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 陈瑞 叶春菊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研究0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2-0126-04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the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thereformofpracticalteachinginHigher VocationalEnglishCourseisimperative.Thispaperconductsanin-depthanalysisoftheexistingproblemsinthecurent practicalteachingofHigherVocationalEnglish,suchasthedisconnectionfromvocationalnedsandtheseparationof teaching contentfrompractice.Throughtheoreticalanalysisandresearch,reformstrategiesareproposed,includingsetingteaching objectivesorientedtowardsoccupations,constructingteachingcontentthatalignswithjobpositions,alyingdiversifiedteaching methods,buildingacontingentofdouble-qualifiedteachers,andestablishingacomprehensivepracticalteachingevaluation system.TheaimistoenhancestudentspracticalEnglishapplicationabilities,promotetheircareerdevelopment,and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who can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Keywords:integrationof industryandeducation;HigherVocationalEnglish;course;practical teaching;inovative development

在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及相关文件政策的引领下,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关键性文件的出台,产教融合已被明确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指出,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犹如“铜腰”,上连高等教育、下接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这些政策文件均强调了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重要性,提出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旨在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英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该课程不仅承载着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任,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当前高职英语课程实践教学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产教融合的要求,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产教融合与高职英语课程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一种"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跨界性、双主体、动态适应等特征,强调将产业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在产教融合中,产业和企业是支撑,教育和教学是核心。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双元"育人,是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重要特征,旨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的成效对于实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衡量产教融合发展的直接成果体现,也是评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产教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英语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高职英语实践教学是以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注重实用性与职业导向性,强调英语语言能力在职场情境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专业领域和职业需求,突出行业特色。教学内容需紧密围绕专业领域与职业需求,凸显行业特色,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的紧密关联。实践教学形式应多元化,涵盖模拟职场情境演练、项目导向式学习、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以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师资需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学校应增加资源投入,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提供真实职业体验。同时,需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确保有序进行,并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一)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地位边缘化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高职英语课程往往被视为辅助性学科,其教学资源和重视程度远不及专业课程。这种观念导致该课程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显著落后于专业课程,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此外,由于重视程度欠缺,英语课程在课时规划及教学质量保障层面亦面临诸多挑战,难以达到应有的标准。这种边缘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也限制了其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二)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231.pd原版全文

当前高职英语课程普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陈旧、实用性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的产教融合模式与机制等。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围绕教材开展,侧重于语法、词汇、阅读等传统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层面,仍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而影响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评价体系过于侧重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与实践能力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不足,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实际能力,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学力困境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困境主要体现在生源基础差异大、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以及学习态度消极等方面。由于生源多样,学生间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入学时即面临词汇量匮乏、语法知识不扎实、听说能力弱等挑战,难以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和高强度的英语学习要求。加之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学习态度消极,表现为课堂参与度低、课后自主学习意愿不强、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甚至存在逃避学习的现象,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困境,影响了其英语能力的有效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 资源设施匮乏与AI应用不足

尽管产教融合的理念在高职教育中得到推广,但高职英语教学在资源和设施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智能程度较弱,软硬件投入比例失调,学习支持不足,其中包括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及专业的英语教学环境,特别是在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多数院校缺少现代教学设备和个性化学习资源,并且未能充分利用AI模拟实践教学场景。调研显示,实践教学设施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AI技术本应作为补充,但受限于资金、技术和师资,未得到有效利用。

(五) 校园数智生态构建与产教融合实践契合度不高

数字教学生态的实践构建中存在技术孤岛、信息孤岛。这些孤岛现象导致先进技术和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进而使得教学模式趋于传统,教学资源显得匮乏、整合不力。对于高职英语教学而言,这些问题一方面导致其难以准确捕捉产业需求的变化,使得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学生因此难以获得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实用技能和知识。另一方面,教师的产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可能因此变得不足,企业的参与度也可能因此降低,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需求迫切

高职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及高质量人才输出。新时代需要的是智慧教师,需要的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创新教师[。然而,教师的教学工作负荷较重,部分教师教学合作与创新有待加强1,缺乏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对行业需求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不足,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难以与时俱进。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技能、课程设计与评估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并且难以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需求。

(七) 学生职业文化素养缺失

该缺失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职业世界的认知模糊,语言应用能力与职业需求不匹配,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缺乏、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意识欠缺等方面,这些不足严重制约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使其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环境。因此,学生在求职中经常受挫,人职后也难脱颖而出。面对技术与行业快速变化,他们缺乏应对能力。这不仅阻碍职业发展,也限制个人成长。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构建"职业导向与模块化"结合的课程设置

为满足不同行业对英语能力的特定要求,并深入贯彻《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精神,采取“职业导向与模块化"结合策略,将课程分为基础模块与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石,主要涵盖英语基础知识,如语法、词汇、听力和阅读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拓展模块则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与学生兴趣,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学生完成基础模块后,可根据专业需求和个人兴趣灵活选择拓展模块,如职业提升英语、学业提升英语或素养提升英语,以满足未来职业发展或升学需求。此设置旨在确保学生掌握扎实英语基础的同时,提升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教材内容设计,实现课岗融通

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首要的任务是优化教材内容设计,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相连。深入调研行业需求,定期更新教材内容,引入最新的行业动态、技术发展和职场案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高职英语教材,确保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够紧密贴合职场实际需求。结合具体职业岗位的需求,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案例和项目,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英语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能有效提升其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应用能力,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深度融通。

(三) 塑造“高质量学习导向观”

在高职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塑造“高质量学习导向观”至关重要。在教学中,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前期调研精准把握学生需求、兴趣及学习风格,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元融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主动性,并着重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设计具有职业导向及挑战性的实践项目、创新活动、校企实习实训项自等,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英语,从而提升职业素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成果展示,并邀请企业导师进行评价,以增强评价的实用性和权威性,全面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智慧校园资源设施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多样化的数字教学资源,涵盖在线课程、虚拟实验环境和英语学习平台等,旨在为学生打造一条既方便又高效的学习通道。建设集教学、互动、评估于一体的智慧教室,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及智能化评估与反馈,提升教学效果。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赋能外语教育与研究,而且能借助人类智能的奥秘,在外语教育与研究中得到新的发展[12。通过强化智慧校园资源设施建设,能够为高职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注人新的活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出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231.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