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凛然的乔宇

作者: 张超

乔宇(1464—1532),字希大,号白岩,山西省昔阳县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乔宇考中举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乔宇考中进士,历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吏部文选司主事、考功司员外郎、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正卿,光禄寺正卿、户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太保、少保等衔。他历仕四朝,身居高位,生活上却极其简朴,缁衣素食,与普通百姓一般。

犯言直谏

乔宇任南京兵部尚书期间,南京御史林有年因直言进谏触怒皇帝而被逮捕,乔宇上奏称:御史是朝廷的耳目之官,所有的政体民情都应当言说。有的御史言语平和,有的言辞激烈,但他们忧国忧民、忠于皇上的赤诚之心毫无二致。最终,林有年被释放。

正德十四年(1519年),武宗皇帝率军南征。到达南京后,他下旨命令南京百官穿戎服朝见。乔宇却认为,南北两京礼仪应该一致,南京百官应该全部穿朝服觐见。

正德十六年(1521年),嘉靖皇帝即位后,任命乔宇为吏部尚书。由于嘉靖皇帝是以藩王的身份入主朝廷的,他对兴王府很有感情,提拔了很多过去在府中当差的官吏。但是,乔宇认为兴王府候补的63名官吏本来就是虚挂名籍,所以将他们贬职或给予处分。因此,这些官吏都记恨乔宇。

嘉靖皇帝想封驸马都尉崔元为侯,外戚蒋轮、邵喜为伯,乔宇表示反对。不久,嘉靖皇帝又下诏把寿宁侯张鹤龄加封为公,封皇后的父亲陈万言为伯,封陈万言的儿子陈绍祖为尚宝丞。乔宇在奏折中写道:“明朝历朝皇后的亲属没有活着就封为公爵的,张峦也是死后才追赠的。陈万言封伯比张峦还快,陈绍祖授官为尚宝丞,这都不合乎规矩。希望陛下遵照典章制度办事,以便流传万代。”但嘉靖并没有听从。乔宇在为官生涯中遇到不合规矩的事时,向来据理力争。当政见与皇帝不合时,他也不会曲意逢迎,而是坚持己见,犯言直谏。

勤政爱民

正德元年(1506年),明武宗即位,向天下告祭。时任太常寺少卿的乔宇负责到地方祭祀。祭祀途中,他关心百姓疾苦,明察暗访,最终总结出6条建议上奏皇帝,包括抚恤边地百姓,优待边地军士,大力储备物资,减少对百姓的摊派剥削,慎重选择地方官,重视祭祀典礼。这些建议大多被武宗采纳了。

正德三年(1508年),乔宇任光禄寺正卿。在任期间,他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以改善民生为己任,解决百姓的难题,清除沉疴积弊。

正德十六年(1521年),乔宇升任吏部尚书。他早年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时,就能远小人,亲贤臣,不遗余力地选拔人才。升为尚书后,乔宇任人唯贤,起用了一批因为过去得罪权贵而被罢免的官员,并大力选拔德才兼备之士,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内阁首辅的徐阶、有“孙青天”之称的廉吏孙继鲁、学者李舜臣等。他还主持裁汰冗杂、闲职官员4000多人,正德一朝的积弊廓然一清。当时,乔宇任吏部尚书,杨廷和主内阁,孙交主户部,毛澄、汪俊主礼部,彭泽主兵部,林俊主刑部,天下百姓和睦、政风清明,史称“嘉靖中兴”。

文治武功

正德十年(1515年),乔宇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上任伊始,他逐条指出过去军中存在的弊政,并严明纪律。他严格操练部队,加强武器装备,整肃军纪,裁减冗员,减轻百姓负担,购买战马以振军威。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叛乱,准备即刻东下攻取南京。乔宇事先做好了战斗准备,并暗中考察南京城外的地势,安排士兵驻防,率领南京百官发誓死守南京。和乔宇预想的一样,宁王宣布叛乱后首先攻打安庆。但在守备杨锐与各位官兵的顽强抵抗下,叛军困于城下18日之久。况且,宁王预先安排潜伏在南京城的二三百名内应已经被乔宇抓获,与宁王密谋造反的南京守备太监刘琅也被逮捕。宁王渐渐丧失了信心,于是就急匆匆地下令退兵了。

早在正德十年(1515年),乔宇初任南京兵部尚书时,便察觉宁王和鄱阳湖盗匪暗中来往。于是,他派密探暗中监视宁王在江南地区的一举一动,并推举南京羽林前卫指挥使杨锐担任安庆守备。杨锐临行时,乔宇告诫他,安庆地处南京上游,与江西相通,如果提前知道宁王反叛的消息要迅速告知。并且,乔宇认为,叛军到来时必定先攻打安庆,一定要死守。

学问出众

乔宇天资聪颖,孩童时便能背诵千余字的文章,自己写作的文章思路开阔,饱含哲理。少年时,乔宇师从文坛领袖杨一清,并深受杨一清喜爱。16岁时,乔宇便考中举人,考官还将他的应试文章收录为教授学子的范文。入仕后,乔宇又跟随茶陵派领袖诗人、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学习诗文。当时和乔宇交好的都是才子贤士,如思想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画家、诗人唐伯虎,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等。他们时常雅集宴游,酬风唱月,留下了为数众多的传世名作。

乔宇擅长诗文,写文章不蹈袭古人,自成一派。其诗意境开阔,浑然天成,有汉魏之风。他还工于书法,尤善篆籀,有李斯、李阳冰之风,在明代与李东阳并称“书圣”。此外,乔宇还喜好围棋,在朝中被推为国手。他著有《乔庄简公集》《游嵩集》等,与太原王琼、和顺王云凤并称“晋中三杰”,亦称“河东三凤”,在康熙版《山西通志》、乾隆版《山西志辑要》《明史》等有传。

乔宇出身官宦家庭,他的祖父乔毅曾任工部右侍郎,父亲乔凤曾任兵部职方司郎中,祖父二人为官时夙兴夜寐,恪尽职守,均于外出考察途中病逝。良好的家风对乔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乔宇守孝期满朝廷重新起用他时,当时的县令赵鸾准备送乔宇黄金当作路费,洁身自好的乔宇坚辞不受。宦官刘瑾专权时,乔宇自持名节,绝不和他同流合污,待刘瑾落败被诛后,乔宇因品行高洁,不依附刘瑾而为天下人所称道。

乔宇历仕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他司职一隅时,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主政一方时,他开诚布公,礼贤下士;刘瑾专权时,他宁愿待在无人问津的清水衙门,也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宁王之乱镇守南京时,他沉着冷静,从容调度,使大明王朝转危为安。为官40余年,他始终正道直行,慷慨任重。

正如南京兵部尚书刘龙在乔宇的墓志铭中写道:“考其行,则如圭璋之洁;溯其业,则如日星之炳;揆其雅望,则如山岳之屹。钟灵挺秀,譬之景星凤凰,辉映两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