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源协和营收15.85亿元深度布局干细胞创新药
4月24日晚,中源协和发布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5亿元,营收整体和去年持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0亿元。作为干细胞行业最早的上市公司,中源协和持续深耕细胞治疗与体外诊断领域,公司的VUM02和VUM03注射液已有9项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IND)获批,临床试验不断推进;体外诊断业务(IVD)通过“原料国产化+设备智能化”双轮驱动,推出全新设备与检测试剂产品,促进业务高质量稳健增长。
中源协和的业务创新获得了外资和公募资金的关注。中源协和一季报显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及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均增持了公司股份。
产业化元年 发力干细胞创新药
继2024年底美国FDA批准首个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新药后,2025年开年中国也迎来了首个按照新药审评标准获批的间充质干细胞新药,中美双双在干细胞新药领域的突破,标志着干细胞新药申报的通路已经确定,2025年成为业内期盼已久的干细胞产业化元年。在全球细胞治疗产业迎来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黄金时代,中源协和紧抓机遇,依托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打造了HSC、MSC和iPS三个临床级干细胞库及平台。
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VUM02注射液、VUM03注射液获批适应症中,治疗临床分型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获批II/III期临床试验;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获批Ib/II期临床试验;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I期临床低中高剂量全部受试者入组,并且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适应症获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ODD)。此外,中源协和参股的北京三有利公司与首都医科大学共同申报的“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治疗慢性牙周炎II期临床试验已于2024年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正在开展定期随访。
根据CDE网站统计,近几年间充质干细胞申报药物的数量增长较快,涉及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中源协和MSC药物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的数量为国内第一。
在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备案方面,截至目前查询到的国内在卫健委/药监局两委局备案项目约177个,中源协和有12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在国家卫健委/药监局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完成备案。
有业内人士称,当前我国创新药企业自身竞争力持续强化,开始从创新追随者逐步转变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国内众多的创新药研发管线以及迅速提升的临床试验数量,反映了国内创新药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优质创新药公司将逐步进入盈利周期,中源协和作为干细胞领域的领军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三位一体”提升效率精准诊断业务高质量发展
中源协和精准诊断板块业务以病理诊断为核心业务方向,病理诊断作为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关键地位,但国内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目前国产企业正加速实现替代突破,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
IVD行业在经历疫情驱动的爆发式增长后,正逐步回归常态。2024年,全球IVD市场规模增速趋缓。而中源协和通过围绕“三位一体精准解决方案”(即国产设备+自主试剂+本地化服务),持续推进技术攻关、产品升级和服务能力强化,2024年实现产品毛利率全面提升,公司精准诊断业务中检测试剂营收9.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28%,毛利率65.95%;科研试剂营收1.95亿元,毛利率79.25%;驱动精准诊断业务稳步增长。
中源协和拥有专业的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实验室,在无锡和美国建有通过ISO 13485认证的生产基地,已获6种三类免疫组化抗体诊断试剂和506种一类试剂产品。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科研与诊断试剂的研发投入,不断丰富产品品类;通过提升核心原料自产率,有效降低采购成本;通过陆续推出Ultra 60 Plus与UltraPATH 30N系列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设备,实现诊断试剂销售的协同增长,精准诊断业务已成为公司营收和利润的重要支撑。
目前,中源协和在精准诊断板块已具备较为完整的从基因、蛋白、抗体、诊断原料到终端诊断试剂的自主可控能力,覆盖科研到临床的全流程应用场景,具备一定的产业协同与成本控制优势。
中源协和董事长在年报致股东信中谈到,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胸怀,生命健康产业更是如此,投入大周期长,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占据一席之地。中源协和正以“打造国际一流细胞和诊断高科技企业”为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