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觉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者: 姚建武一所办学已超过30年的学校,怎样行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这既是摆在全体新安湖人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也是市民对新时期学校发展的迫切期待。
回顾办学历史,秉持“精致教育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个性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美丽学校”为办学自标,以“培养有民族根基和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持续性发展。在梳理、总结过程中,促进学校发展的内核因素逐渐清晰,那就是文化自觉。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文化自觉”实践。
一、自觉的管理文化,管理自觉
学校管理分为主要靠人治的经验管理阶段、主要靠制度的科学管理阶段,以及依靠学校文化熏陶和浸染,在潜移默化之间实现不同层级管理提升的文化管理阶段。
践行“四个带头,四个到位”,即带头学习提升,带头勇挑重担,带头解决问题,带头提升教学质量;听取教工心声到位,指导年轻教师到位,深入课堂观察到位,帮助特殊学生到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党员干部和行政团队充分释放工作热情与能量,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如一位老教师临退感言:“我是新安湖人,我爱我们学校。”在新安湖,行政自觉管理部门,中层自觉管理科级组,班主任自觉管理班级,教职工自觉践行“我的岗位我负责”,实现管理自觉。
二、自觉的成长文化,成长自觉
不仅拥有深圳市名师工作室、宝安区党员名师工作室、宝安区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还是宝安区首批班主任教研基地。工作室、基地在教师专业成长路上如航灯,也如催化剂。
“校长,这几年我要静下心来,站稳讲台,提升专业,做一个好老师!”新教师刘凤妮不仅主动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书籍,还积极拜师学艺,逮住机会就学,有时间就问,不仅请教师傅,还邀请校长去听课。年轻教师曹婷毕业才两年,就站在全区班主任教研展示的大舞台。骨干教师、老教师展示公开课,分享教育智慧,指导年轻教师,他们在不同的岗位自觉成长。
三、自觉的育人文化,育人自觉
截至目前,学校已有省优秀教师1名,市优秀教师6名,市名师1名,区名师5名,市、区级名师工作室3个,宝安区高层次人才1名,高级教师7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落实到学校实践,需要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自行开发育人课程
学校场馆、功能室比较少,但并不代表可以少作为、不作为。“双减”背景下,学校、教师可作为的空间更大了。为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音乐科组率先自行开发黄梅戏、中式印第安笛、阳光舞蹈、“班班有歌声"等课程,黄梅戏获区一等奖、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金花”奖、“国戏杯”银奖、铜奖;中式印第安笛获区一等奖;“阳光舞蹈”获深圳市金奖、深圳市艺术展演一等奖;“班班有歌声”传唱红色歌曲和经典校园歌曲。在第九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评选活动中,我校荣获“美育特色学校年度奖”。
(二)自觉开展育人行动
学校创新育人途径,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研学、红色故事进校园进课堂、童心永向党争做好队员、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毕业前夕致敬母校恩师、我和动物有个约会、致敬最美的你等主题活动和项目式研学,组织“四大节日"活动,以培育新时代的有根之人。
“他既是你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班主任陈敏老师对待特殊学生如母亲般呵护。牵着特殊孩子走出校门,和问题学生分享水果拼盘,到情绪低落学生家中访问,在极端天气守护孩子到夜晚····每一个新安湖人,都把呵护孩子、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己任。自觉育人行动,校园里书写的是师德,流淌的是关爱,成长的是新一代。
文化自觉是一种比制度和管理更有力度,也更加深厚的力量。文化自觉影响下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等追求,将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整体风貌和群体动力,并积蓄为不可阻挡的强大势能,推动学校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 王思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2.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