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中的实效应用研究

作者: 梁翠婷

一、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中高年级的写作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写作动机不足。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任务,写作时常常提不起劲,缺乏表达的欲望。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存在写作思路不清晰、行文逻辑混乱的问题。他们在写作时往往缺乏整体规划,文章结构松散,前后衔接不畅,内容发展缺乏逻辑性。同时,学生的写作内容往往空洞乏味,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部分学生习惯于模仿和套用现成的素材,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特色。

二、思维导图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中的实效应用策略

1.活用思维导图,搭建写作框架。(1)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明晰文章脉络,理清写作思路。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童话以“永不凋零的玫瑰花”为例,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列出自己喜欢的主角、配角、故事主题等关键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层级结构,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故事的线索发展。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内容进行筛选、组织和整合,这有助于加深对写作主题的理解,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明了。同时,思维导图作为一个视觉化的提纲,可以帮助学生确保写作时紧扣主题,使行文更加集中。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也可以随时回看思维导图,迅速找到写作方向,从而减少写作过程中的迷茫和停滞。可以说,运用思维导图绘制写作蓝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自觉地把握写作主题,理清写作思路,为文章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基础。(2)思维导图能够辅助学生提炼写作核心和把握故事情节。例如,在缩写《小王子》的故事时,学生可以绘制包含“小王子的旅行""小王子与狐狸的对话”“小王子重返故乡"等关键情节的思维导图。通过梳理小王子在各星球的见闻,学生能够快速提炼出故事的主题:真挚的感情需要用心去悉心呵护。在缩写时,学生可以重点保留小王子与狐狸相遇、告别的情节,而对其他星球的经历则可以适当删减。这样不仅能使故事缩写后仍然主题鲜明、情节完整,还能使学生的概括提炼能力得到锻炼。

2.善用思维导图,提炼写作素材。(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积累。要想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必不可少。目前大部分学生写作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有的学生确实是平时没有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积累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从阅读中获得,另一个取自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深度阅读,梳理范文获得素材。(2)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写作迁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渐让学生学会自主完成单元习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再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幻故事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科幻故事学到的秘诀运用到单元习作科幻故事的创作中,并逐步转化为自己新的科幻故事创作。如尝试绘制包含“科幻元素”“未来场景”“人物设定”“情节发展”等分支的思维导图。通过系统梳理科幻故事的要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把控科幻写作的脉络,实现丰富语言的表达。

3.妙用思维导图,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导图让大脑拥有无限的想象和创造才能,思维导图强烈的可视符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不断地进行联想和拓展,并帮他们将内容表达出来。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我的奇思妙想”等需要开拓想象的作文题目,思维导图可以成为学生创意思维的“加油站”。构建画面感、联想性强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跳出思维定势,打开想象的“任意门”。学生可先从“房屋”“服饰”“交通工具”等多个方面绘制未来事物变化的思维导图。在绘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切入,通过颜色、形状等要素的变化,将奇思妙想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

通过发散性地列举各种创意,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激活,创造力得到释放。基于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系统地组织自己的想象,使奇思妙想更加丰富、有条理。同时,思维导图呈现出的画面感,也能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帮助他们构建更加丰满、生动的未来世界。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是点燃学生创造力火花的“助燃剂”,能够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魔盒”,激发更多精彩纷呈的奇思妙想。

责任编辑 徐国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4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