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亲一起边走边唱
作者: 云蕾“我命由我不由天。”“花鼓戏赵公子”赵月红从艰难困厄中倔强起身,在舞台上创新演绎现代故事,圈粉无数年轻人,而她的启蒙老师却是行走江湖卖艺的父亲。
跟着父亲出摊唱戏
赵月红是湖南邵阳人。父亲赵和生幼时因高烧致盲,靠在街头拉琴唱戏谋生,期间邂逅身为环卫工人的戏曲迷母亲,两人结婚成家。1999年,赵月红出生,次年,弟弟出生,日子过得更加紧巴。但父母都是乐天派,即便上顿不接下顿,也不耽误母亲边干活边和着父亲的琴声,来上一段邵阳小调。赵月红也生就一副好嗓子,父女俩在路边出摊,只要一开腔,总能引来路人围观喝彩。
上学后,赵月红既要充当父亲的“眼睛”,还要帮忙照看弟弟。每天放学,她就跟着父亲在桥洞里临时支起的小桌子上写作业。同学经过地下桥洞,指指点点,笑她是个“讨饭伢”。父亲再喊她表演时,她千方百计地推脱。父亲性子急,嗓门大:“凭本事挣钱,不偷不抢不扒,有么子怕丑哩!”
一次,赵月红看完电影《黄飞鸿》,一下被片中精彩的打斗场面吸引。恰逢校门口新开了间跆拳道馆,她萌生学武的念头。母亲带她去报名交费。“你爸说他无法保护你,一定要支持你学这个,日后好防身。”素日脾气暴躁的父亲居然如此细心大方,他要跑好久的场子,从五毛、一元的打赏中,攒好些日子才能凑齐这笔学费。赵月红感念父母的极力托举,努力学习,初中考入体校。她不但成绩优异,且出落得身材高挑,英姿飒爽,逐渐变得自信起来。
一次开家长会,赵月红迟迟没等来父母。打通电话,母亲支支吾吾:“你很优秀,我们都为你骄傲。你爸说,家长会我们不去了,免得,免得给你出丑……”赵月红顿时百种滋味涌上心头。那天起,她想要改变这一切,通过刻苦训练,成功入选跆拳道专业队。就在家人都以为赵月红会在跆拳道这条赛道上前进时,她又疯狂迷上了戏曲,想学戏。父亲又一次支持她,但提出一个条件:“想学,必须在湖南省内。”赵月红一路过关斩将,如愿考上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逐梦学艺
毕业后,赵月红以优异的表现,在校招中应聘到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家里有个正牌花鼓戏演员呢!”父亲母亲欢喜得合不拢嘴。
初出茅庐的赵月红干劲十足,每个细节力求精益求精。她对着镜子练习口含扇子走台的动作,当她把扇柄拿下时,扇柄上满是血渍,才惊觉磨出了一嘴血泡。
国家一级演员王萍看见了赵月红的努力,大力推荐她出演《马前覆水》中的女一号崔氏。这个角色对演员的舞台功底要求极高,要用丰富的动作、眼神去表现崔氏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
赵月红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王萍老师的帮助下,她没日没夜地排练了一个多月,身上多处软组织受伤,密密麻麻贴满了膏药。赵月红扮演的崔氏无论走步、台风、唱腔,还是样貌,都让观众耳目一新,演出非常成功。
“演好了一部,不代表你就很厉害。”赵和生劝女儿保持清醒,时刻记得要不断打磨手艺,随时随地学习。他特意带女儿去观看残疾人的街头表演。赵月红原本瞧不上那些“野路子”,但当看到残疾人的表演,那股子劲儿很是震撼她。她懂父亲的深意,谨记不骄不躁,继续打磨表演细节。她深知自己文化底蕴不足,工作之余,苦学古诗词,扎实文学功底,还坚持向专业老师学习声乐。
赵月红阳光爽朗,人缘好,队友都喊她“赵公子”。在单位,她不但成了王萍老师的正式弟子,还通过了事业编制考试,成了单位的台柱子,更多挑大梁的机会纷至沓来。随着弟弟大专毕业参加了工作,家中光景一日好过一日,赵月红感觉父母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带父母走出伤痛
然而2019年7月,弟弟因意外身故,一家人陷入悲痛之中,父母骤然老去,不吃不喝。这个家不能就这样垮了,赵月红谎称单位给优秀员工奖励,要求带父母出游,哄着二老前往山清水秀的桂林。这是父母第一次出门旅行,她把父母从头到脚打扮了一番,还给父亲配了一副帅气的墨镜,带着他们游漓江、逛夜市。在风景如画的异地,赵月红的贴心陪伴,使父母慢慢走出伤痛。
2024年,赵月红的单位接到新任务,要排练一部反映当下年轻人返乡助农的花鼓戏《花猪司令》,讲的是女主角朱花花原本在城里开减肥养生机构,被“忽悠”回乡养猪,从嫌弃到热爱,后成功造福乡邻的励志故事。得益于扎实的基本功和长期学习声乐,赵月红成功竞选为女一号。
导演提出新要求:“这是一台面向年轻人的现代戏剧,必须尽可能多添加新鲜元素,吸引年轻人对传统戏剧的喜爱。”传统花鼓戏,可以参照借鉴前人的样板。现代花鼓戏,要全靠自己一步步摸索。赵月红一开始心里没有底,反复研读剧本,从中找到了自己和朱花花的性格相似之处——两人都有不服输的劲儿。她抓住这一表演核心,夜以继日地排练。《花猪司令》一剧融入长沙方言Rap,并配以现代化舞台,再现知名手游的场景,不少90后、00后观众被深深打动,成为新一代戏迷。
《花猪司令》作为地方戏代表作,两次受邀前往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展演,均获得专家的好评和认可,被评为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传统戏剧创新出圈,赵月红有了粉丝后援团。
2024年12月,赵月红忙着全国采茶戏汇演,母亲却意外被一堵坍塌的围墙压倒。为了不影响她工作,父亲照样前来陪床。母亲伤口疼,父亲就拉琴唱曲,给她解闷。母亲不痛时,也跟着和几嗓子。病房成了二老的临时舞台,每天吸引了不少病友前来听戏。晚上赵月红去了医院,父亲还会拉着她唱上一段。
“我女儿赵月红是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正牌演员,不像我走的是野路子……”父亲大方坦然。在完全没有舞台气氛的病房,赵月红自叹不如,但她的唱声和父亲的琴音很快和上了。
“堂堂正正做人,靠手艺吃饭。”父亲的话始终掷地有声,激励着赵月红追随心爱的戏曲表演勇攀高峰。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