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职教学督导信息化平台开发与应用
作者: 陈圆圆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教学督导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在分析大数据技术驱动下高职教学督导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教学督导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了高职教学督导信息化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功能模块,并结合实际验证了其在提升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平台;高职教学督导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5)09-005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强调了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推动各阶段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特别提到要健全职业学校评价,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同时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完善教育评价机制的专业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教学督导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如信息不全、主观性强、反馈滞后等。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平台开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1 基于大数据的高职督导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1 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局限性
传统督导主要依赖于人工观察、听课记录等方式获取信息,督导监管范围狭窄,督导反馈渠道受限,且督导人员的评价往往基于个人经验和主观感受,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督导评价难以量化[3]。另外,由于职能部门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责,收集不同的数据,数据采集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信息数据得不到共享。从发现问题到反馈给教师和系部,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督导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地指导教学改进。面对大量的教学信息和复杂的教学情况,传统督导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1.2 基于大数据驱动下教学督导的新机遇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采集和分析。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建议,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实现个性化督导与指导。借助信息化平台和工具,可以实现教学督导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减少人工操作的烦琐环节,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提升督导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4]。此外,大数据分析结果能够为学校管理层提供科学、客观的教学决策依据,帮助其准确把握教学现状和趋势,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规划和政策,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促进教学决策科学化。
2 高职教学督导信息化平台建设策略
2.1 加强重视,健全督导管理工作制度
1) 统一理念,达成共识。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学督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将督导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数智校园建设规划中,落实至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任务要点,并对工作任务进行分工,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5]。同时,要加强全校师生对教学督导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2) 建立健全科学的督导信息化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教学督导信息化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一是规范数据采集与管理标准,明确数据采集的范围、频率、方式和责任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教学督导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行;二是建立信息分析与反馈流程,规定信息分析与反馈的时限和方式,提高督导工作的时效性;三是形成督导结果运用机制,建立督导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教学奖励等挂钩的机制,增强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6]。
2.2 提升督导人员信息素养
一是优化督导队伍,加强校内优势资源互补,聘请有经验、素质高、技术好的人员加入教学督导队伍,经验丰富的资深督导人员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对年轻督导人员的指导,使年轻督导提升督导评价水平,年轻督导人员带动资深督导人员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二是开展培训与学习,定期组织教学督导人员参加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等相关课程培训,邀请专家进行实操指导,帮助督导人员掌握大数据分析工具、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方法,提高其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工作能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月度考核、年度评优、优劳优酬等方式,鼓励督导人员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应用信息化技术。
2.3 建立健全多维度的信息化平台
1) 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数据库。一是建立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经历、教学成果等信息的数据库,以及学生的入学成绩、专业、班级、学习经历等信息,为教学督导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二是建立教学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数据(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情况等) 、学生学习数据(如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 、教学资源使用数据(如教材、课件、视频等的使用频率和效果等) 进行采集和分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 搭建督导信息反馈与交流平台。搭建线上三方信息反馈平台,方便督导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督导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发布督导通报、反馈意见和建议,教师可以针对督导意见进行回复和说明,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反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需求。同时,平台还可以设置讨论区,教师可以在讨论区进行同行听课、教师互评、案例共享等,以此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分享和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
3) 实现教学决策支持功能。通过对教学数据的分类采集和综合分析,对专业、课程、学生、教师四个层面进行雷达画像,分析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和趋势[7]。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和学习需求分析,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评估,进行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和培训计划的制定。通过上述功能,为学校制定教学规划、调整教学资源配置、优化教学管理流程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3 基于大数据高职教学督导信息化平台
开发与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驱动下,学院高标准制定和实施数智化校园建设规划,完成数据中心建设,统一数据标准,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提高办学质量监测的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教学督导信息化工作。
3.1 搭建综合教学督导信息化平台
学院投入专项资金,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了集数据采集、分析、反馈、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教学督导信息化平台。通过爬虫技术,信息化平台与学校的AIC 办公管理系统、学习通平台、考试系统等实现了无缝对接,能够自动采集和整合各类教学数据,为教学督导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8]。一是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学生评教活动、听课反馈、教学监控、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和成绩、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等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分析。二是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视频的智能分析,统计教师的授课时间、互动时间、提问次数等数据,评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能力;三是通过采集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学习效果。利用信息化平台的反馈与交流功能,督导人员能够及时将督导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回复和交流。同时,通过分析数据还能为学院的考核评估、各类教学活动、评比等提供客观数据,促进了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3.2 教学督导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学院教学督导信息化平台包含学生评教模块、督导巡查、听课模块、督导信息化教学监控模块等三大模块,平台运行良好,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逐步实现了教学督导工作的信息化运行(如图1所示) 。
1) 学生评教模块。信息化学生评教模块共设有“教学态度满意度”“教学管理满意度”“教学水平满意度”“教学方法满意度”“教学效果满意度”五个一级指标,以及管教管导、课内外答疑等20个二级指标,每个类别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层级。采取多轮次过程性评教方法,学生每月登录学生评教模块,对教师进行量化评价。某班学生对某教师的评分,平台通过云计算自动去除最高、最低各5%的数据后,计入该教师评价的有效数据,并将任课班级各位教师的排名按最低80分、最高100分进行等差取值,具体赋分方式如下:
教师月度学生评教分等于各任教班级的学生评教平均分,教师年度学生评教分的30%计入教师学年教学质量评价总分。学生评教打分后,根据打分情况,系统自动生成教学满意度雷达画像,及时反馈给上课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时诊断与改进。
2) 督导巡查、听课模块。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落实院系两级质量监控责任,教学督导员通过“督导巡查听课系统”对听课、督导巡查情况进行实时反馈和通报,线上填写听课反馈情况,发现教学优秀典型案例和教学不足典型案例,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进整改情况。该模块协助质量督导部门进行线上听课反馈和督导反馈,帮助任课教师了解自身教学实效,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客观依据,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及时的信息化反馈与总结,学生到课率、听课率明显提升,教师教学态度明显改善,问题整改效率提高。学院质管办定期发布督导月报,形成了教学过程痕迹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还为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
3) 督导信息化教学监控模块。学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每间教室中安装了用于教学的监控设备,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监控,并与教学监控和教学督导工作进行对接。传统教学监控设备大部分局限于对课堂的监看管理,而学院通过该模块的升级改造,利用摄像头捕捉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行为动作,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学生的专注度、参与度等指标,关注学生的上课抬头率,并实时反馈给教学系部和教师。同时,督导部门还可以通过查看监控和视频,对各类课程活动或课程教学过程进行集中观看和评议,为教学评估和考核提供视频数据,也可以帮助教师客观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9]。监控议课模块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为督导管理和教研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它不仅提高了教学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提出改进建议,提升教学质量。
3.3 应用成效
1) 教学督导效率显著提高。督导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使教学督导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烦琐环节,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近三年,学生年平均评教率从60%上升至95%,督导听课覆盖率达90%。通过信息化平台自动采集和分析数据,督导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大大缩短了督导周期,问题整改落实率达到100%。
2)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手段,学校能够更全面、精准地了解教学现状和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及时的反馈交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年来,学院授课质量三方评价(学生、同行、督导) 90分以上的课程比例从51.8% 上升至91.6%。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教师能力竞赛获奖率、就业率等指标逐年提高,连续获得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2个,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出版“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3 本、省级职教重点项目20余项,教学质量获得了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3) 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模式的创新帮助学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质量监管,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近3年,学院明确了“扎根湖湘大地,培养鲁班智匠,服务城乡建设”的总体办学定位,确定了行业示范、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数智文化美丽”职业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系统构建了“一体两翼”专业群体系,每年优化调整2~3个专业。这些措施为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4 结论
基于大数据的高职教学督导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健全多维度的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督导工作的转型,提高督导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然而,教学督导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实践中仍面临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信息化平台的持续优化与升级、督导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等诸多挑战[10]。未来,高职院校应继续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教学督导信息化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教学督导中的作用,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