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拉开启巴西外交“东向战略”
作者: 章婕妤3月23日至26日,巴西总统卢拉对日本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继访问日本后,卢拉又南下前往越南访问,寻求深化巴越关系。5月初卢拉还计划访问俄罗斯,出席在俄举行的“二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5月中旬将对华进行访问,参加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相关活动;下半年可能访问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卢拉开启第三任期以来,一直坚持对内实施再工业计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外重塑地区领导力、巩固全球新兴大国地位的政策主线。在特朗普政府频频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显著升级之际,卢拉此次亚洲之行体现了巴西对外政策的战略性转变,彰显了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巴西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独有的生存智慧。
多元外交用意深远
今年是巴西和日本建交130周年。巴西是海外日裔人口最多的国家,移民人数达270万。日本人最早移民巴西发生在20世纪初。1825年巴西宣布独立后,劳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巴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巴西开始从亚洲国家招募劳工。但当时巴西从中国招募劳工的计划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于是将目标投向了日本。彼时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随着城市化压力加剧,一部分日本人选择移居海外。而当时美国和澳大利亚相继实行白化政策,限制亚裔移民,巴西则向日本抛出了橄榄枝,因而受到了日本移民的青睐。
1907年,日本和巴西签署劳工合同协议。1908年,781名日本人移民巴西,成为第一批移民到巴西的日本人。一战后到1930年代,日本移民巴西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并在巴西形成了独立社区——“种族囊肿”。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使得日巴关系恶化,巴西政府对于日本移民采取了强制同化等歧视政策。二战后,两国关系缓慢恢复,1952年实现关系正常化。去年以来,巴日关系再度活络。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巴西期间,两国达成重要矿产和能源供应链合作协议,巴西政府就二战期间对日本移民实施的一些侵犯人权行为进行道歉,这些都为今后两国关系的深化打下了友好基础。
卢拉本次访日之行阵容豪华、成果丰硕。卢拉以近年来日本首位国宾身份进行访问,随行人员包括多位政府高级官员以及百余名商界领袖和高管。访问期间,双方共签署了十份重磅合作协议和80余份谅解备忘录。其中,双方签订的《日本—巴西战略与全球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5-2030)》,全方位、多层次规划了未来五年的日巴关系,特别是该计划承诺两国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峰会,以及每年举行一次外长战略对话,进一步助推日巴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
除了促进发展规划层面的战略对接以外,务实合作也是卢拉此行的重要目标。巴西政府一直试图推动本国的牛肉进入日本市场。日本虽然是继中国和印度之后巴西在亚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对牛肉进口要求十分严格,牛肉贸易一直是双边贸易的空白。作为世界最大牛肉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1/4),巴西长期致力于开拓日本市场。近日日本宣布将派遣技术团队前往巴西考察,标志着日本迈出进口巴西牛肉的重要一步。此外,卢拉此行还有推动日本和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签订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意图。去年底,南共市与欧盟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谈判,达成自贸协定,该协定有望部分或全部免除绝大多数巴西农产品出口到欧盟的关税。卢拉政府冀望于通过此次访问日本,推动南共市与日本签订自贸协定,拓展东亚市场。但日本对此尚持观望态度。
从更深层次看,卢拉此次亚洲之行还肩负着推动“初级产品出口优化”与“区域价值链深度整合”的双重使命。短期内,巴西希望依托牛肉、大豆、铁矿石等核心初级产品,通过提高加工能力、优化出口成本、拓宽市场准入等措施,提升初级产品出口附加值,破解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锁定”困境。中长期内,巴西期盼通过嵌入亚洲区域价值链,构建制造业产供链缓冲区,建立基于长期制度型的合作框架,筑牢对冲保护主义的制度性屏障,以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大国战略任重道远
从卢拉此次亚洲行以及近来一系列行程规划来看,巴西政府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东半球版块正在逐步完善,外交战略正在实现“向东转”的重大转变。
卢拉政府的外交转变,与其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形势有密切联系。在国内层面,卢拉面临政经双重困境,亟须提振民意,巩固民心。政治上,卢拉支持率创下历史新低,执政压力持续上升,所在执政党劳工党面临“后卢拉时代”困局。年近八旬的卢拉虽表态谋求2026年连任,但其健康问题已引发民众对其执政连续性的担忧。经济上,受极端气候与美元走强的影响,巴西通胀率飙升。执政联盟对立法机构掌控力缺失,使得政府推出的个税免征与高收入增税等方案屡屡受挫,干预经济的能力下降。巴西央行和国际机构连续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凸显出巴西对大宗商品的过度依赖与内生动力不足等深层问题。在国际层面,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朗普发起关税战对巴西冲击明显。巴西对美国市场存在结构性依赖,是美国第三大钢铝供应国。特朗普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将使巴西的相关产业遭受巨大损失,加大巴西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
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巴西“向东转”,可以实现多重战略目的。一是拓展与亚洲的经贸合作,探索多样化出口转型战略,推动贸易伙伴多元化,并构建多区域长期合作框架,提升巴西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推动巴西再工业化进程。二是破解美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围墙,以此提高巴西在国际事务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三是深化“金砖+”合作机制。作为金砖国家扩员后的新一任轮值主席国,巴西“向东看”,能够塑造更具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全球南方形象,有助于推动多边主义改革议程,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更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