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蕾 将八段锦传承下去

作者: 黎珈瑜 王健舒

刘晓蕾 将八段锦传承下去0

传统养生运动八段锦入门快、效果佳,赢得了人们的青睐。“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当八段锦遇上短视频时代,晨练老人与都市白领在直播间同步起势,八段锦正经历着一场转型。

刘晓蕾的人生轨迹与八段锦的现代转型形成共振。从武术健将到健身气功教研员,她见证了八段锦从历史图画到短视频教学的转变。在推广工作中,她贡献了一份力量,让其与科技交织,走向世界。

从竞技到养生

刘晓蕾从小展现出对武术的兴趣和天赋。她6岁习武,27岁退役后成为教师,继续在武术教学与研究的领域深耕。

刘晓蕾在北京体育大学读书期间接触八段锦。当时,她兼顾学业与训练,时间有限,任务很重。大赛前,运动员们展开封闭训练,训练量很大,对身体的损耗也很大。这期间,她往往要借助冰疗、针灸、筋膜枪进行练后放松。有一次,刘晓蕾发现,在高强度的训练后打一套八段锦,不仅能有效缓解肌肉疲劳,也能放松心情,从此便坚持了下来。

作为运动员,刘晓蕾曾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心中充满自豪感。但走下领奖台,她却产生了不知去往何方的茫然。此后,刘晓蕾多次参加国内健身气功大会,与天南海北的行家交流切磋。她对八段锦有了更多体悟,并决定将八段锦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北京体育大学承担健身气功八段锦编创任务,刘晓蕾成为课题组的一员,致力于将八段锦的古代文字图画转化成现代人可学的动作。课题组将动作配以音乐,根据运动强度的波峰波谷,以“中间强两头缓”的原则将八段锦动作重新排序,既保持了传统内核,又适应了现代需求。在初步编撰完成后,课题组与全国不同领域的专家展开研讨,让整套动作更加完善。

此后,八段锦的研究与普及工作逐渐走上轨道。2007年,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体育养生教研室,刘晓蕾成为教研室的一员。她将自己深厚的武术功底与传统运动的养生理念相结合,通过系统化研究,推动了八段锦的传播。在刘晓蕾努力下,八段锦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带来了身心的平衡健康。

八段锦作为传统养生运动,动作简便、健身效果显著。对刘晓蕾来说,八段锦不仅仅是她的研究课题,更是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从初学者到成为传承者,她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刘晓蕾逐渐意识到,八段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锻炼形式,还融入了大量的传统养生智慧,能够有效强健身体,调节心理平衡。通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刘晓蕾传播八段锦对身体健康的诸多益处,让更多的人参与锻炼,收获健康。大部分人在锻炼后都感受到身体的舒适,身体协调能力、平衡、步态、睡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如今,信息传播渠道十分丰富。刘晓蕾认为,八段锦通过科学推广可以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帮助他们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刘晓蕾常去电视台录制健身气功相关节目,规范、科学地传播养生知识。她还录制了八段锦教学视频,投放到各大短视频平台,有效地带领大众练习。

八段锦始见于东晋,于现代再次盛行,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当代全民健身的火热,折射出传统文化与时代需求的共鸣。

新时代新图景

刘晓蕾出访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八段锦推向世界。如今,八段锦逐渐超越了国界,成为全球健康运动的一部分,也作为文化纽带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紧密相连。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崛起,八段锦的传播和推广将会迎来新的机遇。刘晓蕾认为,人工智能通过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并分析练习者的动作精确度,及时给出改进建议,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制定个性化的练习方案。但她也提到,八段锦是一项强调内外调和、身心统一的运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和指导,人工智能无法取代这种交流。因此,她建议大众在练习八段锦时,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保持沟通,把科技作为辅助。

刘晓蕾认为,随着健康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传统养生运动的练习,八段锦将会成为一种健康文化潮流。她建议不要将八段锦当作任务,而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练习,享受传统健身的乐趣,这叫做“口袋里的养生”。此外,练习八段锦不必一味追求名师指导,再好的老师也无法替代自己。只有专心练习,感受自己,才能真正受益。

清晨的公园里,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人们随着悠扬乐声缓缓起势,延续千年的养生智慧正在展开新的篇章。八段锦的演变恰是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缩影,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落实了健康中国的战略。

刘晓蕾的个人经历与八段锦的传承创新相结合,从一名武术健将,到如今的八段锦传承者,将自己的热爱与坚持注入到这项运动中。未来,八段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更多人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共鸣。

责编 王敬泽

刘晓蕾 将八段锦传承下去1
八段锦传承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