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33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无名的人,永不放弃

我在坐地铁时,遇见一位大姐,她穿着朴素,头发花白,神情焦虑,拉着一个偌大的28寸行李箱,正慌乱无措地问工作人员去高铁站要坐几号线。

工作人员告诉她后,大姐依然一副茫然、胆怯、无助的模样。我的目的地正好和大姐同向,便邀请她和我同行。

大姐长舒了一口气,感激连连,一路紧跟着我。在等候地铁进站时,大姐告诉我,网上总宣传当月嫂是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她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省城高薪招聘月嫂,她正好有月嫂证,就来了。

中介本来说岗前培训免费,结果培训一周,说虽然场地免费,但请老师需要费用,让每个人交了500块钱。大姐咬咬牙交了。中介说是给推荐介绍工作,结果把大姐推荐到一个偏远的月子中心,月薪4000元,工资还打到中介账户,第一个月中介先扣20%,即800元,剩下的再发给月嫂。

大姐到月子中心一看,那里脏乱差,心里凉了半截,打了退堂鼓。再次让交钱时,大姐觉得不对劲,隐约意识到可能被骗了,只能拎着被褥和洗漱用品先回老家再做打算。

在地铁上一路交谈,得知大姐今年55岁,以前在老家农村种地,后来为了孩子上学,举家搬进县城。她原来在老家县城一家银行给做员工饭,每月4000块钱。虽然有几十个员工吃饭,众口难调,但她坚持了下来。对这份“钱多离家近”的工作,大姐很珍惜也很卖力。不料有一次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发现她的健康证过期了,于是大姐就遗憾地失去了这份工作。

大姐本想在家歇息,但她有两个儿子,老大已婚已育,老二还在上大学。老公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还要经常打针吃药。过日子,上有老下有小,到处都要花钱,又没有稳定的养老保障,年过半百的大姐只能再次走进就业市场。

没学历,没技能,年过半百,丧失了年龄优势,就业市场留给他们这样50+中年人的岗位只能是“吉祥三保”——男的干保安,女的干保姆保洁。保洁苦累脏,工资还不高,大姐就去考了月嫂证。

月嫂这份工作不好干,要求24小时连轴转,与雇主一家同吃同住。在省城工作的表妹曾为她介绍过一份住家阿姨的工作,一对年轻夫妻带俩娃。不但要求住家阿姨干净利索,有眼色,情商高,会说普通话,而且每天的早餐要一周不重样。来自农村的大姐会做粗茶淡饭,做一周不重样的早餐,则让大姐有点畏难。但现在短视频平台教人做饭的博主这么多,不重样的早餐也能学。但磨合了一周,双方都没看对眼。这次求职之旅,就此终结。

漂泊折腾了一圈,一无所获,大姐内心有点受挫,这次准备回老家看有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她点开伤痕累累的手机屏幕,让我看她加入的一个本地求职群,里面都是群主发布的各种月嫂保姆的招聘信息。她不敢再相信中介,说还是熟人介绍靠谱一点。大姐说,她还是喜欢老家,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而且在熟悉的地方心里踏实,有安全感。不像在大城市,坐地铁动辄一小时起,她方向感不好,漂泊感特别强烈,感觉人也特别渺小。

我下车时,看见大姐仍拘谨地紧紧攥着行李箱,我再次叮嘱她在哪里下车。她真诚地说:“谢谢你啊。”并语重心长地劝我,现在挣钱太难了,年轻人一定要省着点花。我喜欢和陌生人说话,也喜欢和陌生人交会的瞬间,彼此释放的善意和温暖。忽然想起大姐加入的微信群名叫“永不放弃”,生活从来不易,无名的人啊,那我就祝你好运吧。

(读者 梅子)

读者来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