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揪出阿尔茨海默症的“真凶”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与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团队最新研究表明,一种新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症血液检测方法,不仅有助于诊断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还能显示病情发展程度。
现有疗法在疾病早期最有效,因此通过简便可靠的方法评估病情进展,将有助于医生判断哪些患者可能从药物治疗中获益及其获益程度。该新型检测还能鉴别症状是否由阿尔茨海默症或其他病因引起。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医学》期刊。研究人员发现,血液中MTBR-tau243蛋白水平能精准反映大脑中有害tau蛋白聚集体的积累量,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通过分析认知衰退人群的血液MTBR-tau243水平,研究者成功区分了早期或晚期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并将这两类患者与非阿尔茨海默症导致的认知症状人群区分开来。

◎ 来源|科普中国
上一篇:
跑马拉松竟然“烧脑”
下一篇:
最小起搏器比米粒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