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宣讲:用“5+2”破局

作者: 王若宇

只有形成理念同频、行动同步、资源同享的育人共同体,才能真正从“划界而治”转向“跨界共生”。

家庭教育宣讲:用“5+2”破局0

世界正在被技术爆炸重新定义,教育虽然在冲击波的末梢,定义者的人格培养中,却已然站在了前哨。作为教育者,更多期待的是以自己的力量,让未来的造浪者们拥有更加适宜的生长空间。家校共育需要经过漫长的渗透、消化,才能够创造出理想空间。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家庭教育不再仅仅是家长个人的自由选择,而是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成为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责任与义务。各级妇联同样针对性地开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教育。

然而,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理念偏差、教育方式失当、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与社会发展的期待有一定差距。作为南通市三八红旗手、南通市启秀市北初级中学常务副校长的夏平平,一直用自己的宣讲提醒着人们:家庭教育,该从何处启程?

拒绝“5+2=0”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工作中经常进行小升初衔接教育的宣讲,家长关注的焦点首先是学业衔接问题,表现为学科难度的跨越及学习能力的断层问题;还涉及心理适应问题,比如青春期碰撞新环境、亲子关系的新挑战,以及升学路径焦虑等,这是一种相对长远的担忧。我们在工作中往往会发现,小升初衔接,家长比孩子更需要心理调适。”夏平平说。

有一种说法叫作“5+2=0”,这是一个不正确的加法等式,却真实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夏平平介绍:“这个等式讲的是一种现象,也就是学校5天教育被周末家庭影响抵消。”从本质上而言,是家校教育理念割裂、教育行为对冲的集中体现。

夏平平非常关心这种现象的解决途径,在宣讲中屡次提及。构建全方位的协作机制,在她看来只有形成理念同频、行动同步、资源同享的育人共同体,才能真正从“划界而治”转向“跨界共生”。作为宣讲人,正是要将教学场域中积累的经验智慧转化为宣讲活动的专业优势。

夏平平将教学智慧外溢至公共教育场域的做法,虽然延续了教师“传道授业”的专业本色,但真正想要做到“化育人心”,依然需要付出不少精力。每次宣讲前,她总是像学情分析一样,提前了解听众背景,如年龄、职业、需求等,定制内容,再像备课一样设定宣讲的核心目标,每个环节都经过“教学逆向设计”的淬炼确保逻辑清晰、案例适切。为了避免课堂上家长注意力不够集中,夏平平从一开始就设计开放式问题,因材施教,通过即时反馈让每位家长看见自己的成长轨迹。夏平平说,付出的一切都是希望让严谨的教育理论与鲜活的生活实践在互动中实现交融。

教育的本质

在夏平平的记忆里,有不少难忘的时刻。“让我最为记忆犹新的,是为六年级家长量身打造的小升初成长护航主题沙龙。”夏平平说,此前,她已经充分酝酿了四大核心议题: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密码、初中生活的转型挑战、科学学习方法的黄金法则,以及智慧陪伴的实践艺术。

作为主讲人,夏平平一方面融合了发展心理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将十余年教育管理中积累的鲜活案例娓娓道来。当看到家长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当听到此起彼伏的会心笑声,当互动环节争先恐后的提问声填满整个会场——这场沙龙不仅解开了家长们的教育困惑,更搭建起一座家校共育的暖心桥梁。“最让我感动的是活动结束后,不少家长特意留下继续探讨,更有数十位‘新晋粉丝’主动加入后续的‘家长成长营’。”夏平平表示。有家长反馈道,通过学习获得了心灵的顿悟:“教育的本质不是雕刻孩子,而是唤醒自己。”

创新,同样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武汉、长沙等地出现“家校社共读”“家长学校”等模式,给予一批优秀的教育者启迪,夏平平也如是。比如,面向家长的“市北夜话”,夏平平定期推出话题,通过“问题树洞”的形式收集他们在教养中的困惑,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在校园开放日活动中,将宣讲活动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让教育可见可触;在社区教育“半亩方塘·草坪读书会”实践中,针对现代教育焦虑问题,通过共读帮助家长更新认知。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沉迷手机的父母养育不出积极上进的孩子;每天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慢慢地,他便有一张什么样的脸;平凡不意味着平庸,幸福才是人生真谛……

夏平平还通过“家长百日陪伴宣誓仪式”,将教育焦点从单向督促转向科学陪伴。在这场特殊的仪式中,家长们郑重承诺:做孩子们最热情的粉丝、最稳固的盟友、最坚实的后盾。后续反馈显示,83%的家长表示明确了具体行动方向,学生焦虑情绪同比下降37%。

挑战与启程

作为家庭教育宣讲人,夏平平面临三大核心挑战:理念冲突、现实落差、群体差异。面对不同理念、职业、教育背景的家长,她必须准备阶梯式案例。“特别是家长追问孩子成绩差的问题,就要引导家长关注非智力因素发展。”夏平平认为,成功的宣讲不在于知识的单向传播,而在于将理论转化为家长能立即上手的工具。

夏平平认为,女性宣讲者犹如春风化雨,在家庭教育和社会倡导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巾帼宣讲团就是一次新的启程,妇联与学校合作开展宣讲活动具有独特的协同优势,能够实现“1+1>2”的社会效益。“这种合作模式首先打通了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闭环,达成妇联的社区动员能力与学校的教育专业资源形成互补。其次,妇联的社会工作视角能丰富教育内涵,将家风建设、法律维权等社会议题自然融入学业指导。再次,这种合作能构建长效支持网络,妇联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可与学校家委会联动,使单次宣讲延伸为持续陪伴,既能发挥妇联联系群众的组织优势,又借助学校的系统化平台,真正实现教育干预的精准投放和持续发酵。”

未来,夏平平同样期待建立跨学科智囊团,整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专家资源,为宣讲内容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同时,建设本土化案例库,通过教育局与妇联的合作渠道,收集区域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形成分主题、分学段的真实故事素材包,让家校共育更加可行,守望成长更加具体。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编辑 吴元梓 1159492305@qq.c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