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课件,为数学课堂提质增效助力

作者: 王娟娟

国家实施“双减”政策已有时日,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减负提质呢?通过笔者尝试研究,发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确保减负提质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得到广泛普及,课件的使用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使用课件,提升课堂实效,笔者有一些思考和尝试,仅作如下分享交流。

一、课件在一线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近年来,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老师上课根本不备课,直接使用统一的配套课件授课。课件有什么内容,老师就讲什么内容,没有结合学生学情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纯粹利用课件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学生思维、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笔者认为,课件仅作为教师授课的辅助工具,有效的课件能助力高效课堂的实施,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多媒体课件,使其提升课堂效率,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减负提质的高效课堂助力。

二、优化教学课件对高效课堂的作用

优化课件对小学数学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生动有趣的课件,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呈现清晰的图像、动画和文字,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简单,使其更容易理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通过使用课件,教师可以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直观演示课堂上不太方便展示的过程,既节省时间,又直观展示知识的生成,同时便于多种解题策略的对比,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题能力。

三、优化教学课件的实施策略

1.呈现动画效果,提升课堂趣味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在课堂上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许多教师在上课时,直接呈现书本中的图片作为情境进行教学。但往往达不到课堂的预期。如将在图片制作成动画,结合教师的讲述,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许多老师上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还剩下多少》导入环节时,直接出示课件整张页面,结合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在课件中先播放树上有5个苹果,然后在点击一下出示从树上落下2个苹果的动画。老师通过故事的形式,边讲述边出示动画,不仅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直观的动画效果,更能理解5减去2的直观意义。

2.呈现核心问题,增强课堂指向性。课件制作是为教学服务的,老师制作的课件应是以学生为主题。课件只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在课堂的关键时刻、必要时的协助工具多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示、重点强调的作用,通过关键的字、词、问题言简意的提示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或者重点强调要解决的问题等。学生通过关键字词理解老师要表达的核心问题和学生所要做的具体事情。

3.呈现精简操作,增强任务精准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件能用简要的字、词概括长段描述,尽量用字、词呈现,能用图片表示意思用图片代替。比如《三角形的面积》探究环节课件呈现如下:

优化教学课件,为数学课堂提质增效助力 0
图一
优化教学课件,为数学课堂提质增效助力 1
图二

(图一)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出合作要求采用文字完整描述;(图二)通过图片与简单汉字,加上教师语言的介绍,学生更易明白操作的意图。相比图一,图二学生很快能够接收到老师的信息,明白老师的意图。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同时也更节省学生理解任务的时间。

4.呈现解题策略,增强课堂有效性。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应用》第2课时,引导学生探究一班和二班合理分橘子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全班汇报,在班级里出现若干种不同的分法。这时候,我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将具有代表性的方法统一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比观察,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取得较好效果。这不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对比中发现每一种解法的异同点,进一步加深了对算理算法的理解,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邱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0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