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干金融,报考数学?
作者: 谭保罗很快又到高考季,一些家长朋友开始到处咨询志愿填报。在这个领域,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从事金融,千万不要学金融,应该去学数学”。
这是一位知名高考志愿咨询“大师”的话,很多人觉得有道理。我看了“大师”的很多观点,比如“女生长得不好看,不要学金融”“家里没有背景,不要学金融”。他还有更过分的言论,将金融业部分人士的生活作风问题和女生性格倾向相联系,来指引志愿填报,着实让人看不下去。
那么,以后要搞金融,真的应该学数学吗?可以这样说,持这个论点的人基本上对金融业的岗位分布,毫无概念。我们从两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是金融业到底有哪些岗位。金融业大体可以分为卖方和买方,卖方是创造和销售金融资产的机构,如证券公司,买方是买下金融资产的机构,如基金公司;按照行业细分,又分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和期货等;按照职能划分,又分为前台、中台和后台,前台是直接去市场上赚钱的部门,如券商的投行部,中台和后台是支持部门,如券商的合规部、技术部和办公室等。
金融业的岗位分布如此多元和复杂,背后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行业分工一直都在不断细化,这也意味着专业性的不断强化。一句“搞金融,要学数学”基本上意味着对金融业岗位分工不断专业化的视而不见。
拿券商来说,投行部显然更欢迎懂财务、懂建模的学生。此外,法律专业的学生也很受欢迎,企业IPO或者再融资,合规与否大于天,自然需要能够精通法律的人。所以,券商的投资银行部门招人,最看重的证书是CPA和司法考试证书。券商其他部门,如合规部显然需要法律人才,技术部需要计算机人才,诸如此类。各个专业的人才各司其职,一个大机构才能稳定运行。
另一个问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任何机构都希望新人能够尽快上手,没有机构会花大时间去培养年轻人。因此,对经管专业而言,在校生的实习就显得特别重要,很多所谓的校招不过是噱头,其实都是实习生留用。于是,在经管领域就业最好的高校都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实习方便。
金融机构希望新人尽快上手的特点,也决定了经管专业远远比其他专业有就业的优势。试想一下,我是一位投行部门的项目负责人,那么我肯定更愿意招会计、金融专业的学生,而不是数学系的。我和团队的小伙伴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培养彻头彻尾的门外汉,哪怕他可以证明某个困扰人类的数学猜想。
当然,很多人认为一般的卖方投行业务,或者买方的投资研究业务都太low了,未来是量化金融的时代,量化金融才能真正赚大钱,所以数学最重要。其实,量化金融大佬中,数学专业毕业只占据一小部分。无论在华尔街,还是中国,物理、计算机、统计学、金融学的博士,在量化基金招聘的时候,和数学博士基本上处在同一起跑线,数学并没有明显优势。DeepSeek的梁文锋以前就搞量化,搞得还颇有名气,他的专业是电子工程。
实际上,数学相对于其他理工科专业,真正有优势的金融岗位很少,精算师是其中之一。但精算师的岗位需求并不多,因为和银行、证券相比,国内的保险公司发展并不算特别出色,精算师需求没那么大。
既然要搞金融赚钱,既然不介意“充满铜臭味的”志愿填报,那么为何要舍近求远呢?现在,金融专业分数线已经不断降低了,或许,正是志愿填报的“抄底时刻”。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你要向别人证明你聪明,能学很难的东西,而是你直接冲向目标,并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