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作者: 黄礼孩“宋琳的诗歌一直植根于现实与现代性的探索,对现代城市的深入体验为他的诗歌开辟了一条区别于传统自然及乡村经验的道路。其诗气息纯正,厚实、沉稳、明润,同时飘荡着恍惚的不安,雅致而敏锐;在对自由人格的寻找中他再造了新的自我”,2020年诗人宋琳获得了南方文学盛典年度诗人奖,授奖辞是我拟的。今天再读宋琳新诗,依然看到他在写作上的流变,那是对历史、社会、生命的发现,它是外在风景,也是内在意识,是静谧中深邃的神秘冥想。《起风》以风为棱镜,折射出个体在动荡世界中的生存困境。诗中交织着对无常的喟叹、对根基的呼唤以及对人类处境的冷峻审视,最终指向一个永恒的命题:如何在不可控的风暴中,寻找属于自我的意志与生存韧性。而写气象的两首诗,如同一张折叠的时空地图:横轴是现代气象站与古老的望气,纵轴是《易经》卦象与昆仑神话的垂直投射。宋琳被誉为“华夏文明的诗歌考古人”,这在他的《獝狂(〈《山海经》传〉补遗)》中得到印证。宋琳说:诗,在对抗遗忘中做着这样那样的辩护。《误解百科全书》就是一种辩护。
生活在广州的诗人马英,她的写作随着人生经验和阅历来打开情感世界,试图去编织尘世的光谱,绽放生命之光。在这组诗中,她以萨顶顶来完成一场远古与当下的招魂仪式,也用吃树叶来隐喻生活。诗歌是对物质的精神驯化。马英用“钢筋铁骨与流浪的水彼此穿透”,去呼应“茶树盗取沙中珍贝”的混沌美学,将消费主义转化为屋顶上的爱情。热烈之外,马英也有心无旁骛的叙事,宛如雪花的柔美,也是鸟鸣在生活密林中的松绑。
R.S.托马斯的诗歌真切、严谨、灵动、顿悟,充满启示的光芒。暨南大学的翻译家程佳对其进行的中文翻译,成果斐然,令人敬佩。突破语言的局限去寻找神性之光,这是托马斯诗歌的美学之一。他的诗歌如同被圣荆棘刺穿的羊皮卷,在现世困顿与内心救赎之间展开着精神角力。《复活》智性的觉醒,成全了诗歌的现代性解构与重组。这种对神圣符号的追问,延伸至《蝴蝶翩跹》,穿过存在之思的黑洞。诗人自视为祈祷者,却成为狩猎的对象,这种自我指涉的精神探险充满整个诗篇。即便缪斯劝诫停笔,诗人还在词语的湍流中追逐“包裹在静止之中”的伟大诗篇。托马斯的语言留白之处制造着意义真空,细品又仿佛百合的绽放与闭合,隐秘的思想芬芳已成飞逸之诗。托马斯的诗歌最终指向“爱”,投射出多彩的精神之光——那是托马斯之喉于广袤深邃世界里可意会的神秘歌唱。
——黄礼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