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料硕士李梦琳:《哪吒2》导演背后的智囊与伴侣
作者: 张德强2025年3月5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突破150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破百亿的电影,并摘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桂冠,导演杨宇也声名大噪!但很多人不知道,在他成功的背后,妻子李梦琳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梦琳研发出的“智能上色系统”,为这部动画电影省下2400万元成本。有人说,她不仅是技术合伙人、营销军师,更是国漫工业化进程中的隐形推手。夫妻俩相互成就,从困境中逆袭,被认为是神仙爱情+励志传奇的完美组合。
慧眼识才,
双料硕士嫁给“穷小子”
李梦琳于1985年出生在成都的一个艺术世家,爸爸是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妈妈是成都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李梦琳从小就多才多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酷爱美术。读小学时,她的绘画作品屡屡获奖。
2003 年,李梦琳以四川省美术联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在大学读书时,她凭借《青铜器纹样的数字化转译》课题引发关注,将三星堆青铜面具的饕餮纹转化为动态光影装置,该作品被《艺术与设计》杂志评为“传统与科技对话的典范”。
2007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李梦琳前往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攻读视觉传达硕士。其间,她不仅深入研究了视觉传达的精髓,还积极参与各种艺术展览和实践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李梦琳的作品《墨韵算法》,通过AI模拟水墨晕染过程,被V&A博物馆永久珍藏。
回国后,李梦琳加入可可豆动画担任艺术顾问。
有一次,李梦琳参加行业交流会。活动中,一个穿着朴素的男孩在人群里并不起眼,可当他谈起动画创作时,瞬间像变了个人似的,眼睛放光,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对动画的独特见解。那些天马行空的创作构思,令李梦琳不由得对这个叫杨宇的男孩刮目相看。
交流结束后,李梦琳主动找他交换联系方式。此后,二人频繁交流,从动画创作理念,到各自的生活经历,无话不谈。
李梦琳得知,杨宇曾以高分考入华西医科大学,可是因为他热爱动画,又在大学时迷上MAYA软件,便改行选择了做动画。
两人在一起时,杨宇总会兴致勃勃地给李梦琳讲自己的动画剧本。有时,杨宇也会向她请教创作中的难题,李梦琳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为他出谋划策。
随着交流的深入,爱情的种子在两人心间悄然种下。


别人的约会充满浪漫,他们的约会则是通宵达旦地调试粒子特效,在代码与光影中探寻艺术的真谛。李梦琳看到了杨宇的才华,也欣赏他对动漫的执着追求。相识两年后,李梦琳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嫁给了“穷小子”杨宇。
风雨相伴,
买打折菜度日
当时正是杨宇最狼狈的时候,他虽然开了个小公司,但没什么业务。唯一的收入就是靠卖漫画作品赚个三五百元,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生活中,李梦琳省吃俭用支持丈夫搞创作。最难的时候,小两口靠30元钱撑了3天。邻居都看不下去了,同她开玩笑说:“你一个名牌大学生,跟着没工作的动画宅男图啥?难道要一辈子吃苦吗?”李梦琳淡然一笑说:“他电脑里藏着个‘哪吒’呢!”
为了创作动画,杨宇经常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工作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李梦琳一边做好本职工作,一边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杨宇经常熬夜改剧本。夜深时,李梦琳总会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鸡蛋白菜汤,说:“你的‘哪吒’该喝药啦!”这句话是不是有点耳熟?电影《哪吒》里,哪吒的妈妈就是这么对儿子说的。后来,杨宇把这句话写进了剧本里。
见妻子跟着自己吃苦受累,杨宇心里很难过。李梦琳却安慰他说:“你只管安心做好你的事情,大不了我打工养着你,这辈子我给你兜底。”听了这话,杨宇感动得鼻子发酸,眼泪就要流出来了。
杨宇果然没有辜负李梦琳的期望,他带着他的首部动画片《打,打个大西瓜》参加了第26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这部动画片一鸣惊人,获得国际竞赛单元最高奖项“评委特别奖”,成为中国区参赛短片中唯一得奖的作品。但因为非科班出身,杨宇获奖后还被业内轻视,有人觉得他是“误打误撞”才拿了个大奖。
杨宇颇感委屈。他迷茫、彷徨,甚至对自己的电影事业持怀疑态度。李梦琳却安慰他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相信,凭你的才华,迟早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果然如李梦琳所说,到了2015年,杨宇终于得到投资方的重视,人生迎来曙光。他担任《哪吒》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编剧和导演。
最初因为资金没到位,团队请不起动作指导,杨宇便亲自上阵表演;由于特效镜头超支,李梦琳不得不翻遍二手市场淘零件,把阳台改造成临时渲染机房,用二手窗帘隔绝噪声;最艰难时,团队3个月发不出工资,李梦琳只好自学财务知识,兼职公司会计。
在事业上,李梦琳同样是丈夫的得力助手。杨宇创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时,她提出了许多关于角色塑造和剧情设计的独特见解。比如,在哪吒的形象设计上,她建议打破哪吒传统的 “小英雄” 形象,将他塑造成一个玩世不恭、叛逆,但内心善良的魔童,这样的设定让哪吒这个角色更加立体、丰满,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剧情方面,李梦琳提出了 “反抗命运” 这一核心主题,并建议在故事中加入更多关于亲情、友情的元素,让整个故事更加富有情感张力。杨宇采纳了这些建议,经过多次修改和打磨,最终创作出了这部风靡全国的动画电影。
该片2019年上映后广受好评,还代表中国参选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被评为推介委员会特别荣誉推介电影。2020年,该片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最美的爱情,
是彼此成就
接着,夫妻俩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打造《哪吒》动画电影的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闹海》。杨宇给这部电影制定的目标很高,必须全面超越第一部。
制作过程中,杨宇在创意难产或制作受阻时,李梦琳会耐心听他诉说,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比如,杨宇一直为水墨动画的效果不佳而发愁,李梦琳知道,要想在动画电影中呈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韵味与意境,仅凭传统的二维动画技术难以实现。
有一天,她灵机一动说:“我在英国学过粒子系统,说不定能模拟出水墨扩散的效果。”这是个非常大胆的创新,将水墨技法编码为粒子系统参数,但技术难度极高。
于是,李梦琳让丈夫画图,她负责编程。经过一番探索,她终于把传统水墨画变成了一个高科技动画公式。为了呈现出最完美的墨色层次感,她和团队成员连喝了3天茶,观察茶水扩散的状态。最终,李梦琳成功将水墨画的笔触、墨色、晕染等效果,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和运算的粒子系统,从而使水墨画卷在影片中能够动态延展,不仅给观众带来惊艳绝伦的视觉观感,更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
李梦琳的这一创新成果,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更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就连国外同行,都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技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刮目相看。
在成本控制方面,李梦琳研发出“智能上色系统”,将这部动画电影的制作效率提升了37%,为创作团队足足省下2400万元!
聪明的李梦琳还协助丈夫开展营销方面的工作。她把“我命由我不由天”运用到电影主题设计中,变成全网热梗。通过精准定位和有效的传播,影片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2025年1月29日,《哪吒之魔童闹海》横空出世,惊艳了整个动画界,并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破百亿的电影,跻身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列。
杨宇也从那个为生活奔波的“穷小子”,一跃成为众人瞩目的成功导演。他的才华得到了全球观众的认可。但外界并不了解,杨宇的成功,离不开李梦琳在背后的支持。有人说,李梦琳不仅是杨宇的技术合伙人、营销军师,更是国漫工业化进程中的隐形推手。
令人不解的是,虽然这部电影如此爆火,但在片头、片尾都没有李梦琳的名字。原来是李梦琳刻意保持低调,而她早已在中国动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李梦琳和杨宇准备用5年时间,精心打造《哪吒》动画系列电影的第三部。杨宇对此很有信心,因为在他追求电影梦想的道路上,李梦琳始终是他最坚实的依靠。
无数人惊羡李梦琳“旺夫”。她却笑了笑说:“哪有什么旺夫相,不过是两个怀揣梦想的人互相扶持罢了。”
李梦琳的可贵之处在于对丈夫事业的坚定支持与理解。他们的爱情,没有那些华丽的影视情节,却有最踏实和温暖的陪伴。
李梦琳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才华,不仅为丈夫的电影事业增添了无限可能,更让人们看到了婚姻中最高级的模样:互为星辰,彼此照亮!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