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宣讲: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心
作者: 香橙弦拓展多元阵地,讲述非遗故事,让传统文化在民众心中深深扎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潜心坚守缂丝织造技艺近四十载的蔡霞明感慨地说,在传承非遗的漫长岁月里,她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体悟愈发深刻,认同也愈发笃定。如今,蔡霞明不仅专注于缂丝技艺的传承,还通过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不遗余力地弘扬缂丝技艺背后深厚的文化精神。
传承初心:源于感恩与热爱
谈及传播“巾帼好声音”的初衷,蔡霞明表示自己受益于“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创新理论以及政府的积极推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缂丝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让这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蔡霞明的宣讲通常围绕三方面内容展开,她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缂丝的定义。“很多人常常把缂丝和苏绣弄混。缂丝和苏绣最大的区别在于,缂丝的图案是通过一经一纬编织而成,而苏绣的图案则是用丝线层层叠加绣制出来的。”她会创造各种机会,让大家亲身体验缂丝织造的独特魅力。“在小小的架子上,竟然能织出如此精美的作品,这背后展现的是中国人非凡的智慧。”她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是缂丝织造技艺背后的精神,比如一丝不苟、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等。
回溯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出口日本的缂丝腰带异常热销,呈现出家家有机器、人人忙缂丝的盛况。然而,出口市场很快就出现了过剩的情况。蔡霞明果断决策,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利用缂丝技术复制古代名人字画。书画藏品保存困难,而缂丝千年不朽的特性,能有效解决保存与传承的问题。这次技艺创新突破,迅速打开了蔡霞明创业的局面。在随后的创作和创业生涯中,技术创新对蔡霞明来说是家常便饭。“用创新传承非遗,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她新近完成的“一叶一世界”系列作品,就突破了传统缂丝“纹色正反如一”的局限,成功实现了一件作品中展现不同图案、颜色、织法的三项绝技。与此同时,该作品还巧妙融合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精髓。
近年来,蔡霞明先后培训了六十多名女工徒弟,毫无保留地传授缂丝技艺。“经我培训的工人,在市场上非常抢手,这让我感到无比自豪。”但她坦言,即便是有天赋的织工,也需要三个月才能学会基本功,要成为技艺精湛的缂丝织工,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虽然缂丝技术无法让所有人都来学习,但技术背后的精神是可以广泛普及和推广的。”
宣讲之路:拓展多元阵地
如今,蔡霞明是苏州市吴中区城南街道的特色巾帼宣讲员。城南街道妇联精心选拔了一批来自传统文化、医药科技、创新实践、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优秀巾帼宣讲人才。她们深入企业、机关、校园、社区和家庭,立足自身行业或工作实际讲好“她故事”,逐步构建起“触手可及的妇女学习圈”这一家门口的学习平台。
三八妇女节前夕,城南街道妇联组织四十多名各界妇女代表走进蔡霞明缂丝艺术馆。蔡霞明分享了自己在非遗传承与保护道路上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担当重要角色、履行责任。不久前,蔡霞明缂丝艺术馆还接待了来自城南街道团工委和郭巷街道团工委的二十多名团员青年代表。蔡霞明向他们展示了最新的缂丝织造技艺,并带领大家体验了缂丝银饰手工制作。
蔡霞明缂丝艺术馆既是她的工作室,也是缂丝织造技艺的展示馆和博物馆,更是她开展巾帼宣讲的重要阵地之一。蔡霞明不仅在巾帼宣讲话题上不断创新,还积极拓展宣讲平台,将巾帼宣讲延伸至各个角落,如在吴中区东山镇有着百年历史的雕花楼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活动中,宣讲传统文化。
蔡霞明还与西交利物浦大学、石湖小学等学校合作,举办讲座和课程,旨在让年轻一代接触缂丝、感受缂丝、深入了解缂丝文化。蔡霞明缂丝艺术馆,已成为西交利物浦大学艺术中心实践基地以及吴中区科普教育基地。“在面向学生的宣讲中,我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互动环节和内容,例如问题抢答、颁发非遗小证书等。”蔡霞明说。
生动讲述“她故事”,广泛传播“好声音”,蔡霞明连续两年在吴中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受到表彰。
荣誉加身:推动传承创新
凭借精湛的缂丝织造技艺,蔡霞明收获了诸多荣誉。“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我的心血,对我来说都意义非凡。”蔡霞明认为,作品如同手艺人的名片,每一件都要力求为自己和行业增光添彩,“要是不满意,我就会推倒重来。”“不过,有两件作品让我尤为自豪。”第一件是在2017年,她与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合作,将缂丝与刺绣带上了巴黎时装周的舞台。第二件是“春华秋实”,这是她在2021年为献礼建党百年创作的缂丝长卷,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党的辉煌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在采访过程中,一只绣有并蒂莲的手提包和一幅绣有中国传统“福”字的字画吸引了笔者的注意。蔡霞明介绍,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青睐传统中式婚礼。作为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宣讲人,她深感有责任响应“婚俗新风”的号召。因此,她着手围绕传统中式婚礼,开发兼具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的缂丝产品。“目前,反响很不错。每一件缂丝作品,都映射出当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承载着人们的审美意趣。”
在蔡霞明缂丝艺术馆,除了能看到许多气势恢宏的长卷作品,还有不少精致的缂丝小文创,如缂丝胸针、缂丝零钱包等。“传承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在民众心中深深扎根,才是真正的传承。” 蔡霞明说。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编辑 马哲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