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太空计划指导下航天事业发展及战略意义
作者: 赵静 张立明 刘国庆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为保障国家和政权安全,伊朗政府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制定了强调“前沿防御”的国家安全战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战略威胁,伊朗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了发展太空事业对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对此做出重要指示:太空研究是不应被减慢或被终止的重要研究项目。
相较于土耳其和以色列等其他中东国家,伊朗航天产业相对薄弱,但借助国际合作与自主研发,伊朗已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航天发展道路。近年来,伊朗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包括先进卫星和运载火箭的研发以及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成就表明伊朗在航天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
伊朗航天领导机构与太空发展计划
1959年,伊朗成为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的24个创始成员国之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两伊战争的爆发促使伊朗领导人对航天事业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予以高度关注。2009年,伊朗成功发射首颗国产卫星后,将每年11月14日定为航天科技日,可见伊朗高度重视航天技术发展。
航天领导机构 伊朗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且长期缺乏专门的领导机构。直到2003年,伊朗才宣布成立最高太空委员会并同时决定成立航天局。最高太空委员会是伊朗最高的航天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国家太空政策、战略以及太空发展中长期规划。根据章程,成立该委员会的目的是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和空间技术,促进国家科技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以及将空间科学和技术应用于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该委员会由总统担任主席,成员主要包括通信与信息技术部部长、科学研究技术部部长、国防和武装部队后勤部部长、外交部部长、工矿部部长、声像组织主席等多个政府部门领导人,航天局局长担任委员会秘书。
伊朗航天局(ISA)最初隶属于通信与信息技术部(MICT),2010年从该部独立出来,并由总统直接领导。伊朗航天局负责执行最高太空委员会批准的太空政策与计划,领导国家发展空间技术,开展空间活动,旨在通过发射卫星实现经济、环境、科学以及情报与军事等多重应用。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与武装部队也是国家太空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根据伊朗国防与武装部队后勤部的提议,武装部队航空航天工业组织成立。该组织由武装部队总参谋长领导,负责开展与各类导弹系统和航天工业相关技术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翻新、购买、销售与后勤保障等工作,具体包括进攻、防御,以及与其相关的系统、运载工具、卫星发射站等,以加强伊朗对外层空间的利用,增强国防能力和威慑力。其中,伊斯兰革命卫队领导人也是航空航天工业组织的管理层。
综上,在伊朗的航天领导机构中,最高太空委员会负责制定宏观政策方向,实际航天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航天局和武装部队航空航天工业组织,其主要负责卫星与航空航天技术的研发。此外,伊斯兰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独立开展军事航天工作,主要负责研发运载火箭技术,旨在通过发展航天产业推动导弹技术的进步。由此可见,伊朗的太空计划具有民用与军用双重目的。

太空发展计划 截至目前,伊朗共实施了两个太空发展十年计划,目前正在实施第二个十年计划(2016年—2025年)。第二个十年计划由所有航天领域相关组织与机构合作制定并执行,预计到2025年,将伊朗在全球航天科技领域中的排名由第16名提至第10名,将伊朗建设为太空技术发展与提供太空发射服务的地区强国。具体计划包括建设地面站与发射基础设施,加快研制通信卫星,发射精度为1米及以下的传感卫星,开展国际合作与联合项目等。目前,伊朗正在建设恰巴哈尔航天发射基地,并将在此基地发射近两年提出的首个卫星系统建设计划——烈士苏莱曼尼计划中的卫星。
从技术角度看,伊朗致力于在低地轨道持续部署卫星,并计划在2026年之前将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2025年,伊朗预计将发射5~6枚国产卫星,包括巴希纳凤凰、扎法尔、帕亚与纳希德-2等,其中巴希纳凤凰卫星将抵达360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
开展载人航天任务是目前伊朗太空计划中一项主要目标。2021年召开最高太空委员会,会议决定加快推进太空计划,发展本土的、低成本的太空工业,加大低轨卫星的发射和应用,在2026年前实现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目标,为实现载人航天任务奠定基础。伊朗航天局局长表示,目前伊朗正在设计1500千克和500千克的太空舱,其中1500千克的太空舱将具备载人能力。此前,伊朗已多次运用太空舱进行搭载动物的试验,包括2010年使用探索者-3运载火箭,发射载有乌龟、实验鼠等生物的太空舱,2013年使用探索者-5运载火箭,发射载有一只恒河猴的太空舱,这些试验为载人航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待火箭运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伊朗将实现载人航天目标。
伊朗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在正式发展的30多年时间里,伊朗航天事业在曲折中前进,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依靠国外支持起步阶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列维王朝推行“白色革命”期间,政府与印度合作开发金星(Zohreh)项目,旨在发射4颗通信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但由于多种原因该项目未能顺利推进。
9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府首次出台了卫星发展计划。彼时,由于本国技术薄弱,伊朗主要采取与国外航天机构合作开展研发项目,在国外发射卫星,以及从国外购买卫星的方式提升技术与能力,这一时期的重点发展领域为通信与遥感卫星。
2004年2月,塞姆南省航天中心落成,伊朗建立第一所航天基地。2005年10月27日,伊朗首颗卫星西纳-1(Sinah)发射升空。尽管该卫星在发射后不久因发生故障失联,但这一事件仍标志着伊朗在航天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使其成为全球第43个拥有卫星的国家。该卫星由俄罗斯卫星制造商生产,且在俄罗斯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可以说,伊朗航天事业的起步高度依赖国外的技术合作与援助。这一阶段伊朗缺乏太空技术自主研发能力。鉴于此,伊朗航天局将利用本土知识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方式研发太空技术,作为其工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时任伊朗国防部长阿里·沙姆哈尼首次对外宣布,伊朗不仅要研制卫星,还要研制卫星运载火箭。但由于运载火箭与弹道导弹的核心技术高度相似,伊朗运载火箭技术的研发活动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其发展远程导弹的担忧,这为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其太空事业发展的限制埋下了伏笔。

探索自主研发阶段 从2006年开始,伊朗由于核问题开始连续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伊朗被禁止开展核计划与任何能搭载核武器的弹道导弹相关活动,其航天事业发展严重受阻,与国外的很多卫星合作项目被迫暂停。在此背景下,伊朗开始探索自主发展本国太空技术,努力探索实现关键战略技术的国产化。
第一步是自主研发小型卫星和小型运载火箭。2008年2月,伊朗启动本国首个航天与卫星中心,并试射了使者-1(Safir-1)卫星运载火箭。2009年2月,伊朗用使者-2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国产卫星希望(Omid)送入预定轨道,使伊朗成为继以色列之后,全球第9个能自行建造并发射卫星的国家。但希望卫星仅可绕轨运行1~3个月,轨道寿命较短。这表明伊朗的卫星自主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
此后,伊朗致力于研发具有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2010年2月,伊朗发射了搭载实验性太空舱的探索者-3探空火箭,成功进行了一次亚轨道飞行,这是伊朗发射的首个生物有效载荷,伊朗成为全球第6个将动物送上太空的国家。2011年6月发射的拉萨德(Rasad)卫星是伊朗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第2颗伊朗卫星,也是伊朗第一颗成像卫星。这一阶段,除了提升本土航天科研能力以外,伊朗还高度重视完善地面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了库姆航天基地与厄尔布尔士航天中心。
快速发展阶段 近十年,在前期技术基础上,伊朗航天技术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尤其体现在军用卫星的研制方面。伊朗武装部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加强双边合作与资源整合,致力于发射各类低轨道军用卫星,执行军事侦察、通信与导航等任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0年,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使用国产三级运载火箭信使(Qased),将第一枚本国研制的多用途军用卫星努尔-1(Noor-1)成功发射到425千米高的轨道。2022年,努尔-2军用侦察卫星成功发射,这是伊朗自主发射的本国第6颗卫星,轨道高度为500千米。2023年,革命卫队成功发射努尔-3卫星,传感与侦察功能均有所改进,且具备高清成像功能。未来伊斯兰革命卫队还将继续发射努尔系列卫星。当然这些卫星并不局限于军用,努尔-2卫星也可用于监测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
2024年1月,革命卫队成功通过卡依姆-100三级固体燃料运载火箭将伊朗航天局制造的苏雷亚(Soria)卫星送入距地表750千米的轨道。卡依姆-100运载火箭由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生产,使用固体燃料,可携带100千克的有效载荷。苏雷亚卫星具备情报监视能力,从设计、制造到发射均由伊朗自主完成,降低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加强了航天领域的自主能力。
同月,伊朗国防部使用自主研制的凤凰(Simorgh)两级运载火箭成功发射3颗卫星,包括马赫达、宇宙-2和哈塔夫-1,轨道高度为距地450~1110千米。凤凰火箭“一箭三星”发射任务取得成功,表明了伊朗在火箭与卫星两个技术领域均获得了新突破。
2024年12月,伊朗再次使用凤凰火箭将300千克有效载荷送入300~410千米的低地轨道,这是伊朗迄今为止发射的最大有效载荷,是伊朗太空发展的里程碑。载荷包括萨曼-1太空牵引船和法赫尔-1立方体通信卫星,以及一颗未公开的“科研载荷”。萨曼-1太空牵引船能够将低地轨道上的卫星推入更高轨道,减少伊朗对大型运载火箭的需求。美国情报披露凤凰火箭将缩短伊朗开发洲际弹道导弹的时间。截至目前,伊朗已具备了设计、制造、发射和运行低地轨道卫星的技术,且在轨的卫星包括西纳-1、努尔-2、海亚姆遥感卫星以及近两年新发射的卫星等。总体来看,伊朗国产卫星的能力并不突出,且在轨时间不长,但其为研发更复杂、更实用且在轨时间更长的卫星奠定了基础。

伊朗航天事业的战略意义
航天技术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对提升国家军事实力至关重要。随着伊朗与以色列战略对抗加剧,两国在太空领域也展开了激烈竞争。伊朗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更在增强国家战略威慑力、维护区域安全与稳定方面展现出深远影响。
加强战略威慑力 伊朗自航天事业起步之初便将军事威慑与防御作为研发核心,旨在为区域安全和国家战略提供技术支撑。2005年西纳-1卫星成功发射后,伊朗拥有了利用卫星遥感和数据回传实现情报监控的能力,能够监视以色列等潜在对手。由于运载火箭与弹道导弹在推进、制导和结构技术上具有高度相似性,运载火箭技术的突破为弹道导弹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研制拥有更大运载能力和更远射程的运载火箭,伊朗向外界传递了其拥有远程甚至洲际打击能力的战略威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