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600总师黄领才

作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2018年12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首讲课堂上,南航校友总师黄领才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演讲。作为AG600“鲲龙”的总设计师,黄领才从南航学子到大国重器“掌舵人”的成长轨迹,既是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的缩影,更是南航“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育人理念的鲜活注脚。

AG600总师黄领才0

2025年4月20日,我国首个全自主研制的水陆两栖大飞机AG600“鲲龙”,在京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进入市场“准入证”。

这架既能上天,又能入海的飞机,取证前的试飞工作历时2年,啃下4931小时飞行任务的“硬骨头”,完成2167架次试飞,平均25架次/月/机,单月最高55架次/机,硬核数据刷新国产大飞机纪录。

作为我国“大飞机家族”之一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与运-20、C919合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AG600的研制,对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AG600的总设计师,正是南航1984级校友黄领才。

会“游泳”的飞机

“这是一艘能飞起来的船,也是一架能游泳的飞机。”AG600系列总设计师黄领才经常这样形象地向别人介绍他的“宝贝”。

设计水陆两栖飞机须兼顾水动、气动双重特性,还要考虑抗风浪、防海水腐蚀等问题。无论整体设计布局,还是工艺材料要求,与陆基飞机相比,水上飞机研发难度都要大得多。

气动、水动和起落架的布局,是摆在飞机设计者面前的3只“拦路虎”。特别是,在水面这种特殊的跑道上,如何稳得住、飞起来、降下去,是AG600飞机研制的技术难点所在。

黄领才介绍,设计一架会“游泳”的飞机,要把诸多矛盾的解决方案兼容一体,才能找到最佳平衡点。在重重困难面前,他带领团队反复验证和改进,硬是在水陆两栖飞机“赛道”上闯出了一条路。

身负嘱托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考察,曾在总装车间参观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蛟龙”600机头工程物理样机、系列复合材料模具,他仔细询问飞机的性能和市场情况。作为当时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AG600的“解说员”,黄领才清楚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了这款能够满足我国森林灭火、海上救援等需求的飞机的相关情况,要求通飞加快推进研制,早日投入使用,并叮嘱他:“你是总设计师,要好好干。”

在AG600研制的数年间,黄领才每周工作7天是常态,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是常事,晚上都是10点后才回家,他几乎把自己扎根在了工厂。经过无数个“5+2”“白加黑”,他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承诺:从立项、研制、总装下线到成功首飞,AG600如今已成为国之重器。

南航求学

黄领才义无反顾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早在他读书时就已显现出来。8岁那年,他家乡不远处的一片原始森林发生火灾,“烧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当时心里恐惧又无助。”每天都有勘察火情的飞机,黄领才盯着飞机,梦想的种子在心里埋下。考大学时,他填报的所有志愿全是飞机设计专业。

1984年,黄领才如愿考入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直升机专业。虽然毕业已近30年,但黄领才在南航期间的辅导员、航空学院夏品奇教授对他在校期间的表现仍赞不绝口。

在整个大学期间,黄领才每个周末都去爬紫金山,风雨无阻,除了放假回家,几乎从未中断,他不光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为了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在夏品奇看来,黄领才能够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进步,除了因为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还与其在大学期间练就的强健的体魄和惊人的毅力密不可分,“他做事充满激情,遇到了困难总是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它,我经常用他的故事来教育我后来的学生们。”

大学毕业后,黄领才历经多个飞机型号设计技术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飞机系统设计技术和经验,在飞机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应用方面成为国内知名专家。他主持设计研制某型机挂架,填补了国内空白。主持设计研制某型运输机挂架,极大提高了使用维护性和出勤效率。主持研制某型中高空无人机平台、某型动力三角翼、Y12F等多种型号的新机研制,其中大展弦比全复合材料整体共固化机翼研制成功,属国内首创。从2009年开始担任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常务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带领设计团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关,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刁雅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