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背书可以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三吉我同事罗一,上初中的时候背诵总有困难,有次老师留她在办公室,问,你到底怎样才能背过?她说,老师,唱出来。然后罗一同学在办公室当着众多老师的面,抑扬顿挫地唱:“人有悲欢离合……”老师说:“这位‘王菲’,你有本事把每篇词都唱出来呗!”罗一非但不觉得尴尬,还觉得此话甚有道理,便经常把文言文谱上曲,以求记住。经验证,背诵能力明显提升。如今听到诗词改的歌,罗一总会感慨,我当年就是这样的国风音乐人了!英国歌手斯汀也曾经给莎士比亚的一句诗谱了曲:“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方法叫作“22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应该把文章读熟后,多读成诵。不过对当代同学而言,靠心到、眼到、口到来背诵太难了。因为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太多,结果各种背诵法齐上阵,从联想法、时空法、列表法、提纲法再到思维导图、海马体记忆法,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上小学的女儿回家说,有同学会背616个字的《琵琶行》,看起来有点帅气,她也想背,尽管同学背了两个月。我自己先试着背了背,只记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要是有人起个头,我能背上前四句。
于是,女儿鄙视一番,开始努力。小学生背《琵琶行》确实有点困难,读了一遍就暴躁了,然后开始看手机给她推的视频——戏腔一出,惊艳全场,千万粉丝博主唱《琵琶行》。除了序,全文演唱,动不动会说唱一段。这个谱曲咱们先不管它水平怎样,真是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女儿上瘾了,每天都得唱个几遍。四天后,她随时就能唱,可以从头唱到尾,也可以半路起唱。想忘都忘不掉。连我每次刷碗,脑子里都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每当她想用普通话背出来的时候,一不留神,中途就唱出来了。背诵的虚荣心倒是克制了不少。她最近在听rap版《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眼看着,有点控制不住这个趋势了。
有研究说,小学生通过唱背古诗词,一周后记忆保持率达78%,而传统背诵仅50%。这个过程是因为,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将信息结构化,形成多重记忆线索。相较于纯文字记忆,音乐的韵律感能激活大脑的听觉皮层和运动皮层,形成更丰富的神经联结。将文字转化为歌词时,大脑会左半球处理语言,同时右半球处理音乐信息,这种双重编码增强了记忆的稳定性。
实在背诵困难症的诸位,不然就发挥音乐才能,谱个小曲,唱出来的还是背诵出来的,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