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地方商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李莉 罗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2-0112-04

Abstract:Asanimportantcombinationoftechnologyastheprimaryproductiveforce,talentastheprimaryresource,and inovationastheprimarydrivingforce,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musttaketheleadincultivatinghigh-qualitytalentsand 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ofatalenttrainingsystemthatismoreinlinewiththe"dualcarbon"strategicgoals.Thisarticle focusesonanalyzingthetalentcultivationgoalsofbusinessmanagementunderthebackgroundof"dualcarbon",exploringthe integrationofgreenandlow-carbonconceptsintotheteachingsystemofbusinessmanagementmajors,andanalyzingthseries ofreformpracticesincuriculumsystem,teachingcontent,teachingmode,etc.,toachievethetalentculivationofbusiness management majors under the "dual carbon" goal,which has practical research significance.

Keywords: GreenandLow-carbon;BusinessSchols;businessadministration;teaching system design;reforming education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路径。然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人人参加、人人有责、人人行动。高等院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走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前列,加快构建与“双碳”战略目标更加契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要求“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升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实现3060目标,对人才素养的要求很全面,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能源和碳减排等相关的理工科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

贵州商学院是贵州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商科院校。在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强调要凸显“七个新"特征,其中一个“新"就是“内涵新”,即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经济革命等知识融入教学过程,对接市场需求,促进商科教育内容改革与创新。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要求的“内涵新”,与《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中所要求的“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高度契合。2020年,贵州商学院(简称“我校")就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通识教育体系,设置为必修课,1学分、16学时。目前,我校绿色低碳教育还存在着对于开展绿色低碳教育的意义和目标认识不清、融入绿色低碳理念方面的实践不足、对于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绿色低碳理念感到很茫然等问题。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我校专业建设改革的主体之一,承担着为商贸流通等领域培养新商科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有责任在绿色低碳新理念融入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中走在前列。

一国内研究现状

以“绿色低碳碳达标碳中和教育教学"等为主题在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发现近十年来与主题高度相关的文献约有300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视角:一是从构建内容视角分析,有从宏观层次分析绿色校园建设的研究,如樊东坡从低碳设计与建设、低碳运营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绿色校园的路径。吴国玺等提出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校园建设等方面渗透绿色教育,其中,绿色人才培养指的是充分落实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的教育理念;绿色课程指的是以学科内在理论与技术联系为主线,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构建较为完善的绿色课程体系,如设置生态文明课程,开设校园、将、社会环境公选课,专业课中挖掘学科与绿色教育结合点等。郑玉洁等结合2019年实施的GB/T51356—2019《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以江西高校为对象,从绿色建筑评价发展与高校参与和公共机构节能评价与高校参与两方面分析了绿色校园建设的现状,并总结出绿色校园建设主观能动性不足、建设形式单一趋同、建设与专业特色结合不紧密、建设预算投人有限等问题,最后从管理层面、建设层面、办学理念层面、教育教学层面和监督层面提出了建设路径。也有从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等微观层次的分析,如黄新辉等通过问卷调研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倾向、对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解及生活作息、绿色生活方式信息获取等对大学生绿色生活养成进行实证研究。

二是从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类别视角分析,有对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绿色低碳教育教学研究,如林夕宝等在分析“双碳”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逻辑关系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剖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罗贤宇和俞白桦梳理了绿色教育在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了绿色教育合力亟待提升、学科渗透与协同亟待增强、体验式实践教学亟待拓展等方面,并提出制度、机制、实践三维建设路径;李小建提出了基于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和绿色教育培训中心等方面构建高等财经院校人才培养的绿色教育体系。也有立足于具体高校、专业和课程绿色低碳、“双碳"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黄婕等以华东理工大学为对象,梳理了该校践行绿色工程教育的实践探索,包括围绕绿色工程教育开设通识课程、开发教学案例、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230.pd原版全文

立足专业,刘习平和索凯峰以低碳经济与管理特色专业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梳理了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和重视理实结合等改革建议。杨东升等在明确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李涛等介绍了郑州大学化工专业基于绿色工程教育理念从基础化学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验类课程、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的教改实践。立足课程,目前主要集中在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等公选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理论课,以及环境材料概论等专业课上。

三是从比较研究视角分析,主要包括国外高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梳理和启示分析。穆卫军等梳理了加拿大高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并提出了我国高校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推动科研成果融入绿色校园建设、通过多样化绿色校园活动激发全员参与等启示。周游分析了经济与贸易专业绿色低碳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绿色低碳下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革。

基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围绕“绿色低碳教育”“双碳”目标背景下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建设等等,高校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类、理工类高校的建筑类、化工类、能源类和环境类等专业及课程改革中,对于绿色低碳理念与地方商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探索研究较少。忽视了对管理人才绿色素养理念的培养,将无法满足当前各行各业对低碳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急需绿色低碳转型的企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的战略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全局,若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缺乏对“双碳"战略目标、确碳/减碳/抵碳/披碳/激碳知识的了解,将非常不利于企业正确地制定未来的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也不利于国家低碳经济发展和“双碳”自标的实现,因此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地方商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 “双碳”目标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方性商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毕业生应能掌握低碳经济、碳金融、碳技术和碳管理等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将上述相关知识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能力:应了解“双碳”目标的科学基础、实现路径和实践技能;应具有国际视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同时深植本土文化,了解国情,能够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上理解“双碳”目标;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活动,如“双创"项目、企业实习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能力;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以促进“双碳”目标的多方面实现;应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人才,能够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动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同时,在数据驱动的决策时代,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利用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以支持“双碳”目标的达成;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鼓励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

三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建设

将绿色理念及思维融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包括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绿色经济认知和生态效率思维等,使学生深入理解绿色低碳理念的内涵,明晰绿色低碳理念与工商管理的融合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以及在决策过程中考虑长远影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责任感,能够认识到个人和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在商业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绿色经济认知,了解绿色经济的概念,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以及这些概念如何影响产业政策、企业战略和市场行为;培养学生提高生态效率思维,在未来从事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能够注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工商管理专业全校基础课管理学为例,可通过增加如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山能集团的循环经济等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传递绿色低碳理念。

通过教学体系改革,培养学生的绿色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绿色生产与运营能力、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绿色营销技术、绿色财务管理能力、绿色法规与标准遵守、环境风险管理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及绿色文化与领导力等。

工商管理类人才要具备绿色意识,深入理解绿色管理不仅是环保要求,更是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哲学。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绿色设计原则,能够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环境影响,实现产品的全寿命周期绿色管理;了解并实践清洁生产过程,注重生产效率和原材料的高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要能够掌握如何构建绿色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分销的每个环节都要实现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深入理解绿色营销的概念,能够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并采用环保的营销策略,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应掌握如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纳入环境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考量;充分了解国家和国际上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能够在经营管理中确保企业活动符合这些绿色标准和法规要求;应具备评估和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的能力,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浪费等;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掌握和应用绿色技术,能够在未来工作中支持企业的绿色转型和提升环境绩效;能够在组织内部推广绿色文化,展现绿色领导力,引导团队实现环境友好的商业实践。

以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物流学为例,可通过给学生传授绿色运输、绿色存储及废弃物物流等知识,传递绿色低碳理念;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与优质在线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物流链路碳足迹的检测和认证作为拓展项目供学生完成。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社会实践课学年论文/调查报告为例,通过设置与绿色发展理念、碳达峰碳中和等绿色元素相关的选题供学生选择,帮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深化对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绿色运营等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23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