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下如何投资中国股市?一文读懂高盛对这10大焦点问题的回答
作者: 吴海珊今年以来特朗普的关税问题一直是搅动全球市场的最大扰动因素。不仅股市、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巨大,宏观经济增长预期也不得不随之变动。关税问题将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又如何影响行业发展?
针对关税的种种问题,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和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4月11日进行了解读,并就市场普遍关心的10大问题给出了看法。
关税会对哪些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闪辉的研究,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多是机械设备等制造业产品,美国对中国出口多是大宗商品,例如大豆。
“简单来说,大宗商品是更同质性的,对供给市场依赖程度没有那么大,但美国进口的很多产品都是一些制造产品,短期内很难马上找到其他的供应商。”闪辉说。
高盛将美国从中国进口的2万多种产品进行了依赖度分类,结果显示,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超过70%的产品占到全部自中国进口产品的36%。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中,依赖度超过70%的产品只占中国从美国进口产品的10%。
闪辉强调,鉴于中国对美出口的金额在中国GDP中的占比不到3%,所以一旦加关税加到某个程度,对经济的拖累就到头了。因此,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来说,过高的关税已经没有意义了。
钱会花到哪里去?
高盛在此次的宏观政策预期中,将中国广义财政赤字预期扩大至GDP的14.5%,那么钱大概会花到哪些方面?
闪辉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考量:
首先针对受到影响的出口产品,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地加大财政上的支持,消化这些产品。
同时,有1000万~2000万的与对美出口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就业岗位可能受到影响,怎么去对这些居民进行纾困,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方向。
另外在对GDP的增速仍有诉求的情况下,基建项目也可以提前启动。
“总量要够,结构上尽量去找到一些抓手,尽量解决现在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闪辉说。
稳市政策是否已经起效?
A股指数过去两周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之后在稳市政策的推动下,快速反弹。
付思认为,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监管方在稳市方面的政策已经起效,未来仍需要:第一引长线资金入市,如养老金等资产在股票上的配置,中国仍远远低于其他主要股票市场;第二,从提升股东回报的角度,已经有了比较多的进展。从新“国九条”公布以来,不论是股息派发还是回购的数据目前都处于历史高位,这是一个结构上的改善,也是非常受很多海外投资者欢迎的一个改革;第三,持续优化上市公司质量,伴随AI的发展,科技公司开始有吸引力,不过这一因素需要更长的时间趋势才能更明确。
同时,付思强调,国家队的支持能起到的主要是“兜底”的作用,很少会起到推动市场上涨的作用。对于市场后续上行动力,将主要来自于宏观经济改善、企业盈利上修、消费和地产领域的进一步改善。
国家队子弹够吗?
国家队介入之后,A股迅速企稳。国家队是否能在未来发生类似情况的时候,有足够的子弹支持A股?
付思表示,从资金量上来看,不是很担心国家队的子弹不够的问题,因为这一轮的买入量并不是非常大,但从信心的支撑上来讲,已经稳定市场的情绪。并且央行已经表态,如果需要依然可以像2015年一样用银行的商业票据提供流动性支持,所以基本上可以假设是有相对比较充足的资金随时可以调用。
海外资金如何看待中国股市?
根据高盛的监测,伴随中国企业AI行情的走高,不管是海外的对冲基金,还是主动型资金,对中国的仓位都有所提升。虽然最近市场有一些扰动,尽管有小幅的资金流出,但是目前,对冲基金的整体仓位依然高于前期的低点。
具体来看,2025年初新兴市场和亚洲市场主动性资金,把中国的配置明显提高,基本回到了历史中位数。从海外基金仓位观察,近期AI行情后,出现小幅加仓。“但相对历史分位数尚未达到高位,可卖出空间有限,下行风险较小。”付思说。
而全球资金在美国股票上的配置达到了历史高位,“这意味着如果从一个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资金上其实是有可能有回流或者说轮动的可能和空间的。”付思说。
A股未来三个月比H股表现更好?
付思强调,短期内A股的表现可能会好于H股。
根据高盛对过去几年的数据研究,每一次关税公告的时间节点,后续A股的表现相对H股都好一些。
“近期我们依然维持这样一个观点”,付思说。她表示,目前海外的不确定因素依然比较大,A股的仓位还是以国内投资人为主,资金方面比较稳定。同时考虑到国内的刺激力度可能会更大,A股也相对更敏感和更受益。国家队的介入,在A股市场上托底作用更为明显。
同时,参考高盛A股和H港股的轮动模型(包含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估值和盈利的表现等)的结果显示,现在A股依然可能在接下来的三个月跑赢港股。
什么行业在当前更值得关注?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高盛表示看好消费、医药、政府相关板块等。
付思表示,消费、互联网服务等板块都是国内的消费占比比较重要的板块。除此之外,医药板块还会受益于国内的地方政府的消费支出的改善。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比较看好的主题还有地方政府支出的受益板块。
同时高股息依然也会受到青睐,股东回报和公司回购近期也都变得更为积极,很多投资者也会更倾向于类似防御性比较强的投资策略,关注主要服务国内市场的公司。
中国企业会被迫在美国退市吗?
2018年到2019年,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美贸易争端中,部分中国企业被迫从美国市场退市,此次中美贸易争端再起,是否会影响到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此,付思表示,海外中概股目前的情形比2022年要好很多,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已经在中国香港二次上市,且部分投资人也已经转移到了中国香港市场来交易,包括很多被动基金(如跟踪MSCI指数的基金),这意味着边际上影响会小很多。
对于还没有做二次上市的公司,如果不发行新股的情况下,在中国香港二次上市的流程也非常简便。“如果真的强行让中国企业退市,可能对市场情绪而言是一个潜在的风险,但从资金流的影响上来讲,比2022年更可控,”付思说。
特朗普的关税会到什么程度?
对此,闪辉认为,关税提高到什么程度,关键要看最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可以去做一个模型。如果只是为了提高收入的话,税率太低,收入也不会很高,税率太高,出口都消失了,也收不到税,必须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税率,能够折中一下。如果想要制造业回流,而不是收入,可能税率会更高一些,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谁在卖出美国国债?
近期有几天10年国债收益率快速上涨,市场一直在探讨是谁在卖出美国国债。
闪辉表示,并没有明确的数据指向是谁在卖出美国国债,但是外汇储备多元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安排,外汇储备中黄金的份额上升趋势也十分明显。但是这是一个比较漫长且缓慢的过程,如果美国国债卖得太快,自己的资产就是在收缩,同时卖了之后买什么?目前还没有一个市场流动性、规模能像美债这么大的资产。
付思表示,同时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如果美股出现了较大的跌幅,之后就会出现流动性更好的资产(如美国国债)抛售,因为投资者需要更多的钱进行操作,如平仓等。
同时付思表示,从全球股票资金的仓位上来看,确实看到了大部分的基金把整体的仓位都进行一些下调,而且是多空仓位同时下调,各类资产都出现了这一趋势。
(文章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