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有“宝”船
作者: 李青桦 卫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内的启航活动中心一楼东北侧,有一座充满船海特色的博物馆——船舶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六大展区——舟船史话、古船区、近代名船、魅力民船、军舰区与科研成果区。无论是对古船、现代船,还是对民船、军舰感兴趣,您都能在船舶博物馆里找到“宝”。

“舟船史话”主要是图文展区,介绍船只作为水上航行工具不断发展的过程,着重介绍了船只在功能上的发展分支与动力装置的演化,尤其是风帆时代风帆设计与应用上的进步。
“古船区”依次排列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制船体。从以航速快闻名的春秋吴国大翼船、适合内河航运的沙船、采用类似明轮的结构推进的车船,到适合海上航行的福船、封舟以及中国造船史上所建造过的最大纯木质结构的郑和宝船。这些木船以单纵阵排开,展示了古代造船业的蓬勃发展。
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2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4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200~300人才能启航。

近代名船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一艘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蒸汽船黄鹄号,这是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开端。随后还分区陈列了北洋水师“定远”“致远”两舰和民国炮舰“中山”、巡洋舰“重庆”的模型。
“魅力民船”展区中陈列了我国一系列有特色的民用船只。可以运输火车车厢的渤海铁路轮渡,拥有自卸能力的自卸式散货船,造船业三大明珠中的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豪华邮轮,以及上层载客下层为半开放式大型货舱的客滚船。这些民用船舶代表了国内船厂的设计与建造水平,其中客滚船多次出口国外企业,获得了客户的好评。
特种工程船中,从雪龙号破冰船、全回转起重船,到海上土木的秘密武器——打桩船和架梁运输与起重船应有尽有。此外,还有填海造陆神器——挖泥船,等等。

博物馆内最重要的展区之一是“军船区”。在这里,能找到共和国海军第一代四大金刚之首“鞍山”,第二代四大金刚——956EM“泰州”、052型首舰“哈尔滨”,第一艘大型驱逐舰051B“深圳”以及它的衍生型号051C“石家庄”。作为追平世界一流水平的开山之作,052C“兰州”紧随其后,346有源相控阵雷达阵列配合海红旗-9,为舰队牢牢撑起远程防空网。此外,馆内还陈列有巅峰22型隐身导弹艇。
哈尔滨号是中国海军的一艘导弹驱逐舰,舷号为112,属于052型驱逐舰,它是该型驱逐舰的首舰,于1989年9月8日开工建造,1991年8月28日下水,1994年5月8日服役于北海舰队驱逐舰第一支队。哈尔滨舰的满载排水量约为4800吨,采用柴燃联合动力。哈尔滨号在服役后,成为中国海军的象征之一,曾多次执行远航和外访任务,出访了欧洲、北美、南太平洋等地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成果。
除了水面战舰,还有一系列其他船只。例如20世纪末我国最先进的基洛级(引进)与039G型潜艇,消磁船、扫雷舰等辅助舰艇,还有医院船“岱山岛”,舰队“奶妈”补给舰,等等。
最后一个展区是学校的科研成果展示区。左侧的大型设备是为海军船员训练准备的模拟器,复刻了22型上的驾驶台,可以模拟多种海况、多种故障情形,有助于实际登舰前帮助船员获得足够训练。打头阵的两个模型则是032实验潜艇(采用水滴型艇体)和侧壁式气垫船,是哈军工时期学校的著名科研成果。
最后,是建校50周年时,校友赠送的辽宁号大比例模型。这是在瓦良格号前途未卜时,由77届校友制作的对其未来改装前景的一种设想,所以相对于后来服役的状态仍有差异。与其并排的是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手工模型,这是我国第一个突破7千米作业深度的载人潜水器。
(本专题文章作者系哈尔滨工程大学宣讲团成员)
责任编辑: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