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心理情绪辅导的有效应用
作者: 劳浩勋在信息科技课堂上,笔者团队将人工智能教育(AIEd)应用于心理疏导,利用心大陆平台的人工智能素材包,逐步形成了心理健康筛查、日常危机事件识别、心理课程应用、心理疏导陪伴四个环节,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心理情绪辅导中的实践路径。
一、信息科技课堂上的心理情绪辅导
1.信息科技在心理疏导中的应用
人机交互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个体心理构建。人工智能依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采用深入探讨与具体指引的方式,激励学生正视其心理困扰及沟通障碍,引导其察觉潜藏于无意识中的直觉思维。通过意识层面的积极调适,促使学生实现身心状态的和谐统一。
人工智能的中立性和隐私性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被赋予了主导者的角色,人工智能则被明确定位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这种交流方式构建了一个私密的咨询环境,确保了评价过程的客观与中立,有效降低了学生在自我披露及情绪表达方面的抵触情绪。
人工智能风险预警利于及时发现与跟踪。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人工智能系统可利用关键词捕捉等技术,实时识别学生语音中涉及自杀、自残或校园霸凌等敏感词汇,对学生与学校进行风险预警,有助于校方迅速察觉潜在问题,进而采取及时且有效的跟踪与干预措施。
2.人工智能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支持全体学生多维心理评估,提高筛查时间和效率。人工智能心理评估系统能够高效运用心理测评技术,为学校学生群体实施全面且多维度的心理普查工作。在完成测评后,系统将即时构建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学校迅速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显著降低了测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与人力资源成本。
支持各层级管理,数据驱动教育决策。人工智能系统具备迅速解析学生测评结果,精准识别学生心理问题核心诱因的能力。教师则可依据学生个人及团体的详尽报告,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趋势。同时,学校能够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精准定位心育工作的难点与痛点,从而实现以数据为支撑的教育决策优化。
二、 A l+ 心理”的智慧课堂实践
根据笔者团队所在学校的学生心理现状、心理发展特点和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的实际需要,心大陆平台开发了一项AI赋能的心理应用场景。该场景融合了校级数字心育系统、AI心理疏导机器人“小陆"以及定制化培训服务等,共同构成了一套全面、高效且持续运作的数字心理问题解决方案,为学校心育工作提供了全方位、高效率、常态化的支持服务。
笔者和团队探索并实践了“小陆”、多模态测评等前沿数字心理技术,逐步构建了“ AI+ 心理”的智慧课堂环境。这会为课堂带来哪些变化呢?笔者观察了广州市人工智能版本的六年级“计算机专家系统”一课。
1."AI+心理”跨学科融合
在第一课时的新授课中,教师运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计算机专家系统在心理健康医学领域的先进应用,引导学生们深入探索专家系统强大功能背后的原理与技术支撑。
课前,教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人工智能在心理领域的巨大作用,设计了一个体验“小陆"AI陪伴舱的互动环节。依托心大陆自主研发的心理健康领域“对话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强大支撑,“小陆”通过智能生成式对话,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解答与疏导服务。这一环节不仅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让学生们深入体验到了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
课中,对话体验环节结束后,教师随即引导学生们思考:“小陆”获取了求助者哪些特征信息,其中包含了哪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然后再引导学生们探究:它是如何精准捕捉并获取求助者的特征信息,是如何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分析与个性化回应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探讨与学习,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还拓展了对心理健康医学领域的认知。学生们普遍反馈,“小陆”不仅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心理健康领域专家系统,更是一个能够耐心倾听、深入理解的心灵好伙伴。
课后,教师表达了她深切地感知到课堂上发生的令人鼓舞的转变:原本在课堂上显得拘谨且缺乏自信的学生们,在与小陆的对话时,主动举手并积极参与其中。这一显著的变化不仅充分展示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巨大潜力,更是有力地验证了“ 心理”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增强课堂互动方面的显著成效。
2.AI诊断与人机对话
在第二课时的拓展课中,教师聚焦于AI诊断技术与人机交互在缓解儿童孤独感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三个核心议题:“孤独感究竟是怎样的?”“它通常在哪些情境下悄然滋生?”“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孤独情绪?”逐步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思考与讨论。随后,“小陆”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推送相关学习视频,为学生详细解读了孤独感内涵、成因以及应对策略,使学生们对孤独感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为了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孤独感心理现状,教师运用了心大陆AI多模态心理测评技术,通过学生与数字人进行人机互动,依托心大陆构建的智能分析算法和识别模型,为每位学生生成个性化的心理评估报告。同时,系统智能推送与评估结果紧密相关的心理知识科普视频,帮助每位学生加深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知,并为每位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指导,实现个性化、精确化的心理辅导。
为了深化实战应用,教师策划了“在人际交往中遭遇拒绝”的情景训练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被组织成若干小组,共同探讨合理的应对策略。同时,借助“小陆”智能生成式对话系统的辅助,学生们获得了类似情境下的处理参考策略,深化了他们对孤独感应对方法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AI+心理”的应用价值
在“计算机专家系统”一课中,笔者团队凭借心大陆平台的对话大模型和多模态测评方法,创造性地引入了数字人和AI心理疏导机器人作为课堂互动的新模式,构建了AI赋能的心理教学新框架,丰富了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育更具吸引力与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AI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还显著提升了心育工作的精确性和效率。
笔者进一步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在参与本课后,会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情绪问题,主动前往心理室预约“小陆”,进行后续的心理成长训练。学生在登录个人账号后,“小陆”将调用并评估学生的个人心理状态,智能推荐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心理训练过程,借助高质量的心理内容与工具,从认知、情绪及行为三大核心维度入手,实现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全面优化与改善。
责任编辑 黄博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2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