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摄片帮您明确小朋友身高是否“正常”
作者: 边莹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各方面跟上,甚至是超过同龄人。在生长发育方面,一旦孩子的身高达不到预期值,不少家长就会开始焦虑。对于儿童身高,临床一般应用骨龄片判断儿童骨骼的成熟度,监测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家长如果心存疑虑,应带孩子规范就医检查,不可盲目“用药”。
骨龄片帮家长掌握
儿童身高生长情况
骨龄即骨骼发育的年龄。骨龄可能与生理年龄一致,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比如,有些10岁大的孩子,骨龄可能已经12岁了。医师通过骨龄片,即给左手手腕和手部(从指骨到腕骨)拍摄X线片,可以了解孩子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变化与融合时间等信息,以及其手腕、掌骨、指骨等部位的骨骼钙化程度。
通过将相关数据与标准骨龄图谱对比,医师能够判断受检者的骨龄。如果骨龄明显低于生理年龄,提示可能是生长迟缓。儿童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如果儿童的骨龄明显高于实际年龄,提示骨骼提前成熟,其未来身高的增长幅度可能非常有限。这类儿童可能存在性早熟等问题,确诊后需要接受药物治疗。
小朋友“不够高”,家长不要急于为孩子开展骨龄检测。儿童身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父母身高、饮食营养、运动等。根据《我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标准》,以8岁儿童为例,男生身高≤115.4厘米,女生身高≤114.5厘米,属于生长迟缓。如果您只是觉得孩子“不够高”,不必急于进行检查治疗,以免焦虑情绪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判断骨龄,
为什么给左手“拍片子”?
人的手部和腕部距离躯干较远,给左手“拍片子”的话,受检者的躯干基本不会受辐射影响。同时,手腕部的脂肪少、组织薄,腕部骨骼横径较小,针对这些部位开展X线检查,辐射剂量相对很低。此外,腕部和手部骨骼包括腕骨、掌骨、拇指内侧籽骨,以及尺骨和桡骨的远端。不同骨骼的骨骺闭合时间不同,进行多骨骼检测,能够更好地明确骨龄。临床出于惯例,统一对受检者的左手进行“拍片”检查。
骨龄与生理年龄不符
该咋办?
儿童接受骨龄检测后,出现骨龄与生理年龄不符的情况并不少见。家长也不必过于紧张和担心,可以根据医师建议为孩子进行身高管理。
1.骨龄与生理年龄相差不足1岁
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应为孩子合理安排饮食营养,督促孩子运动,尤其是蹦跳类运动和户外运动。
2.骨龄比生理年龄小2岁
骨龄落后于生理年龄,可能属于“晚长”,医学上称之为“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这类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会较快增长,进入第二个增长高峰,不影响成年后的身高。但同时需要注意,儿童的骨龄较小,也有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或者甲状腺激素功能减退等疾病导致的。家长应遵医嘱为孩子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如果医师明确骨龄小与疾病相关,患儿要开展针对性治疗。
3.骨龄比生理年龄大2岁
骨龄明显大于生理年龄,儿童将来的身高生长空间较小。家长应给孩子完善性激素检查。如果孩子确定罹患性早熟,应根据医师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家长加强对孩子作息、饮食方面的管理,如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悦、充足进行户外活动、不要接触可能含有激素的化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