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国际学校中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熊自银

民办中小学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学校作为民办中小学的一部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必要且符合时代潮流。本文结合国际学校学生的特点,从行为、心理、精神三个层面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从自律、自信、自尊入手,系统性地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学生理想立志教育,激发学生成才成人的愿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学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知识,更需要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中,如何让学生在保持国际视野的同时,深植爱国情怀,成为国际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的关键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全球竞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

一、自律: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石

自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石。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培养自律意识

自律是将外部规则内化为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国际学校中,学生往往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自由,这既为自律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也增加了难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自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自律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意义。例如,介绍我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强调自律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

2.制定自律计划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自律计划,从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设定具体目标和行动步骤。例如,制定每日学习时间表,规定阅读、写作、锻炼的时间;设定每周完成的作业量和阅读量;计划每月参加的社团活动次数等。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

3.提供自律支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坚持自律计划,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例如,建立自律小组,让学生相互监督、鼓励;定期检查学生的自律计划执行情况,给予反馈和建议;开展自律之星评选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学生的自律动力,提高自律效果。

二、自信: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

自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自信不仅影响个人的学业、健康、幸福和成就,还能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提升个人自信

个人自信是自信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例如,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学校的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忽视本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讲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唐诗宋词、传统节日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培养民族自信

民族自信是自信的更高层次。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例如,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励学生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三、自尊:爱国主义教育的导向

自尊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导向。自尊不仅关乎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也与集体的荣誉和国家的形象紧密相连。

1.培养个人自尊

个人自尊是自尊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例如,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道德责任感。

2.培养集体自尊

集体自尊是将个人的自尊与集体的荣誉相结合。在国际学校中,可以通过团队合作、集体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竞赛、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培养他们的集体自尊。

3.培养国家自尊

国家自尊是自尊的最高层次。教师可以通过时事政治、历史课等渠道,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国际角色,探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自尊。

四、三位一体: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与升华

在国际学校中,爱国主义教育应将自律、自信、自尊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以自律为基础

自律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起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自信和自尊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以自信为动力

自信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在自律的基础上,通过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个人自信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

3.以自尊为导向

自尊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导向。在自律和自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国家自尊和集体自尊,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才。

在国际学校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可构建以自律为基石、自信为根本、自尊为导向的三位一体育人体系。自律是培育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制定个性化行为规范及提供相关支持,夯实个体责任担当的实践基础;自信是着力于提升个人、文化和民族等自信,形成文化自觉的内在驱动力;自尊是塑造独立人格尊严,培育集体荣誉感知,增强国家形象维护意识,构建从个体到国家的价值认同链条。这种三位一体的教育路径,既契合国际学校的语境特征,又能系统培育中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意识,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 黄博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17.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