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多面人性 体悟伟人情怀

作者: 周晓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青山处处埋忠骨》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是反映革命文化的优秀作品,笔者立足单元主题“责任”,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洞察毛主席的多面人性,体悟他的伟人情怀,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溯源历史背景,助解文本内容

课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历史背景,展现毛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内心世界。学生受成长环境、生活阅历等因素制约,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文本写作的历史背景。

课前,笔者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文字、视频等资料,缩小已有认知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上课伊始,笔者先播放电影《长津湖》主题曲《最可爱的人》音乐短片,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接着,笔者借助多媒体以模拟播报电报的形式呈现“毛岸英牺牲”这一令人悲痛的消息,为学生与文本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做铺垫。然后,笔者介绍历史上这封电报拟定以及发送背后的故事:“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介入战争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朝鲜半岛北部并推进至中朝边境。这对我们国家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中共中央应朝鲜请求,经过认真研究,最终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主动请缨奔赴战场,在一个多月后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岸英牺牲当天,彭德怀司令员怀着沉重的心情给中央军委起草汇报电报。一封短短几十个字的电报,他却写了一个多小时,而后又修改了整整一天。北京中南海的报务员收到电报后并未直接送呈毛主席,而是先交到周总理手中。周总理足足过了一个多月才把这封电报送到毛主席手中。”通过溯源历史背景,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为准确把握课文主旨打下认知基础。

二、巧设学习情境,洞察多面人性

1.体会舐犊情深,领略凡人之光

课文借助细腻的语言描写毛主席闻讯后的一系列反应。如,毛主席收到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时,文中描述他“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为引导学生体会毛主席的舐犊情深,笔者引导学生补白:“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吸着烟的毛主席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提出多个合情合理的想法。如,一名学生补白:“当初,同志们冒着巨大风险到处搜寻,终于把岸英找回来。岸英先是到苏联读书,回国后又到乡下历练。前几次分别,他不是都平安回来了吗?为什么这一次……”学生结合丰富的历史背景补白,深入毛主席的心灵,体会他失去爱子的痛苦。

然后,笔者引导学生针对文中“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通过如下情境对话式朗读补白毛主席此时的心理活动,深入体会毛主席沉痛的心情。

师:此时此刻,毛主席想起岸英自幼漂泊的苦难经历,心疼地喃喃着——

生:岸英!岸英!

师:此时此刻,身为父亲,他多么希望岸英能出现在他面前,叫他一声“爸”。他哽咽了,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生:岸英!岸英!

师:两声轻唤,两个感叹号,饱含毛主席作为一个平凡人心中无尽的悲痛。岸英!(笔者用手势示意学生接着念)

生:岸英!

这样的心理活动补白将毛主席作为父亲对已逝孩子的思念与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体会胸怀天下,理解伟人担当

文中提到,在面对电报中提出的是否将岸英遗骨运回国内的问题时,痛苦万分的毛主席最终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岸英葬于朝鲜。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签下电报记录稿后的表现的句子。学生找出“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并说明:“我从‘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读出毛主席悲痛甚至绝望的心情。”笔者适时引导学生补白“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背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通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听见了什么声音?”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毛主席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样子”;有的学生说“我仿佛听见了毛主席深夜独自抽泣的声音”;还有的学生说“我仿佛听见了毛主席不停地呼唤着‘岸英’”。通过补白,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毛主席以国家为重、旷达无私的伟大胸襟。

不同形式和侧重点的文本补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毛主席抉择背后的出发点:他是一位深爱孩子的平凡父亲,更是一位必须以大局为重的领袖。这样教学,学生对毛主席的伟人形象有了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从内心生发出无限崇敬之情,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剖析文本细节,感悟伟大胸怀

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文本把毛主席的一系列动作、神态描写得细腻而生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先圈画细节描写的句子,再通过品读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毛主席的内心。

例如,针对“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一句,有的学生说“我从‘不由自主’一词感受到毛主席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悲痛”,有的学生说“我从‘站、仰、望’这三个动作深深感受到毛主席绝望、无助的心情”,还有的学生说“我从‘无限的眷恋’这一短语体会到毛主席特别想要再见孩子一面,哪怕只有短暂的时间,也足以让他感到安慰”。通过对细节描写的细致分析,学生深刻感悟到毛主席不仅仅是深爱着儿子的父亲,更是心系万千百姓的国家主席,他在巨大悲痛面前所表现出的坚韧正是崇高革命精神的体现。这让学生受到了精神的洗礼。随后,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加深了对毛主席伟人胸怀的体悟。

四、传承先辈精神,筑牢成长根基

革命年代的英雄事迹需要被学习与铭记,这是民族的血脉与气节所在,是国家发展的历史印记,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源泉。在笔者引导下,学生不仅在课尾分享了黄继光、邱少云等战士的英雄事迹,还在课外阅读了朝鲜战场上更多英雄人物的事迹。这让他们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深化了对毛主席伟大情怀的感悟——毛主席同意将毛岸英安葬在朝鲜这一抉择背后,是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爱,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这种革命先辈共同的精神特质滋养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牺牲,进而立志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像毛主席那样在面临困境时以大局为重,像毛岸英那样为了正义和理想奋勇前行、不怕牺牲,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孝感市孝昌县花园镇农庄小学)

文字编辑 刘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