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放大的碎片

作者: 张力奋

旅行:放大的碎片0
@ 油画插图:张力奋

旅行,易感肉身缈小,却多是碎片的体验。记忆的碎片,常不受待见。不过我向来亲近这些碎片,有些尖利,有些温润木讷,都随手记下。它们触动我的瞬间,也是记忆发芽之时。

@利马

进利马城,正是黄昏下班高峰。余晖中,秘鲁首都进入爬行时。利马人口超过1000万,占了秘鲁总人口近三分之一,是国中之国。从市府广场(PlazaMayor)老城穿行到米拉弗洛雷斯(Miraflores),城区已罩在朦胧灯火中,行人穿马路、水果铺、墙上涂鸦、孩童奔跑、老人朝我们张望,他们多是印第安人与欧裔混血,西班牙的殖民遗存。我对有些地方有天生好感,纯粹是因为它们读起来好听,比如Miraflores,一路上不知不觉默念了数十遍,仍觉着音韵与节奏美妙。我敢打赌,语言是有美丑之分的。大巴挪到了目的地—利马喷泉公园,当地人晚间的消夏之地。入口处挤满了爆米花摊贩,很多家庭是三代成行,紧张地绑在一起,扶着祖辈抱着幼儿,不让人群冲散。你可能不知,秘鲁人的十分之一有中国血统。我一时泪目,想起了幼年的上海里弄。音乐喷泉很漂亮,但我更喜欢那些月光草坪上的利马家庭,很多贫寒,但有天然的亲情庇护。出了喷泉公园,我们去吃晚餐。那是家有历史的老餐厅,数十米的长桌,容得下我们几百人。墙上是印第安风情的巨幅壁画。我们这桌,有的喝多了,有的话多,有的矜持。席散已深夜,街上无人影,我们站在街沿路灯下等大巴。月光下的利马街头,小窗灯影,零星驶过的车辆,“Chifa”中餐馆的店招一下子亲近起来,如同故乡。

旅行:放大的碎片1
@ 德国基尔。

@“背包指数”

船上有李先生夫妇,来自新加坡,偕一子一女全球同行。李先生中年,短发、圆脸,船上船下,总是笑眯眯的,永远放松的样子。别让假象蒙蔽,其实李先生可能是船上最为警觉、风险意识最强的客人之一。每次下船,他总是胸前斜挎一个小证件包,黑色的,内藏护照证件现金等要紧物品。我发现他小包的背法颇有讲究。通过数月暗中观察,终于摸出基本规律:他的小包与脖子的距离跟当地治安状况成正比:若当地治安状况优良,小包的背带就放长,甚至落到腰间。若当地治安有点猫腻,背带则缩短,小包呈上升趋势,向脖子靠拢。若当地治安恶劣,则把小包升到脖子下方的最安全地带。他的防范意识也是事出有因:某日在柏林,他夫人在一广场喝咖啡小歇,一流浪女子讨零钱,她给了。回船发现,小包里上百美元没了,应该就是在眼皮底下被流浪女薅走的。此后李先生更小心,背包时脖子下方部位更受重用,渐渐成为出行常态。

旅行:放大的碎片2
@ 新加坡先生。

@里斯本

第一次到里斯本。耳边飘过葡语,语言才是一座城市的表皮。离船启锚尚早,我请妻子先回船休息,想自己逛逛。她明白我的意思,我想找找当地的古董书店。这些年我从全球各地古董书店背回的旧书与珍报奇刊已成她的心病,蚕食了她的生活空间,为此我有歉意,并誓言“断舍离”,此行只看不买。里斯本的街宁静,人也和气,街头歌手的烟嗓让人听得怆然。走过几条街,果然有一家专售古旧出版物的古董书店,一见橱窗,心想就是它了。店铺开间不大,但很深,足有二十多平方米,专售17和18世纪的版画和刊物杂志。女主人从阴影中迎上来,她年近半百,和善地用英语问,有什么可帮你的?我发现一旁有“LondonGazette”(《伦敦纪事报》葡文版),以前从不知此刊有葡文版,挑了多份,忽然想起发过誓“断舍离”,又放回多册,最后选定两册,18世纪末的,每册40欧。

店里无顾客,我问起老板娘店史。她说父亲家境贫寒,是个报童,后来帮人家看管街头书报亭,赚了点钱。30多岁盘下了这家古董书报店。十多年前父亲离世,留下遗嘱,将店留给妻子和两个女儿,不得出让,从此母女仨合伙经营。她翻出一张黑白大照片,是母女三人在店里的合照。店里的出版物多是葡文,我只能从字缝里猜出点意思。老板娘招呼,让我看一件东西,那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签名致谢信。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号”成功登月,阿姆斯特朗成为全球名人。她父亲从珍藏的一册“登月”古书揭下一张插图,寄赠给了阿姆斯特朗。老板娘见我还在书店流连,提醒我别忘记登船。出店过了一条街,忽听身后有人大喊,回头见是老板娘,跑得气喘吁吁,裙摆飞了起来。原来是我落下了一只购物袋。街头,行人匆匆绕过我们,我们再次道别。旅途邂逅,应不会再相见了。

旅行:放大的碎片3
@ 里斯本,古董书店老板娘。

@哥本哈根/“美人鱼”

观光车的导游喊了三遍,“美人鱼到了!美人鱼!5分钟上车!”。他喊得像在打卡上班,我犹豫了片刻,勉强下车。这是第三次到丹麦首都。自从20年前赶往哥本哈根港湾与美人鱼首次合影,我发誓这是丹麦人的一个玩笑。后来因为全球游客的精诚合作,终于现在成了一个美好的恶作剧。高1.5米,海滩岩石旁这尊极不起眼的雕像,与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童”或是人类从众心理的伟大试验。这条伤感的美人鱼,雕塑于1913年,灵感源自《安徒生童话》:一条美人鱼舍弃了她的鳍,不得不活在陆地上。美人鱼跟前簇拥着她的朝拜者,各个角度自拍或他拍,视线朝着各个方向,各种语言与表情,我在一旁拍摄游客的激动与兴奋。美人鱼的表皮黑乎乎发出黝光,低眉注视着对岸,与游客全无交集,似乎并不乐意留在那里。这不是安徒生的错,只是当童话变成了花岗岩雕塑,美人鱼与想象就死了。我不相信“若不看美人鱼,等于没有到过哥本哈根”的鬼话。但又不得不坦白,临近她时我三次都下了车,近身瞻仰。旅游攻略是最胁迫人的。有时我们想摆脱它,但又怕失去它。

旅行:放大的碎片4
@ 斯德哥尔摩。
旅行:放大的碎片5
@ 哥本哈根“美人鱼”。

@科西嘉岛/阿雅克肖

名人故居、出生地与墓地,占去了我们旅行的相当时间。归根结底,历史是名人创造的,这是旅行者用脚跑出来的真理,即便你不认这个真理。船到阿雅克肖,我决定不去朝拜阿雅克肖最有价值的资产—拿破仑·波拿巴的出生地,相当于法国的韶山冲。一是那里一定打卡者众,二是拿破仑幼时在此时间并不长,估计历史早被榨干。我坐旅游车在城里兜了一圈,又去了海边。忽见近海边一大片墓地,开车也得走上几分钟。对墓地我向来感兴趣。与众不同的是,科西嘉的墓地,建得更像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小镇。每个棺材并不深埋地下入土为安,而是搁在地面上,再盖一间体面的屋子,考究得像个小教堂,像为死者在天堂又安了一个家。每个墓葬设计各异,有的形同大教堂的微缩版,有的以雕塑见长,让死者永生。当地人称它为“Canicciu”,名字取自早被深埋地下、曾用来灌溉当地甘蕉园的水道。科西嘉今天好天气,蓝天蓝海,配得上拿破仑的名声。目光及处,一排排灵屋从海边沿山坡向上伸展,享受阳光映照。这个墓园始建于1834年,源于科西嘉曾经的主人热那亚王国,现已有4000多个墓穴,葬了1万多人。车上的游客觉着新鲜,伸长了脖子看这片墓园奇景,就像看一个建筑展,据说那里埋了很多当地名门望族,包括历任市长。那里风水再好不过,面向大海,一年四季游客行注目礼,这得感恩科西嘉之子拿破仑了。

旅行:放大的碎片6
@ 无名鸽。
旅行:放大的碎片7
@ 法国尼斯。

@悉尼

今晚作别悉尼港。因为要观夜景,船要等到天黑起锚。从市政厅赶回码头,一路穿过植物园。前边有个喷泉。一群游客在拍照留影,很忙的样子。其中一家五口正在拍全家福,三个女儿,六七八岁的样子,加上父母。三个女儿都漂亮,穿着白色礼裙,父亲身着正式的穆斯林服饰,应是有备而来。我上前抓拍了几张,问他们来自哪里,男人回答,乌克兰。他突然脸色一沉说道,你们拍的照片,自己看看就好,但是千万不要放在网上。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我明白他的意思。乌克兰正在激战,而他正是政府征兵的年龄。

旅行:放大的碎片8
@ 阿姆斯特丹的夜。
旅行:放大的碎片9
@ 墨西哥。

@哈利法克斯

加拿大移民博物馆,简称21号码头。它是加拿大的爱丽丝岛,100万移民都是由此上岸入关进入加拿大的。路过一间展厅,里边有桌椅,一亚裔青年笑嘻嘻问我,想不想做个“移民入籍考试”?他知道东方人对考试感兴趣,我说可以试试。一旁几个加拿大人见状也坐下参试。笔试部分共有20道选择题,答对15题以上的申请者则通过笔试。18到54岁的申请人必须参加入籍考试,内容包括加拿大政治、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据说近几年亚裔申请者增多,考试难度有所增加。加拿大现有4000多万人口,超过五分之一出生在海外,是地道的移民大国。我连猜带蒙,最后得13分,未能通过入籍考。加拿大本地“考生”仅一人通过。作为移民大国,加拿大也有不光彩的一页。1939年5月,逾900名试图逃离纳粹政权的德国犹太难民搭乘“圣路易斯”号邮轮离开德国,跨越大洋求生,但古巴、美国和加拿大拒绝接纳。难民们无奈被迫返回欧洲,部分被英国、比利时、法国和荷兰收留。“二战”爆发后,乘客中有254人遭纳粹屠杀。2018年总理特鲁多就“二战”前夕拒绝“圣路易斯”号邮轮的犹太难民入境正式道歉。博物馆礼品店里,我看到一款呼吁乌克兰和平的限量版巧克力,包装上印有多国语言的“和平”,我买下一块,回船送给那对服务员夫妇,丈夫乌克兰人,妻子俄罗斯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