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红色文化短视频在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浅析

作者: 彭天垒 刘社瑞

一、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革命精神与价值理念是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关键资源。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云浮)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如湛江广州湾抗日纪念馆、茂名广东南路农民运动遗址、阳江人民抗日自卫大队旧址、云浮邓发故居等。然而,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面临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等问题,难以及时满足新时代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多元认知需求。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凭借其短平快、强互动的特点,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路径。本文通过分析粤西地区中小学的实践案例,结合调查数据,探讨红色短视频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作用。

二、粤西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作为传统革命老区,粤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斗争遗址一政权旧址一纪念场所”三类载体,完整呈现了从革命实践到政权建设、社会改革发展的历史脉络,历史脉络里又闪耀着许多英雄人物以及红色精神。

本文根据走访调研以及相关公开数据对粤西红色文化资源清单进行了整理,发现粤西地区的红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该区域现存可开发红色遗址8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相关的遗址、人物等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都有相当数量,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对粤西红色文化资源按照革命遗址、革命人物、历史事件三类进行梳理,其主要类别和代表如下:

近年来,粤西各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更加重视,也十分注重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湛江市近五年投入5000万余元修革命文物,完成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梅旧址等7处省级文保单位修工程,推动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等重点项目建设。茂名化州市建立革命文物数据库,对2500余个老区村庄的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建档,实现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的深度结合。各地政府还积极推动红色文旅开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湛江市、阳江市结合沿海开放历史,突出打造“革命 + 海防”主题,如阳江烈士陵园。云浮市以山区烈士纪念为重点,强化“忠诚与牺牲”精神教育,如云安区革命纪念公园。

粤西红色文化短视频在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浅析0

(备注:受统计口径以及遗址勘察等因素影响,各地市红色文化资源总体数量有部分数据未精确到个位数,表中展示主要代表为本文从中选取的一部分。)

三、粤西红色文化短视频的教育价值与作用机制

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具有传播快速、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红色文化传播较为核心的媒介载体。而红色文化短视频将传统冗长的历史叙事拆解为更小的叙事单元,更符合年轻受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短时记忆规律,在校园思政教育中大有可为。本文归纳红色文化短视频在中小学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场景化叙事:增强历史感知与情感共鸣

短视频通过影像、音乐、场景再现等元素,将红色历史具象化,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例如,湛江市第二中学通过开发“南路烽火”主题短视频,将黄学增烈士领导南路农民运动的故事转化为沉浸式微电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场景互动,深刻体会革命者的家国情怀。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显示,该校 88% 的学生表示“短视频让历史更生动”,思政课参与互动率提升 35% O而与传统影视视频相比,短视频在制作时往往可以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这样可以更好还原历史场景,如茂名市融媒体制作的南路农民运动遗址的集会场景模拟视频。

(二)互动性传播:激发自主学习与价值内化

目前红色文化短视频的传播渠道较多,其中抖音、微信视频号等主流短视频平台具有强大的用户交互性支撑体系,点赞、收藏、弹幕、评论、转发功能构建了双向互动场域,形成强大的裂变式传播效应。例如茂名市第一小学在抖音平台发布《南路星火》系列短视频(讲述1927年南路农民运动故事)后,学生自发创作手绘漫画、配音解说等衍生作品150余件,形成“二次传播"效应。本文于2024年12月在云浮市选取5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92% 的中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平台主动了解本土红色文化。

(三)多维内容呈现:实现学段衔接与资源整合

短视频可针对不同学段设计差异化内容,提升传播效果。例如小学阶段以动画形式展现红色人物事迹,如“小游击队员”短视频。中学阶段则结合学科知识,加入历史事件分析模块,深化理论阐释,如《哲学与文化》模块中嵌入“南路农民运动的历史意义”解析。阳江市教育局通过打造“红色研学云平台”,整合全市12处红色遗址的短视频资源,形成“线上导览 + 线下实践”的阶梯式教育体系。

在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动下,红色文化短视频的视觉冲击力也得到了强大的技术赋能。例如云浮市邓发故居应用AI修复技术将黑白历史照片转为彩色动态影像,受众的接收感知得到明显增强。

三、实践案例与数据分析

(一)典型案例分析

湛江市第二中学“红色VR课堂”

该校引入 粤西红色文化短视频在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浅析1 全景短视频技术,带领学生“云参观”遂溪县钟竹筠烈士故居。据学校统计,使用VR短视频的班级在“革命精神理解度”测试中平均分达89分,较传统课堂提高21分。

茂名市第一小学“南路精神传承计划”

学校制作《烽火南路》系列短视频,结合语文课开展“红色故事演讲大赛”,并组织学生赴高州革命历史博物馆拍摄实践纪录片。2024年该校学生在各级红色主题征文获奖数量同比增长 60% 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6.pd原版全文

云浮市邓发小学“红色基因工 程”

该校以云浮籍革命家邓发的事迹为核心,开发《邓发的革命人生》系列短视频,通过“党史问答 + 短视频创作”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实施一年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测评优秀率从 68% 提升至 87% 。

(二)区域性调查数据

本文作者于2024年三季度在粤西四市进行抽样调查,总共抽取1000名学生和200名教师进行调查问卷或当面访谈,结果显示 94% 的中学生支持思政课引入短视频教学, 79% 的教师认为短视频能增强课堂互动性。这说明红色文化短视频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学生课堂接受度,也为教师在思政教育课堂提供了更多样、更生动的选择。

随着红色文化短视频在学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各地对其应用力度也逐渐加大。例如湛江市 78% 的中小学已建立短视频教学资源库,茂名市 62% 的学校将短视频纳入思政课考核指标,阳江市相关专业课教师每学期人均自制红色短视频平均时长为3-5分钟,云浮市红色短视频课堂覆盖率达 91% 。

四、问题与优化路径

(一)现存问题

粤西红色文化短视频在当地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当前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内容资源开发深度不足。调查显示,部分学校短视频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如云浮市仅 40% 学校有完整短视频课程体系。大部分学校缺乏从小学到高中的连贯性课程设计,初中段内容重复率达30% 以上。现有短视频大部分停留在历史事件复述层面,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对红色精神当代价值的深度解读,主题挖掘深度不足。

二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作为红色文化短视频在校园的核心传播主体,粤西各地的教师数字技能呈现“倒金字塔”分布,乡镇教师和城区教师对基础剪辑技术掌握的程度呈现巨大的断层差异,农村地区教师短视频制作技能薄弱。本文对教师的访谈显示,阳江乡镇学校仅15% 左右的教师掌握基础剪辑技术,其中仅 20% 不到的教师能制作交互式短视频,AR等新技术的应用比例更是低于 5% 。

三是评价反馈机制缺位。目前粤西绝大部分中小学仅将红色文化短视频作为思政教育的导入工具,缺乏后续的实践延展设计与应用,对于短视频教学成果没有进行过系统长期跟踪研究。各地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也尚未有出台专门的短视频教学评价标准,也未建立相应的评价数据库。

(二)优化建议

1.构建区域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粤西红色文化资源库,开发分学段短视频课程包(如《南路革命系列》《阳江解放纪实》)。加强社会教育协同,探索与博物馆、纪念馆合作开发"线上云课堂",如参考广东省博物馆推出的"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短视频系列,单集平均播放量突破10万次。

2.加强师资培训:将短视频制作纳入教师研修内容,推广“双师课堂”(如湛江二中的“历史教师 + 技术专员"协作模式)。加强内容规范,明确历史事件表述需引用地方志等权威文献出处。开展数字化赋能短视频制作系统培训,有步骤、分层次推动乡镇、城区教师数字化视频制作能力提升。

3.加强联合传播: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主流短视频平台开设“粤西红色记忆”话题,联动学校官方账号矩阵推广。探索建立更完善的校园传播网络,例如建立"学校-班级-家庭"三级传播链,通过企业微信家校群推送定制化内容。在一些技术细节处理上更细致,更符合受众接收习惯,例如采用H.265编码格式,适配手机竖屏观看等。

4.创新评价机制:将短视频创作纳入师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网络云数据库,对短视频的传播效果从认知、情感、行为反馈三个维度进行全面量化的评估,对优秀的传播创作者尤其是校园传播主体进行激励,激发参与主动性,例如探索建立“校园红色短视频创作学分制”。

五、结论

红色文化短视频通过技术赋能与内容创新,为粤西地区中小学思政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不仅提升了教育实效性,还能促进红色基因的代际传承。但粤西地区红色文化短视频在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应用中仍然存在内容开发深度不够、技术赋能不足、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技术培训与评价改革。建议相关部门和学校联动,从构建"市级统筹 + 县域联动 + 校本特色"三级资源体系、实施教师数字技能提升工程、加强评估体系建设三个维度系统解决,重点加强红色资源数字化转化能力建设,建立"内容生产一技术应用一效果评估"的完整闭环,健全“短视频 + 思政"的立体化育人生态。

【注:本文作者于2024年9月至12月,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江阳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乡镇学校作为样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操作测试相结合。问卷内容涵盖教师对基础剪辑技术、交互式短视频制作、AR等新技术的认知、学习、操作应用频率等方面,得出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1.湛江市党史研究室.南路革命斗争史(1921-1949)[M].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

2.茂名日报.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问题与对策[R].2024.

3.阳江市文化旅游局.阳江红色遗址保护与利用报告[Z].2023.

4.云浮市邓发小学.基于短视频的红色基因传承模式研究[D].2024.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粤西红色文化短视频在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浅析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