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小学班主任德育路径探索
作者: 陈金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融入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当中,不仅可以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发扬,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本文将对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小学班主任德育路径进行探索。
一、结合课堂教学,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吸收知识的核心环节,若想要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有机融合,那么强化课堂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显得尤为关键。新教材中融入众多名人名言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来拓宽课堂教学的视野。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与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阅读体验,还能积极挖掘课程中与德育相结合的内容,进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品格修养的培育。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大禹治水”篇章时,教师得以深入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故事中大禹艰苦奋斗的精神、因势利导的智慧、科学治水的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胸怀,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也应勇于担责,不怕困苦,不畏辛劳,持续奋斗。文化渗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也助力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德育相结合的深远影响。
二、结合传统文化,构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途径之一,还具有重要的德育作用。班级文化是由显性的班级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隐性的班级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交织而成的。而各种不同层面的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智能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发展都产生着独特的作用。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时要积极参考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的德育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在构建班级文化时,要多结合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构建显性文化时,我们可以直接加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名言和诗词。在隐性文化中融合传统文化就需要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班主任可以把一些传统美德融入班级规章制度中。
三、家校联动发展,形成文化德育氛围
只有推动家校联动的深度合作,才能构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提倡学校积极拓展与家长的交流与协作,携手培养深谱传统文化精髓的下一代。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座谈会、开展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等多样形式,向家长群体深入介绍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与深厚内涵,使其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此外卜,学校亦可筹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并诚挚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让家长与孩子们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携手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应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策划举办一系列富有家庭色彩的活动,如剪纸、写对联、包饺子等传统习俗,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四、总结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价值观念有机融合,探索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路径,不仅是顺应时代进步的需求,更是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我们需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和深入发展,积极探索其蕴含的德育价值。与此同时,应通过课堂教学强化传统文化的融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塑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推动家校共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德育环境。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能够促进学生品格素养的塑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借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以实现培养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并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创新。
责任编辑 李少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