盎还热衷与唐朝权贵联姻——哪怕是流放的李唐宗室。《大唐故朗陵郡王墓志铭并序》记载了唐太宗之孙、吴王李恪第三子李玮受到武则天的打压,流放南越期间,冯盎将曾孙女嫁给李玮。

1987年,在广东电白县上坡田村发掘了一座唐代砖室墓,出土的《唐故顺政郡君许夫人墓志铭并序》,现藏于电白县博物馆。许夫人墓志透露了永徽元年(650年)冯盎安排子侄迎娶了时任礼部尚书许敬宗之女。许敬宗圣眷正隆,是武则天的心腹,朝堂上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许夫人在潘州生活了11年,并没有留名青史的事迹。千百年后,我们考释她的生平,发现岭南冯氏为她安排的盛大婚礼,成为冯氏兴衰沉浮中的一环。许夫人正站在夫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上。

经历唐初的短暂蜜月期后,唐朝开始了削藩的“小动作”。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撤销钦州都督府,打击了宁氏势力。冯盎逝世后,朝廷又迅速撤销了高州都督府,将高州一拆为三,虽然三个刺史还是冯氏子弟,但本质上是通过“推恩令”来削弱冯氏势力。接着,朝廷改变世袭的惯例,选派流官渗入岭南,同时调豪酋子孙异地任职。宁长真之孙宁道务便未能如祖辈那般世袭钦州刺史,而是调任他处游宦,于封州(今广东封开县)刺史任上病故后才归葬祖居地钦州。宁道务的儿子也未能袭职,且地位大幅滑落。这时,宁氏子弟的一招臭棋,骤然加速了家族的衰亡进程。武则天罢黜唐中宗李显,将皇后韦氏一家流放钦州。钦州宁氏的宁承基兄弟竟然要逼娶韦皇后的姐妹。韦皇后的母亲崔氏不答应,宁承基竟将崔氏连同她的四个儿子全部杀死。韦氏的两个女儿,虎口逃生,历经千辛万苦方才逃回长安。二十余年后,中宗复位,韦氏掌权,血海深仇不可不报。广州都督周仁轨率军两万剿杀宁承基等人,并将其部众杀戮殆尽。钦州宁氏一蹶不振。

冯氏家族的衰亡也仅仅稍晚一些。长寿二年(693年),潘州刺史冯君衡被人诬告勾结流人、意图造反。朝廷军队很快兵临城下,将冯君衡裂冠毁冕,籍没全家。玄宗开元时期,大将杨思勖奉命征讨岭南豪酋,西江豪酋消失殆尽。唐代宗时,豪酋冯季康、何如瑛等遇害。至此,岭南酋豪势力元气大伤,再无力掀起波澜了。

冯氏、宁氏等之所以脱颖而出,很大原因是汉化较早、较深。这四五百年间,汉人持续涌入岭南,社会流动性增加,朝廷势力稳步渗透岭南,编户齐民不断增加,豪酋势力丧失了世袭割据的社会根基。到唐后期,豪酋势力彻底在岭南舞台退场。此后,岭南社会走上了与中原王朝几乎无异的发展道路。

唐懿宗时期分岭南为两道,以广州为岭南东道,以邕州为岭南西道,奠定了后世广东和广西的雏形。宋太宗时全国分为15路,广南西路治所设于桂州,“广西”得名至此始;广南东路治所设于广州,简称“广东”路。宋代岭南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尽管不像苏州、湖州那般为国家重中之重,也是市井繁华的先进之地。至此,岭南完成了从后进到领跑的转变,晋级为中华大家庭的“先进生”。

(责编:马南迪)

上一篇: 往南走,朝北看
下一篇: 稀见的岭南碑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