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力视域下学生家庭教育复原力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李霞 曾美娟本文从抗逆力视域出发,探讨了中学(含中职)学生家庭教育复原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自我调节能力失调、社会适应能力弱化、心理素质能力消极、承受压力能力减弱等问题。学生面临精神压力、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多重逆境,而家庭教育复原力成为他们应对逆境的重要保障。
一、抗逆力视域下学生家庭教育复原力提升的理论探讨
1.家庭教育复原力的基本内涵和结构
家庭教育复原力指的是家庭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时,具备面对和处理这些情况的能力和资源。家庭教育的复原力与家庭亲子关系质量、家庭教育知识与技能、情绪管理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社会支持系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方面是构成家庭教育复原力的基本要素。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家庭的团结力、家庭的沟通力、家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家庭逆境应对的能力。
2.抗逆力的基本内涵
本文的抗逆力主要是指中学(含中职)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态度,勇敢面对问题,化挫折为动力,顽强拼搏,最终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包括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和挑战的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适应变化和灵活应变能力、持之以恒和自我激励能力。
二、学生家庭教育复原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自我调节能力失调学生在面对挫折、失败和压力时,自我调节能力可能会失调。首先,学生可能因为缺乏经验而难以正确认识并快速适应新环境,并因此造成自我调节能力失调。其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接触到更多社会不同层面的压力,如考试、竞争等,这些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过度依赖也会对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首先,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较少,在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挑战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其次,学生通常处于学业阶段,学习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还可能因缺乏技能而感到迷茫和不安,难以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3.心理素质薄弱
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面对逆境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或沮丧、消极的情绪。有的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失败,又没有合适的应对方法,就会不停地内耗和烦恼,导致沮丧情绪的出现,进而滋生消极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能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家庭问题也是导致学生抗压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家庭不和谐、经济拮据、父母离异等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学生可能还会面临社交压力,如人际关系变化、同辈压力、寂寞孤独、沟通不畅等问题,而中学生正处于认识自我的重要阶段,对自己的定位和认知可能有矛盾和迷茫,因而对其心理素质产生影响。这些情绪不仅会阻碍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还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心理健康。
三、提升学生家庭教育复原力的具体策略
1.利用积极心理,理性应对挑战
积极心理和理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其家庭教育的复原力。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如成长困惑、学业压力、社交焦虑等。积极心理能够帮助他们保持乐观、积极、自信的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同时,理性思维也非常重要。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在家庭教育中,理性思维能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家庭矛盾、沟通和解决问题,从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同样也需要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利用积极心理和理性思维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互动,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温馨、关爱、尊重和支持,提高家庭教育的复原力。
2.利用澄清技术,正确认识情绪
澄清技术是一种心理辅导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情绪反应,提高他们的复原力。该技术主要有三个作用:帮助学生分辨他们的情绪反应是出于何种原因,有时候情绪反应可能是由于外部影响,也有可能是自己内在的感受,通过辨别情绪反应所产生的原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更好地应对和调节这些情绪;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绪反应,例如,在面对学业压力或者家庭纷争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愤怒、沮丧等情绪反应,通过使用澄清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描述自己的情绪,从而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情绪反应,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而感到无助和无措,通过使用澄清技术,学生可以学会有效地应对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压力和挑战,提高家庭教育的复原力。
3.摒弃受害者心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摒弃受害者心理是指摆脱在不良事件中被动扮演的受害者角色,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让自己变得强大。对于学生家庭教育来说,采用摒弃受害者心理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复原力。学生需要认识自己的责任和角色,学习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通过此过程,他们将会意识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由此一来,学生就会出现摆脱受害者心理,更加倾向于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从中学会成长,增长经验。这一转变可以通过与家长、老师、朋友交流,寻求帮助和建议来实现。
4.加强抗逆力训练,克服逆境 应对能力
抗逆力是面对逆境时,个体应对创伤、挫折和压力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抗逆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逆境,而且能提高其家庭教育的复原力。首先需要认识和接受逆境。学生面对逆境时,需要先认识和接受这种境况,保持理性和冷静。其次是培养积极心态。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三是学会合理应对。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学习一些应对技巧,如积极思考、心理暗示法、沟通技巧等。此外,还可以提醒学生:很多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因此要保持心态的平衡。四是增强社交能力。社交能力的提高和练习,不断拓展交往的范围和深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逆境。家长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注:本文系广东省2024年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基于‘康养学游新模式构建老年教育新生态研究—以增城区为例"(项目编号:JXJYGC2024D185)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罗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3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