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探索与实践
作者: 王萌萌一、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此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数字素养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和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并作为教育行业标准予以发布,然而,当前中职学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因此,探索提升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背景和紧迫性。
二、理论框架构建
(一)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不仅涵盖技术应用能力,还包括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应用、创新以及评价等多个层面。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本文提出教师数字素养应包括信息素养、技术操作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等维度。
(二)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估标准。构建适用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估体系是关键之一。评估体系应能够准确反映教师在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资源整合、数字化教学设计以及数字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一套包含多个指标的评估体系,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基础。
三、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现状
以佛山市中职学校教师为例,数字素养整体表现较好,但在数字化应用和专业发展能力方面有待加强。目前,中职教师在数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上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对数字技术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难以将其有效融入教学实践。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中职教师的意识也较为薄弱。此外,中职教师在数字化协同育人方面也存在不足,多数教师未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构建
(一)强化教师数字化意识。教师应积极调整观念,深刻认识数字技术在教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利用数字技术资源探索教育实践的紧迫性。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式和班级管理,逐渐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协助者和引导者。
(二)构建精细化教师培训模式。基于对教师当前数字技能的深入分析,打造精细化的培训模式。制定明确的短期和长期培训目标,设计包含基础和高级模块的互动学习内容。结合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同时,强化实践操作环节,鼓励教师将数字工具融入实际教学中。
(三)实施基于数据驱动的评价制度。通过设定评价指标,涵盖教师对数字工具的掌握程度、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利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发现教师数字素养存在的具体问题,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数字教学水平。
(四)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政策,将数字素养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和奖励的重要指标。投入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数字化设备和软件。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数字化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为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五、实践应用
(一)积极参与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大赛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数字技术的平台,促使教师在备赛过程中深入研究如何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从而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大赛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推动其探索数字化教学模式变革,设计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方案。
(二)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课堂管理。以九江职校为例,学校开发了课堂学生评价系统,该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评价数据,为教师提供了直观的反馈,帮助教师基于数据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行为,推动知识课堂向素养课堂的转变。在使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相关数字技术,如数据输入、分析工具的使用等,同时,系统生成的评价报告为教师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学校开展针对性的数字素养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三)评估结果与反馈。评估结果显示,教师的数字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有力证据。
【注:本文系202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职业教育研究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探索”(项目编号:GDZZJF2024B006)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邱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4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