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的思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程一鸣我家的农场散养着一两百只鸡。它们头顶红冠,昂首巡视,俨然一副农场主人的模样。人往院子里稍走几步,就好像惊扰到它们的“平静生活”,它们立即四散开去,“咯咯”抱怨不停。它们对人颇不客气,有时会飞上餐桌啄几口食物,再落回“鸡丛”使人辨别不出罪魁祸首;有时也会到狗盆边偷吃,若狗起身追赶,它们立即奔逃开去,狗却因链短而不能追及。
平日里,人对鸡还不赖,会在每日黄昏给鸡投喂食物,会给鸡搭建挡风避雨的鸡棚,会保护鸡免受毒蛇和老鹰的侵害。即便鸡屎弄脏了院子、桌椅,甚至晾晒的衣物,主人也能宽宏大量,毕竟是鸡嘛,还能和它讲道理不成。只是一临近重大节日,或是准备宴请客人的时候,人便与鸡反目,对鸡发起通缉。人抓捕鸡多靠偷袭取胜,先若无其事地走到鸡附近,麻痹它的警惕意识,再冷不丁出击,一举抓获;或是等到晚上,在鸡回笼动弹不得之际,直接拽住鸡脚将鸡拎起。当鸡落入人手的时候,挣扎与惨叫声达到鸡生之最。这时我理解了,为什么鸡的一生都会对人保持警惕。
不过,虽然鸡不信任人类,可鸡却从未想过逃跑。鸡有二翅,不可高飞,却能煎炸;鸡有二爪,不能远走,却可烧烤,仿佛鸡就是为填饱人类的肠胃而设定的存在。它在田间寻虫捉蚁,只为养肥养优自己;它在下蛋后,会立即起身,“咯咯”大叫通知人类取蛋,若它继续抱窝孵蛋,也不过是为了让人将它世世代代吃下去。人类最后评价一句“这鸡真香”,就成为对鸡生最高的概括。
在乡下,鸡是家家户户的必养禽类,可它既不像狗,能成为主人的家臣心腹,也不像猫,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它和家畜牛的待遇也不一样,牛被视为功臣,若吃自家的牛,人的心里会怀着强烈的负罪感。对于鸡,很少有人会产生共情,若让一只鸡寿终正寝,才是主人家的“过失”。难道只是因为鸡缺少“灵性”?好像也不尽然。
我家养了二十几年鸡,有两只鸡令我印象深刻。某次客人来家喝醉后,逗一只几个月大的母鸡玩,没想到逗着逗着,竟和这只鸡打破信任壁垒,母鸡趴进了客人的怀里,任她抚摸,如熟睡的孩童般安宁。一只鸡越界成为宠物,这怎么了得,不仅猫反对,狗愤慨,连人都为以后没鸡吃而惶恐。虽然客人离开之前,再三请求我们要善待这只母鸡,可是它被投回“鸡丛”之后,就再没有被认出来,最后定然没逃掉被宰杀的命运。
还有一只是养了很多年的老公鸡,那时它已经老到了成为鸡中的首领,老到了主人要对它动刀的时候,已动了恻隐之心。只是,若不吃它,好像对别的鸡也不公平。当人去捉它的时候,它既没有逃命,也没有挣扎,慨然就义。由于这只鸡太过坚强,以至于大家在吃它的时候,心情竟有些沉重。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早已忘记它的味道,却仍记得它在“鸡丛”中雄姿英发的样子,想来这只鸡也算活出了其他鸡没能活出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