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爱是独家限定款
作者: 赵赟腾那个蝉鸣不止的夏天,父亲一直穿着一件花衬衫,看上去怪怪的,人们都说和他的气质很不搭。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个干练的职场精英,总是一身利落的西装,老成而稳重。他的衣柜里有很多价值不菲的衣服,但他最珍视的,仍是我第一次上扎染课时为他染的那件花衬衫。
我从小就喜欢手绘,想把它变成伴我一生的职业,所以填报志愿时,我固执地要学服装设计,但家里人不同意。他们总觉得这专业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花架子,毕业就失业,到时候连份工作都找不着。这时,一向严厉的父亲站出来,力排众议支持我道:“就让孩子试试吧,年轻人有试错的机会,最好的年华不该留有遗憾。”
走少有人走的路,即使明知道没有结果,也要撞了南墙再回头,亲身经历一遭方能落个深刻。
扎染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学服装设计必须了解和实践的课程。初次接触这项工艺时,我的专业学习成绩正处于低谷。在众多天赋型同学面前,我仅凭一腔热爱是无法立足的,毕竟喜欢不能当饭吃,不能拯救我在画图上的死板,也不能将我从成绩倒数的行列中拽出去。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带着沉重的心情学习扎染,每次神游时,我都在反思自己当初是不是选错了路。
浑浑噩噩的生活持续了半个月,直到假日回家。早就归心似箭的我把行李箱塞得快要“爆炸”。回到家打开箱子,我从里面抱出一堆东西,除了给父母准备的礼物,还有在扎染课上制作的各种玩意儿,衬衫、T恤、丝巾、提包……
“这些都是我的作品,本想挑个好的送给您,可是……”见父亲的目光瞅过来,我不好意思地把这些东西摊开,虽然我知道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入不了他的眼,但还是卖力地介绍着。
“这件衬衫是我第一次染的,这是第二次……您看看,有喜欢的吗?”此时,家中没有往日的欢闹,只有我一个人喋喋不休。讲到最后,只剩下哽咽的声音,我不停地用手去揉眼睛,但泪珠一直不听话地往下蹦。“孩子,你很棒!能想出这么多天马行空的设计,很厉害!”父亲当即就换上了那件花衬衫,虽然表情里有一如既往的严肃,但是我从他的目光中读到了认可和肯定。
即使那件花衬衫和其他作品相比很是逊色,父亲依然选择了它。父亲的坚定也深深地触动了我,梦是自己选的,路也该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只要肯用心,没有抵达不了的终点。
梦像路上的启明星,当你走累了,迷茫到不知往哪里走时,头顶那颗遥不可及的星星就会更加闪烁,它努力地发光,为你洒落前进的勇气和希望。
后来,我改变了态度,在热爱之上更加勤奋刻苦,试着深耕这一行业,遇到难题虚心向别人请教,经常看展览,蓄养灵气……后来,我的设计越来越有创意,画出的图稿错误越来越少,比赛中拿得出手的作品越来越多,身边的人纷纷开始夸我有天赋,是干这一行的料。
我又为父亲做了很多衣服,他大多只是简单地点评几句,就收在衣柜中,常穿的还是那件花衬衫。
母亲问父亲原因,他说:“初次设计的衣服对于设计师,就如同演员的首映礼一样,越是红火的演员越不会在意自己成功的作品,因为他永远相信下一部会更好。但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会忘记自己的首映礼,因为那意味着开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件花衬衫其实真的很一般,无论是设计还是染色,但它对我和我姑娘的意义不一般。”
谁也不会想到,素日低调的父亲会喜欢上骑行,他常穿着我为他染的衣服四处“招摇”,醉翁之意不在酒。某次,他的“驴友”打趣道:“哎呀,搞了半天你姑娘是做衣服的呀,那不就是裁缝嘛。”
“瞎说什么,我女儿学的是艺术。再说了,就算是裁缝,我女儿也是最出色的裁缝……”
多年后,我才明白父亲那番话的含义,当我把自己的第一个作品献给他时,那不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于我而言,是梦的开始,可对父亲来说,那件不完美的花衬衫,蕴藏着女儿对他最珍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