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中学校 擦亮短道速滑这张城市名片(上)
作者: 陶莽在黑龙江七台河的湖滨广场附近,坐落着一座高耸的建筑——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这里记录着这座北方小城独有的荣誉。从木板冰刀到冬奥会金牌,从基层教练到未来之星,都是这座展馆展示的内容。当然,知名度最大的还是4位从七台河走出的冬奥冠军——中国冬奥会首金获得者杨杨、霸气十足的王濛,以及孙琳琳、范可新,她们都有自己的展位。到目前为止,七台河市已经培养了4位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贡献了世界级赛事金牌186枚,国家级金牌595枚,打破世界纪录16次。短道速滑已经成为七台河市独有的城市名片。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后,中国奥委会授予七台河“奥运冠军城市”荣誉称号。这座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已经成为短道速滑的明星之城。
除了冠军馆,速滑馆也是当地的一座标志性建筑,这是一个使用率非常高的场馆。除了举办短道速滑比赛,还供专业队训练。专业队训练的间隙,当地中小学的速滑队见缝插针,纷纷来到这里训练,速滑馆每天日程满满。进到馆内,就会听到冰刀与冰面摩擦的沙沙声,这是每个七台河孩子听了都会心动的声音。

保中学校坐落在速滑馆附近,走路几分钟就可以到达。下午放学后,王君老师会带着速滑队的学生们穿过社区,来到速滑馆进行训练。王君曾是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转业后成为孩子王。由专业运动员指导,每天可以进行冰上训练,训练装备全部由体育局提供……这是七台河每一名喜爱短道速滑孩子的日常,但这座小城能够成为奥运冠军之城,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可复制的冠军密码
保中学校以抗联英雄周保中的名字命名,是一所包含了小学与初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在2020年3月15日开工建设,于2022年9月1日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虽然校史不长,但硬件好,师资力量也非常强,是七台河教育界的后起之秀。校长张雪松表示,要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品牌学校,让当地的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保中学校自建校以来便成立了短道速滑队,并且将冰雪运动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中小学短道速滑运动员各有28人,都由女队员18人和男队员10人组成,共计运动员56人。


张雪松是体育老师出身,对体育有独特的情怀,认为体育可以培养孩子独有的素质,是童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年他在师范学校实习的时候,接触过还是学生的王濛。“王濛从小天赋异禀,身体素质超过同龄的男孩,谁都能看出来她是个练体育的好苗子。”张雪松认为,王濛的成功不仅因为自己有天赋,还得益于七台河良好的短道速滑人才培养机制。从学校到体校,都有专业人士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在这条人才高速公路上,好苗子有极大的成长空间,不断涌现,夯实了七台河短道速滑的金字塔塔基。
在七台河市的教育系统内,已经形成了特色校、基础班、重点班的人才培养、输送机制。目前,七台河有十多所速滑特色校,每所学校都会开展短道速滑项目,特色校选出的好苗子进入体校的基础班,由国家级教练带队,进行更专业的训练。如果能在基础班脱颖而出,将会进入到重点班,食宿学训一体,每天进行五六个小时的训练,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入了专业队。七台河体校重点班已经向省队和国家队输送了300多位学员,多次拿到过全国以及亚洲冠军。
集中优势资源
在张雪松看来,七台河由上到下的重视,是短道速滑在这里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七台河的学校坚持一体贯通、突出特色,把冰雪运动有机融入基础教育教学,打造校园冰雪运动“金字招牌”。把体育课和冰雪运动课作为必修课和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校体育课和冰上课开课率均为100%。
七台河连续25年举办中小学生短道速滑比赛,创建国家级冰雪特色学校8所、省级冰雪特色学校16所、市级冰雪特色校25所、体教融合短道速滑传统学校17所。七台河市多次在全省学生冬季运动会上荣获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将速滑纳入中考科目,帮助更多的学生穿上冰刀,走上冰场,2024年市区初中毕业生选择参加滑冰考试人数占比95.26%,速滑运动得到广泛推广。


王君曾是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退役后转型成为教练。当运动员时,七台河运动员是她最难对付的竞争对手。做教练后,她看到七台河有短道速滑人才引进的政策,就过来试一试,“我算是慕名而来,因这里出了多位冬奥冠军,就想来看看冠军之城到底是什么样。”来到七台河之后,她发现这里名不虚传,“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短道速滑,市里重视、学校重视、学生重视、家长也重视。在这里开展工作,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
在校长的全力支持下,王君为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冰上和陆地训练计划。把短道速滑作为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列为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来开发。从陆地模仿到冰上实践,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都被科学分配到冰上课程教学之中。另外,在速滑师资和班级授课方面,学校给予了一定的倾斜政策,由校领导与专业速滑教练员组成体育工作组,选派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兼职教练,负责选拔训练运动员。同时,学校还组织体育教师参与冰雪运动交流会。
保中学校的学生周一到周六早上进行2个小时陆地训练,纠正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动作,根据少儿速滑运动员的特点,对学生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小腿肌肉力量进行针对性训练。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3点到5点进行1个半小时的专业冰上训练,以培养冰感和兴趣为主,抓住儿童身体素质训练的敏感期,提高学生身体的自然平衡能力,使初学者在冰上能独自站立和行走,并能滑行一段距离。学生模仿教练员正确的滑行动作,掌握比较完整的直道、弯道和起跑技术。
在去速滑馆的路上,每个孩子都非常兴奋,“我看到范可新姐姐的比赛了,”“我也要成为世界冠军……”孩子们有聊不完的关于短道速滑的话题,一颗颗梦想的种子在这里萌芽。
教育是门大学问
目前,保中学校承担了体校重点班的文化课教学任务,七台河短道速滑的未来之星都在这所学校读书。一开始,重点班单独成班,后来考虑到这些学生学习和训练都在一起,接触面太窄,张雪松校长就把重点班拆散,让学生进入各个班级,成为班集体的一员。“我们让孩子平行到各个班级,与其他学生接受同样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孩子不能是简单的体育生,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保中学校的做法为孩子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也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在张雪松的头脑中,还有更大的规划,他希望把保中学校打造成短道速滑特色校,逐步扩大到全省乃至全国招生。“短道速滑是七台河的金字招牌,全国范围内有志于此的孩子都可以到这里来,在保中学校读书,接受最好的培训与优质的教育。”目前,七台河市正在调研,探讨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我们学校要搭建一个平台,将非常优秀的孩子输送到专业队,比专业运动员稍微差点的,将来就输送到体育大学或者师范院校体育系,也能为培养专业的短道速滑教练多做贡献。这个平台建好之后,七台河乃至全国练速滑的孩子就没有后顾之忧。”
在保中学校,张雪松还打造了校级足球、篮球联赛,多样的赛事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如果学生违反了纪律或者成绩不合格,就会被禁赛,无法为班级效力。这样的制度很好地约束了调皮的学生,为了能打比赛,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保证自己的出场机会。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句话在保中学校得到了很好的践行。看着放学后排着队去练习速滑的孩子们走出校门,留下一路说笑声,张雪松校长说这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责编 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