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变天然泳池
作者: 仝欣| 城市游泳运动 |
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瑞士巴塞尔一群上班族沿着莱茵河欢快地漂流前行。他们可不是在乘船,而是和货船、砂石驳船一同在水上漂浮,享受着轻松愉悦的通勤体验。他们手中攥着特制的鱼形防水袋,既可存放随身物品,又可充当漂浮装置。
午餐时分,哥本哈根港的堤岸挤满了古铜色的身影。人们躺在甲板上晒太阳,或从木制跳台跃入水中嬉戏。趁着休息间隙,办公族们也忍不住跳入水中畅游,看着渡轮在身旁缓缓驶过。在维也纳,绿草如茵的多瑙河畔成了人们下班后的好去处。换好泳装的泳者接二连三地跳入水中,沿着斑驳的树荫悠闲地游泳。头顶,地铁轰鸣着驶过附近的桥梁。

过去一个世纪,城市居民似乎忘了这片土地最初赖以蓬勃发展的“大动脉”;现在,人们开始重新学会珍惜水域。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夏季气温上升,城市居民再次将目光投向城市水道,将其作为避暑和休闲的新选择。
2024年7月,因为巴黎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110名运动员跃入塞纳河,城市游泳运动掀起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潮。电视直播中,游泳运动员们在水中破浪前行,两侧是巴黎美轮美奂的桥梁,这一幕让我们窥见了城市水道可能呈现的景象。这些原本用于运输和污水排放的危险河道,能否成为下一个令人期待的免费公共空间?未来,在泰晤士河、哈德逊河或台伯河畅游,是否会像去公园散步一样平常?
| 城市水净化 |
“巴黎发生的一切代表着一代人的转变。”澳大利亚景观建筑师、“可游泳城市联盟”召集人马特·赛克斯说道。该联盟是一个全球性的城市游泳活动家网络,致力于让塞纳河中的畅游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城市也在被迫适应气候变化,游泳便利化将成为未来城市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下一代已经作好了准备——孩子们在电视上观看奥运铁人三项比赛时会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河里游泳呢?”
在赛克斯看来,浮动码头和河畔淋浴设施应该像自行车道和长椅一样,成为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他和同伴们一直奔走呼吁。为了配合2024年夏季奥运会,可游泳城市联盟发布了一份倡议,倡导打造安全、健康且适合游泳的城市水道,供所有人使用,并得到了全球31座城市的响应。联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让300座城市踏上“可游泳”的征程。

联盟的进展不容小觑:在荷兰鹿特丹,里恩海文港区已将永久性海滩和潮汐公园纳入总体规划;在澳大利亚悉尼,“城市跳水”项目计划修建一系列漂浮泳池、河畔扶梯和储物柜。如果一切顺利,纽约东河将在2025年夏天建成一座漂浮式过滤泳池,届时人们可在摩天大楼下畅游。
“泳池+”项目源自2010年四位年轻设计师的大胆构想:在东河建造一个浮动泳池,通过池壁过滤河水,让公众在安全区域游泳。15年过去,纽约州和纽约市政府修改了相关法规,并承诺投入1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5亿元),力争于2025年夏季完工。“这里的水质绝对干净。”项目总经理卡拉·迈耶说,“最初大家的想法是‘直接将巨型滤网扔进河里会怎样?’我们眼下就是在建造一个漂浮的污水处理设施。”该泳池由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设计。河水将流经一系列过滤膜并接受紫外线消毒,以符合严格的水质标准。
19世纪,许多城市在河岸边搭建了漂浮浴室,即由木板条围成的长方形结构,河水可自由流经。20世纪30年代,随着工业化发展,河流水质逐渐恶化,漂浮浴室遭废弃。1972年,《清洁水法案》野心勃勃地提出,到1983年使全美所有河流和湖泊达到可游泳标准。法案的颁布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但距离目标的实现仍任重道远。

20世纪80年代,瑞士等莱茵河沿岸国家着手推进污水处理改革,显著改善了河流水质。如今,在瑞士巴塞尔,夏季在莱茵河中游泳已成为一项备受欢迎的传统活动。此后,丹麦也开始引领潮流,成为可游泳城市的先行者。30年前,哥本哈根港还是一幅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横流的景象;而现在,丹麦人可以在不同建筑师设计的浴场里尽情享受沐浴之乐。2002年,由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建筑师比亚克·英厄尔斯和朱利安·斯梅特设计的布吕格岛港湾浴场一经开放,便成为哥本哈根夏季最受欢迎的去处。不久之后,由日本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打造的“水文化屋”也加入其中,成为城市游泳的新圣地。
在欧洲其他地区,城市水道改造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柏林“河流浴场”项目每年都会在施普雷河组织游泳活动,参与者可在博物馆岛前戏水玩乐。该项目的运营者正推动当地政府修改法规,以允许居民在此游泳,并创建水质监测网站。布鲁塞尔目前还没有公共室外泳池,鉴于此,“泳池很酷”组织每年夏天都会运营临时泳池,作为落实运河游泳计划的前奏。在布达佩斯这座“沐浴之都”,城市与河流协会正努力让过去的木质泳池重回多瑙河。城市游泳热已风靡欧洲,但为何英国落在了后面?
| 英国的保守态度 |
“英国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恐惧,害怕任何人靠近水域。”建筑师克里斯·罗默–李表示。过去十多年,他一直致力于推进泰晤士河漂浮浴池项目。继巴黎耗资1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6.4亿元)清理塞纳河后,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匆忙承诺,要让英国首都所有河流在2034年之前达到可供游泳的标准。他面临的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最新分析发现,排入伦敦河流的污水量每年都以五倍速增长。
污染并不是唯一的阻碍。迄今未见任何迹象表明,负责泰晤士河交通事务的伦敦港务局会撤销普特尼桥以东区域的游泳禁令。当局给出的理由是,该水域流速快、暗流多,危险系数高且商用船只往来频繁。当巴塞尔的泳客们享受着沿莱茵河漂流上班的乐趣时,伦敦仍将河流视为肮脏的敌人。作为泰晤士河超级下水道工程的一部分,一系列全新的河畔公共空间已竣工,但令人遗憾的是,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先辈一样,政府对泰晤士河依旧持怀疑态度,为这些公共空间修建了大量防御墙和高高的栏杆。

巴黎的成功案例表明,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城市水道是完全可行的。奥运铁人三项比赛绝非噱头,而是巴黎30年来公共政策转变的最佳例证。2025年夏天,塞纳河上将新建四座泳池,并配备免费更衣室、淋浴间和储物柜等设施。巴黎人可以毫无负担地在此畅游。
负责塞纳河游泳事务的朱利安·洛朗说:“在河里游泳并不新奇,更谈不上激进,这只是上世纪被遗忘的传统,如今不过重归我们的生活而已。”
编辑: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