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裁下,俄罗斯是如何进行国际支付的

作者: 蹇雪莹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支付系统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的重要纽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通道”作用。迄今为止,国际贸易和资本交易中使用最多的是三大系统:美元主导的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欧元主导的泛欧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TARGET2)和全球最大的金融报文系统——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欧对俄罗斯施加了多轮金融制裁,将部分俄银行剔除出SWIFT支付系统,并对俄央行实施限制措施,制裁俄多家银行,削弱了俄跨境支付能力。2024年11月,美国财政部宣布新一轮一揽子对俄制裁,俄最大银行之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被纳入到制裁名单。此次制裁或将导致俄彻底中断与部分中欧国家的天然气贸易,进一步影响俄进出口贸易货款收支的正常进行。可见,跨境支付系统成为西方国家的重要金融制裁工具,而此前美国对伊朗、朝鲜也实施了类似制裁。

为了打通这一外贸“堵点”,俄罗斯通过自身开发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国家支付系统米尔(MIR,在俄语中意为“世界”或“和平”)等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发展替代性交易通道,以保障相关金融交易。

有哪些本土跨境支付系统

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对外能源贸易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收入一直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决定了俄与其他国家交易通道的搭建非常重要。因此,俄罗斯从很早之前就开始进行跨境支付系统的研发和推广使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俄已经利用本土研发的Zolotaya Korona、CyberPlat等支付系统进行跨境支付业务。21世纪初,俄本土支付系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同时,VISA、Mastercard等支付卡及Google Pay、Apple Pay、Samsung Pay、PayPal等外国电子支付也慢慢进入俄市场并占据相当份额(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前,VISA、Mastercard占俄银行卡支付交易市场70%以上份额)。

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俄遭到西方经济和金融制裁,大部分跨境支付系统受阻,这大大影响了其贸易收入,俄从而开始研发SWIFT的替代系统SPFS,一些新的本土支付系统和平台也陆续涌现。这些支付系统一方面充当反制裁工具,比如俄于2014年开发国家支付系统米尔,2015年12月起开始发行米尔系列银行卡;另一方面发挥着维持与“友好国家”之间贸易的功能。比如,Avosend的国际转账服务主要是从俄罗斯向12个国家汇款,分别是亚美尼亚、白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以及从乌兹别克斯坦向俄罗斯联邦汇款;Astrasend的汇款区域主要是从俄罗斯向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汇款;Dengi.ru主要是负责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的国际汇款和跨境支付转账。同时,这些支付系统保障了俄国内支付业务正常运行和金融交易的自主性。

2017年,米尔卡的运营机构——俄罗斯国家支付卡系统(NPCS)成立。该系统是为应对俄银行卡可能被国际支付体系切断而设立的,自那时起,俄预算机构就开始逐步减少向VISA和Mastercard支付,并将养老金、社会福利以及预算机构员工工资等转账至米尔支付系统。俄罗斯人可以在接受米尔银行卡的国家使用该卡,目前有近十个国家可以使用该银行卡,主要为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国家以及土耳其和越南。

为俄对外贸易打开了渠道

2014年之前,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石油和天然气是其收入主要来源;2014年之后,能源出口、军工产业发展、农业出口等成了俄经济增长推动力。而这三方面均离不开国际汇款、跨境支付等业务。因此,对俄罗斯而言,多元化的跨境支付系统可帮助其降低西方联合制裁带来的损失,尤其是被剔除出SWIFT系统之后,日渐多元化的跨境支付系统推动俄经济保持增长,维持金融市场相对稳定且可调控。

俄罗斯跨境支付系统的发展为贸易往来打开了渠道,也为灵活的结算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比如俄央行利用SPFS系统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伊朗的SEPAM系统实现了对接,印度允许俄罗斯米尔卡在印使用,这使得这些国家银行间的本币结算更加便捷和高效。2024年,中俄之间95%以上的结算以卢布和人民币进行。同时,通过灵活的结算方式和优惠的价格等举措,俄与“友好国家”在能源贸易上的合作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俄罗斯主要跨境支付系统

西方制裁下,俄罗斯是如何进行国际支付的0
作者制表

俄跨境支付系统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国际制裁压力。为应对国际制裁,俄陆续开发本土跨境支付系统,降低了对国际垄断支付系统的依赖。但是仍然存在西方国家继续对SPFS、米尔系统采取制裁行动的风险,基于这些系统建立起来的贸易网络有可能因“二级制裁”而停止。2024年3月,亚美尼亚宣布停用米尔支付系统。4月,吉尔吉斯斯坦所有银行为了规避“二级制裁”,停止为俄米尔银行卡持有者提供服务。土耳其部分银行也采取了类似举措。因此,俄与这些国家相关贸易也受到一定阻碍,中亚和高加索国家民众侨汇汇款也受到影响。

第二,市场竞争形势严峻。在制裁下,俄罗斯依靠这些本土跨境支付系统维持支付业务,每个支付系统面对着各自的用户,市场相对稳定。若西方对俄制裁松绑,支付业务恢复正常,这些跨境支付系统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否还能占据现有的市场份额是个未知数。

第三,系统稳定性和技术难题。事实上,俄支付系统数量在2018年后受经济环境影响已经急速下降,部分原因是技术升级困难导致系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新的跨境支付系统,以实现新的区域间资本循环,从而摆脱西方垄断型的支付系统。实现跨境支付系统的非垄断化、公平化是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