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题型下构建聋生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作者: 曹娇玲笔者在特殊学校听障部从事语文教学已有13个年头。总结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从整体上看,聋生的语文水平处于较低的位置,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在理解和运用词语、理解和运用句段、阅读能力、文学素养、记叙文、文字表达能力不强等几个方面。语文高考题型从客观题占比多到主观题占比多的变化要求学生的能力必须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才能获得高分。聋部语文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更多的应考知识,所以必须要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才能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精心备课,耐心教导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提高备课质量,是既能优化课堂教学,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这是教师积累知识、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备课时不能只盯着课本上的内容不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多加留意,要做到心中有数,常思常新。优秀的聋部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不急于上网查找资料的,而是先仔细阅读课文或者材料,再结合学生学情,认真思考从哪里入手学生会更加容易掌握,在头脑中先打一个草稿,再上网查找各种资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例如,从今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高考大纲和模拟题来看,材料分析题都是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分析热点事件的成因并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做法。这样的题目并无标准答案,一般来说只要答的有理有据即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比固定答案的客观题更容易得分。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主观思考的能力,碰到这样的题抓不住题自的关键词,领悟不到题目透露出来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需要先精心备课,自己把题目做一次;再缕清教学思路,耐心教导学生,把做题思路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最后,把题自答案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答案自己总结这样的题型从整体上应该怎样作答,让其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在头脑中加深印象。老师讲完题后,要及时给学生练习巩固,让其充分掌握做这种题型的技巧和方法。从后面几次的模拟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对这种材料分析题的作答还是挺好的,因此,要成就高效课堂,老师的精心备课和耐心教导是首要任务。
二、灵活授课,寓教于乐
语文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提高认知、愉悦心灵的过程,但时间久了,学生难免会感到繁杂和疲惫,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用灵活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学,让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比如,我在教《爱莲说》这篇课文时,先用描写和莲花有关的诗句来导入新课,从南北朝到宋朝,然后很自然过渡到“宋代的周敦颐也很喜欢莲花”,最后切入到新课的教学。首先在诗句的选择上我都是选取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关于莲花的诗句,选择他们有点熟悉的诗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本课我摒弃了一篇课文按顺序从头教到尾的传统,预习检查后在课文的赏析部分直接切入文章主题,让学生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然后围绕课文一共提出了六个问题。六个问题按照课文的顺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中间穿插了一个连线练习题,在最后的用“托物言志”写作方法造句环节,我又巧妙地回转到课文开头,把造句对象限定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里,顺便把课文开头又讲解了一次,顾全了整篇课文。
整节课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重点突出。以教师为主人公的班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中学时就能游刃有余。整堂课,学生们积极参与,兴致高涨。从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完全接受这节课的知识内容,教学目标完成良好,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信心增强,对下节课的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三、认真反思,温故知新
作为聋人职高班的一名老师,除了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灵活施教外,还要认真反思,经常把课下的老知识温习一遍。因为只有专业才能出类拔萃,才能对特长生有更有效的帮助,所以专业知识、专业素养都是通过反思、温故知新来不断提升的。作为教师,面对每一届学生的教学变化,不能一个教案教一辈子,要努力探索,大胆尝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放矢。但尝试过后,还要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反思,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给予解决,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新的能量,为进一步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做好后续支持。
责任编辑 钱昭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7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