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班级德育模式探索
作者: 张丽晶在数字化背景下,班主任有机会运用先进理念与技术,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资源,革新德育模式,以显著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一、数字化背景下班级德育模式的创新
1.构建网络德育阵地
在数字化背景下,班级文化的建设与氛围的营造得到了新的拓宽。班级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成为重要的线上平台,不仅丰富了信息交流渠道,还为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班级网站作为班级文化的线上展示窗口,可以设计成内容丰富、界面友好的形式。网站上可以设置多个板块。通过定期更新内容,班级网站能够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微信公众号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信息传播工具,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更是不可小。班主任可以开设班级专属的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正能量文章、励志视频和优秀学生事迹。这些内容可以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成长、品德修养等方面展开,用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打动学生心灵,激发他们的共鸣和认同感。
2.开展线上主题活动
举办一系列如网络文化节、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是初中班主任在数字化背景下创新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旨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网络文化节是一场集创意、技术、艺术于一体的盛宴。通过组织网页设计比赛、短视频创作大赛、网络文学征文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与网络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教育意义和时代特色的作品。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艺术修养,还能让他们在创作中深刻理解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学会在网络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准备和展示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团队合作,共同策划、制作和宣传,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增强班级凝聚力。
网络知识竞赛则是一场智力与速度的较量。班主任可以设计涵盖网络安全、信息技术、网络礼仪等多个方面的竞赛题目,通过线上答题、抢答、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求知欲望。在竞赛中,学生们需要快速思考、准确判断,展现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同时,竞赛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网络知识,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更重要的是,竞赛的团队合作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明白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个性化德育内容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德育内容的个性化供给不仅成为了一种可能,更是教育创新的关键一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学校和教育者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去认识每一位学生,通过构建精细化的“数字画像”,整合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兴趣、文学偏好、社交互动以及心理特征等多维度信息,为个性化教学铺设坚实的基石。在这样的变革中,教师摆脱了传统“一刀切"的德育框架,转而依据学生的独特个性,精心策划德育教学内容。这一定制化的过程,起始于教师对学生“数字画像”的深刻洞察。借助数据分析的力量,教师能够精准把握每位学生的文学兴趣点、阅读偏好及潜在发展需求,进而设计出既触动学生心灵又符合其成长轨迹的德育教学计划。
4.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在初中德育中,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当前数字化资源的优势,持续创新德育教学方法,以确保初中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初中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微信、QQ等信息化平台,精心策划并组织“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高尚品质,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初中班主任还可以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教学中。通过录制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垃圾分类课程,并上传至云课堂、数字网和各区各校的网络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观看学习。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促进家校共育,共同为构建绿色校园和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5.德育评价的全面性与过程性
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为德育评价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得评价过程更加全面、细致且富有动态性。在这一框架下,教学平台成为了教师手中的强大工具,它们能够无缝集成并处理来自多个渠道的学生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成效、课堂参与度、课外行为表现、情感反应乃至在线互动等多模态信息。这些信息共同构建了一幅详尽而生动的“数字画像”,为每位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洞察。这一“数字画像”不仅仅是静态的数据集合,更是学生品德成长轨迹的动态记录。它允许教师从多个维度审视学生的品德发展,包括但不限于诚信、责任感、同理心、自我管理能力等关键品质。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变化,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又在哪些方面遇到了挑战,从而更加精准地把握每位学生的成长节奏和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技术支持下的德育评价实现了从结果导向到过程导向的转变。教师不再仅仅依赖于期末总结或一次性测试来评判学生的品德表现,而是能够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即时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不仅让评价更加及时、有效,还使得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品德发展中的偏差,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在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测验、在线讨论、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品德教育的全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品德表现进行深度挖掘,发现潜在的关联性和规律,为教学策略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结语
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渗透,为德育工作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开辟了崭新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班主任函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思路和模式,积极运用数字化资源,善于利用各类数字化工具,以创新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深化道德体验,并构建完善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从而全面丰富和提升德育教学的模式与内容。
责任编辑 李少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