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西方能源博弈有何启示

作者: 邹晓龙 叶维佳

对于资源大国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经济和战略意义非同一般。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贸易长期以来是俄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能源领域成为西方打击和制裁的重要目标。通过复盘三年来美国与欧盟对俄能源制裁政策和举措,以及俄罗斯实施的反制措施,可清晰看到这些制裁对俄罗斯产生的实际影响,并从俄与西方能源博弈中得到一些重要启示。

美欧能源制裁的相同与不同

尽管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欧盟与俄罗斯关系恶化,在安全、法律及规则领域分歧加深,但双方能源贸易仍保持较高规模。俄罗斯长期以来是欧盟最大的能源供应方。2021年,欧盟从俄进口的天然气占其进口总量的45%,石油则占进口总量的近30%,煤炭占进口总量的46%。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理事会于同年3月发布“为欧盟重新供能”战略方案,旨在减少对俄化石燃料的依赖。为削弱俄经济基础,剥夺其关键技术和市场,欧盟自危机爆发至今年2月24日共实施了16轮制裁措施,其中能源制裁尤为突出。

通过梳理相关措施可以发现,欧盟制裁从初期主要聚焦于限制俄罗斯特定能源产品,如石油产品和煤炭的进出口,逐步扩展至涉及关键技术、设备、投资及相关服务的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旨在切断俄能源产业的市场端,削弱其能源生产能力与经济基础。此外,欧盟还采取灵活的“例外政策”,允许部分高度依赖俄能源的成员国暂时豁免,以确保制裁措施顺利实施并减少内部阻力。欧盟并未全面禁止进口俄天然气,而是限制其液化天然气通过欧盟港口进行中转。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通过总统办公室、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务院等部门,从出口管制、禁运、惩罚性关税等多个维度对俄实施贸易禁运和投资限制,主要措施包括将个人和实体列入限制清单,通过通用许可证审查和控制交易、物项及技术,发布指导性建议,制裁领域涵盖石油、原油、天然气、船舶、矿石、军工及金融证券服务等。

随着乌克兰危机持续,美国制裁不断加码。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内容全面且系统,覆盖能源产业的各个方面,围绕“停止进口”“价格上限”“相关制裁”三大关键词展开。“停止进口”指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并通过通用许可证限制相关贸易服务;“价格上限”指七国集团、欧盟和澳大利亚(即“价格上限联盟”)对俄原油和石油产品设定价格上限,即如果俄海运原油价格超过每桶60美元的门槛,将禁止企业为俄原油运输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美国严格执行并完善政策,同时敦促盟友落实;“相关制裁”是指对俄能源产业及相关服务采取的广泛措施,如冻结资产、阻断融资渠道、停止金融交易、管制高科技贸易、暂停重大项目、阻断人员流动及进行海运交通管制等。

俄罗斯对欧美主要能源出口 

俄罗斯与西方能源博弈有何启示0
资料来源:2015年至2024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与美国能源信息署

欧盟与美国的能源制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方面,首先,美欧能源制裁全面覆盖技术、市场及交通等领域,涵盖俄能源产业的所有利益链条;其次,通过联盟或操控国际组织合作等方式,尽可能封锁俄能源出口市场;最后,能源制裁政策不断地深化细化,力图全面围堵俄罗斯。差异方面,与美国相比,欧盟制裁政策的实施有更长缓冲期,且内部不同国家适用不同的方案;美国几乎主导所有的制裁合作,而欧盟更多扮演跟随与补充角色。

数据显示,美欧能源制裁确实给俄罗斯带来较大冲击,2022年和2023年,俄对美欧能源出口量明显下降(见图表)。今年3月2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数据,2024年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石油供应国,约16.1%的石油进口来自美国,其次是挪威(13.5%)和哈萨克斯坦(11.5%)。液化天然气方面,美国供应占比达45.3%,远超俄罗斯(17.5%)和阿尔及利亚(10.7%)。管道天然气方面,挪威占比最高(45.6%),其次是阿尔及利亚(19.3%)和俄罗斯(16.6%)。可见,美国和挪威在欧盟能源供应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特别是在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领域表现尤为明显,而俄罗斯的市场份额有所缩减。不过,欧盟国家也因此承受了国内气价飙涨、物流成本上升等沉重代价。

俄罗斯与西方能源博弈有何启示1
美国和挪威在欧盟能源供应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特别是在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领域表现尤为明显,而俄罗斯的市场份额有所缩减。图为捷克Pribrami地区附近的天然气管道。

俄罗斯如何进行反制

对俄罗斯而言,制裁并非新挑战。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俄经济在持续制裁压力下仍保持有效运行。经过多年博弈,俄对西方制裁已形成一定程度的“耐药性”。2022年2月以来,美欧对俄实施多轮制裁,俄罗斯则制定一系列反制措施予以回击,维护其能源安全与稳定。

俄罗斯对欧盟长期依赖的天然气领域实施了严厉反制。2022年3月,普京签署总统令,要求与“不友好”国家和地区进行天然气贸易时以卢布结算,迫使这些国家在俄银行开立卢布账户,推动“俄币买俄气”策略,稳定卢布汇率,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以对抗西方制裁。截至今年1月,俄已通过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累计收到逾3.1万亿卢布。不过,使用卢布结算天然气对于俄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使得俄从能源交易中获得的美元和欧元进一步减少,会限制俄的进口和国际偿债能力。此外,2022年6月起,俄逐步缩减“北溪-1”管道供气量,供气比例先后降至其产能的40%和20%,并于2022年9月宣布无限期关闭该管道,同时警告若欧盟做出违反合同的政治决定,俄将停止供应一切能源,包括天然气、石油、柴油和煤炭。

尽管美国和欧盟对俄石油等能源实施禁运,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中东国家等拒绝参与反俄制裁。俄罗斯在天然气、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加强与全球南方的合作,其战略呈现出“东进南下”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与中印持续深化能源合作;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立“天然气联盟”,借道中亚向中国输气;与土耳其合作建设天然气枢纽,意图增加对欧洲供气;沙特与俄罗斯在“欧佩克+”框架下进行密切石油政策协调;等等。

根据俄经济部文件估测,2024年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总额预估上调174亿美元至2397亿美元,高于受到制裁前的2021年石油与天然气出口总额1643亿美元的水平,数据不降反增,有能源价格上涨的原因,亦源于俄加快能源市场的战略转移。

没有一方是纯粹赢家

伴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美欧原有能源制裁政策或将存在变数。但美欧对俄能源制裁远未结束,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延宕,新一轮能源制裁或将有升级趋势。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大量进口美国的能源作为替代选择。欧盟还曾承诺在2027年前会停止使用俄化石燃料,更多详细事宜本计划于今年3月披露,但目前已决定推迟公布,部分原因在于新一任美国政府计划对欧盟征收的关税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欧盟与美国的关税谈判,将极大影响欧盟对俄能源制裁的力度与态度。与此同时,特朗普对俄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上的态度并不满意,并表示如果不能顺利达成停火协议,他将对俄石油买家征收25%~50%的“二级关税”。所谓“二级关税”实质上是一种货币制裁手段,施加于其他与美国“不待见”国家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若“二级关税”实施,这将是对俄能源制裁的升级,将影响与俄保持能源贸易的国家。

作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的主要行为体,美欧与俄罗斯之间制裁与反制的博弈正在塑造世界能源贸易格局的未来。欧盟在能源“去俄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在欧盟的强力支持下,各成员国将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构成比例,努力在绿色技术方面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俄罗斯则积极寻求新的贸易市场,建立同全球南方国家与金砖国家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美国在打击俄能源市场的同时,将加快自身能源出口,“美国优先”将在世界能源市场上上演。

美国、欧盟与俄罗斯三方博弈展现了多重体系下的权力交织。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贸易上高度相互依赖,而美俄之间能源贸易关系薄弱甚至具有竞争性,这也注定了在受到俄反制时,欧盟与美国会受到不同的反噬。在这场能源博弈中,没有一方是纯粹赢家,各方均有得失与潜在隐患,以制裁为手段的战略政策边际效益显著降低,很难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走得更远。

(邹晓龙为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教授、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叶维佳为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