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表格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

作者: 庞晋雁 刘庭廷

多维表格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0

摘要:文章深入探讨多维表格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其数据管理、协作共享、可视化呈现等功能特性,详细阐述在教学督导工作、课代表听课、师生活动报名、教室场地借用管理、教学成果收集共享等教学管理环节的实践应用。剖析其在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促进协同沟通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探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为教学管理数字化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通过引入多维表格,将原本的线下流程转变为线上,实现了无纸化、信息化、智能化教务管理,同时为原本烦杂的数据统计及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在线协作;管理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5)09-016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

0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传统教学管理方式在数据处理、协作共享等方面逐渐显露出效率低下、信息无法共享[1]等问题,亟需数字化转型[2]。多维表格作为一种新兴数字化工具,以其灵活的数据结构和强大的功能特性,为教学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将数据以数据中台的方式进行整合存储,进而实现数据的按需共享,打破原有的信息壁垒,进而促进教学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协同。本文通过将多维表格应用于教务及教学管理的实例[3-4],分析其在教学管理中的督导、课代表听课、师生活动等环节所发挥的作用及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多维表格的应用,对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教学决策提供更科学、及时的数据支持,推动教学管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1 多维表格的功能特性分析

1.1 多维度数据架构便于数据关联与整合

多维表格能够依据教学管理的复杂需求构建多维度数据架构,不同维度的数据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方便数据的分类管理与综合查询。以听课安排与记录系统为例,多维表格可设置3张表格,课程安排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信息、授课时间、授课地点、应到人数) 、听课人员分配表(听课人员、听课课程编号、听课课程授课地点) 、听课记录表(学生出勤人数、老师现场教学情况) 等多个维度进行数据组织。通过这种多维度架构,管理者可以快速定位和获取所需课程信息及课程听课反馈。当听课人员需要查询某教师授课信息时,通过数据关联,能够迅速呈现相关信息集合,另外,当调整课程安排时,可以通过多维表格进行修改后自动同步至其他管理表,避免了传统管理方式中调课后因数据不同步导致的其他管理方向的信息偏差。

1.2 可基于共享权限设置进行实时协作

多维表格支持多人实时协作,支持配置不同表格、视图、行、列进行权限设置。通过预先设定好不同人员类型以及每个人员类型所拥有的不同的权限,进而完成在线的实时多人协作。以听课安排与记录系统为例,各权限设置如下:系统管理员可修改多维表格所有内容、权限、自动化流程和仪表盘;教务管理人员对课表安排表、听课人员分配表有修改、查看权限,对听课记录表仅有查看权限;听课督导员对课表安排、和听课人员分配表有查课权限,对听课记录表中有查课权限,但仅可修改自己提交的记录。

1.3 丰富的图表类型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

多维表格支持多种视图如表格视图、看板视图、日历视图、甘特视图、画册视图、表单视图,以及多种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新建不同视图时,多维表格将基于源数据以不同样式展示、汇总数据。修改任一视图,即可实时更新其他视图中的信息,省去传统表格中手动制表的烦琐。以听课安排与记录系统为例,可利用看板视图,以上课星期分类,将原本为表格视图的课程安排表(图1) 转换为看板视图以星期分布的课程安排表(图2) ,并依托多维表格的柱状图等将课程出勤率、课程打分等可视化(图3) ,能够让使用人员更加方便地查阅。

2 多维表格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2.1 听课安排与记录

如图4所示,在听课安排与记录过程中,教务管理人员通过多维表格完成听课人员及课程的安排并形成听课人员分配表和课程安排表,督导组专家在按照听课人员分配表及课程安排表进行课程督导的过程中完成听课记录填写,并将形成的听课记录表反馈至教务管理人员及当堂授课教师处。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听课记录表、听课人员分配表及课程安排表,3张数据表在数据传递及共享、后期统计及教学管理过程中替换掉原有的通过聊天软件或办公软件一对一传输、后期纸质统计等方式,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2 课堂信息记录与反馈

如图5所示,在课堂信息记录与反馈流程中,授课教师为每一门课设定学生课代表,形成课代表分配表,学生课代表根据课程安排表参加相应的课程学习的同时,拍照上传课堂照片并完成课题记录进而形成课堂记录登记表。

课代表可以在课堂情况记录表中记录课堂的详细信息。如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讨论的情况及对教师教学方式及内容的改进建议等。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策略,还能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全面的课堂教学反馈,为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2.3 师生活动报名及记录应用

如图7所示,在师生活动报名及记录应用中,活动负责人填写活动申请表,活动申请表经管理员审核后形成活动安排表,并将上述两张表共享给学生,由学生选择是否参与活动,参与的学生自愿填写活动报名表。活动负责人在活动当天完成活动的整体记录形成活动记录表。

通过形成上述的3张数据表,便于清晰地将活动展示给同学,以方便同学选择是否参加。同时也可以通过形成的活动记录表,为后续的管理工作中的宣传及活动出勤率考核等方面提供便利,避免了手动签到带来的低效以及签到表随意篡改等方面弊端。同时也可以据此分析哪些类型的活动报名人数较多,从而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4 教室场地借用应用

如图9所示,在教室场地借用过程中,由场地管理员维护各个可借用场地情况表,由借用人根据场地使用日历中场地占用情况填写场地申请表,多维表格自动在后台统计表中记录,由场地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审核通过的记录将自动更新至场地使用日历中,而审核不通过的则不在日历中显示。

在借用流程方面,利用多维表格的表单功能创建场地借用申请表。借用者填写借用日期、借用时间段、借用用途、预计人数等信息提交申请。申请表中的数据会自动关联到场地信息表,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和调配。设置自动化流程,当有新的借用申请时,自动通知场地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一旦申请通过,系统会自动更新场地信息表中的借用状态,并向借用者发送确认通知。所有的借用记录都会完整地保存在多维表格中,方便后续查询和统计。

3 总结

多维表格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日常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优化了教学管理流程,削减人工与沟通成本,进而提升管理效率。传统模式下,督导听课安排靠邮件或纸质表传递,反馈意见需手动整理[5],师生活动报名靠人工录入核对,教室场地借用需线下查询、人工审核[6-7],皆效率低且易出错。而多维表格可便捷创建听课表,督导实时记录提交,系统自动汇总;报名信息能自动收集整理,场地可实时更新、在线申请与自动审核通知,显著缩短信息处理周期,提升工作效率与准确性,提高场地资源利用率。同时,在各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表,可为教学管理部门后续的教学管理决策[8]提供数据支撑。基于上述数据表科学配置教学资源,推动教学质量持续上升。

多维表格有力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助力智慧校园构建。数据集成共享上,因在多个管理流程中形成了多个数据表,这些数据表可与教务、学生管理等系统数据库对接,完成数据共享,让教学管理人员一站式获取信息辅助决策。在实时数据处理方面,其能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并设置自动化流程与智能提醒,方便用户使用。同时界面友好、操作便捷等特性,降低了信息化操作的门槛,使得其可以在教学管理中大范围应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