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红楼梦》豁出去的岁月
作者: 袁秋乡一
我知道《红楼梦》的时候,它声名狼藉。
在各种各样的批判会上,人们提到它,总是会用“香艳、糜烂、腐朽”这样的词语,说它是一棵最大的毒草。就像说漂亮女人是“破鞋”一样,说谁是流氓,最后一定要强调:她看过《红楼梦》。
孩子的特点就是越是未知越是兴趣盎然。虽然我不谙世事,还是费尽心机地猜测,《红楼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能惹出那么多事来?
有一天,听说W同学有一本《红楼梦》。
他爸爸在废品收购站看大门。那里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还有一些旧字画。要么运到纸厂打成浆,要么聚起来一把火烧掉。
谁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时候,书也是一种祸害呢。
放学以后,我们把W包围起来,眼睛里燃烧着变成“流氓”的渴望,逼着他拿出《红楼梦》,不然就去告老师。
W拿出了书,但是谁先看呢?这不是一个顺序问题,而是友谊和尊严问题。
七嘴八舌吵了半天,谁也不肯让步。
最后,还是W一拍大腿:“帮我打架,谁勇敢谁先看!”
这招有点残忍阴毒,但不失公道。
我的身体一直比较瘦弱,而且多病,从不敢给自己惹事。
但是为了《红楼梦》,豁出去了!
那天到了指定地点,我闭上眼睛,尖叫着冲进“中心战场”,将两只瘦胳膊玩命般抡得像风火轮。
最终还是打败了,但是大家公认我前所未有的勇敢,当场得到《红楼梦》。
不下手狠点,怎么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呢?
混战中有一个拳头砸在我的鼻子上,血流不止。W从作业本上撕下两张纸,搓成条塞进我的鼻子,状如受伤的小象。
同学们四散回家。我豪迈地捧着《红楼梦》走到距离自己最近的一棵大树下,开始看头号大毒草。
鼻子还是丝丝缕缕地往外渗血。我只好把书举在额头左上方看。仰观到天黑看不清字,才揉着脖子慢慢回家。
二
当时的《红楼梦》分成四册,我拿到的是第二本,一开始就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很多字不认识,书里的人物都是什么关系,在那个叫作“大观园”的地方干什么?统统搞不明白,但丝毫不影响我津津有味地看下去。
大毒草果然厉害,看着看着,少爷小姐,山水花草就塞满了脑子,赶跑了所有的阶级觉悟和革命斗志。而且,愈发好奇和向往其他几本里的内容。
我四下寻觅打听谁还有《红楼梦》?神情紧张诡秘,像一个蹩脚的小间谍,谁都能看出来我有一点不正常,只有我认为自己很正常。
第一本在一个同学爷爷的手里。那是一个非常刁钻的怪老头。
他说:“书可以看,但得换工。”
意思就是给他家当短工。
我是在街道上长大的孩子,不会干任何农活,但为了《红楼梦》,还是得豁出去。
书一天一夜就看完了。
还书的时候,怪老头却不接。他捋着胡子说:“这是古书,要好好看、慢慢看,最起码得看一个月。”
在后来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放学后,我就去给他家放羊、割猪草、剥麻秆,还要跟同学一起去抬水,肩膀压得血淋淋的。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剥削,但是我敢怒不敢言。
三
读完第一本,中毒最深的是“黛玉葬花”。
恰逢我家后院的小桃树含苞待放,被我连花带叶敲打下来,再唉声叹气地捡起来,包在纸里埋在桃树下,让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
我娘将我暴揍一顿,算是给未出世的桃子一个交待。我哭得戚戚哀哀的,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个样子。
三四册得来全不费工夫。
三姐借来的,躲在被窝里偷看,被我发现了,死缠烂打非看不可。
三姐不给,我就给娘告状。
娘指着三姐骂:“拿个胡萝卜不给四妮吃一口,连看一眼都不中?”
三姐幸灾乐祸地大笑。
我气急败坏地喊叫:“我还要告老师去,老师知道《红楼梦》不是胡萝卜,你等着上批判会吧。”
三姐只好把书给我看。但也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每天替她刷锅洗碗,洗一次看一回。
我矮小得够不着锅台,就在脚下踩一个小凳子,人几乎倒插在锅里。
洗完后三姐来检查,检查通过以后把书给我,她在旁边监视着,多一行也看不成。
真是恨死了“且听下回分解”这句话。
每每在最要紧的时候就卡住了,就像喘大气的时候被人捏住了脖子。
林妹妹到底死没死?且听下回分解。妙玉哪里去了?且听下回分解。宝玉念了《芙蓉诔》,夜色里有一个人影从芙蓉花里走出来,是人是鬼,且听下回分解。急得人抓耳挠腮。
这时的唯一办法就是买。
四
我娘在街上摆了一个茶摊,一杯白水一分钱,一杯茶水二分钱。
平常娘想让我帮忙看一会茶摊,我都断然拒绝,觉得太丢人现眼。
但为了《红楼梦》,还是豁出去了。
卖茶水中不动声色地贪污一分两分,积攒起来,心急如焚时就用5分钱买一回。
那时的5分钱,堪比如今的50元。50元看一回《红楼梦》,简直就是打劫,但当时还生怕劫匪反悔呢。
《红楼梦》看完了,我的心里却盖起了一座大观园:那亭台楼阁,那鸟语花香,那长裙迤逦……宝玉和十二钗在里边环佩叮当,笑靥如花,穿梭往来。
如果我能在大观园住几天,会是怎样的情景?
嗯,一定要点染红唇画蛾眉,绣鞋款款草留香。或者,青纱灯下一卷书,边读边轻声地叹气流泪。
即使是去做一个小丫鬟,也要做晴雯那样的,撕扇子,呵斥小丫头,给宝玉使性子,有一种犯上作乱的快感。
我喜欢林妹妹,她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她被仙气和灵气云烟一样缠裹着,走路都应该是飘着的。
在一段时间里,我都是颦眉顺眼,贴着墙根悄悄地走。
娘问我怎么了,我就轻轻叹口气:“唉,这日子,真真的让人难消受。”
娘以为我病了,要拉我去看大夫打针,才吓得恢复原形。
一而再、再而三地“豁出去”,心里就有了一个执念:如果有一套《红楼梦》只属于我,扉页上写着我的名字,那该多好。
我会坐在太阳下或者月亮地里,捧着书,风吹哪页读哪页,想看哪回看哪回。
想想都会对着天空傻笑一下。
当然,我知道那只是一个没有红楼的白日梦。
五
山不转水转。没想到我的梦想竟然一朝成真。
社会天翻地覆以后,昔日的毒草摇身一变,成了“重放的鲜花”。
我也上了大学。逛书店、抢购新书是校园生活里最让人激动兴奋的事情。
为了筹措买书资金,我省略了所有的早餐,也从来不进商店,只在校园和书店里穿梭来往,瘦骨伶仃,心情美好,像一片刚刚钻出树皮的新鲜树叶。
新版《红楼梦》的发行是冬季。
顶着呼啸的寒风,我在南院门的古旧书店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买回了一套《红楼梦》。
我兴奋地将书一溜摆在床上,深情地望着它们,沉浸在游子还乡的欢欣里。
谁是游子呢?《红楼梦》?还是我?
青绿的封面,淡淡的油墨香,欲语还休的感觉。
把书在手里来回地翻转摩挲:“啊啊,你是我的了。”
耳边响起一串风铃般的笑声。是宝黛钗笑我痴?还是大观园里的花花草草笑我傻?
把名字写在扉页上,有一种穿山越岭到达平原的豁然开朗。
轻轻地打开书:林妹妹好、宝哥哥好、晴雯好、紫娟好。他们一直都好,但每次都好得不一样。
奇怪的是,放下书,总有点莫名的怅然。
当年的好奇、兴奋和激动,都到哪里去了呢?被插队锻炼时原野上的风吹走了?还是被岁月的烟尘隐没了?
学校的图书馆巍峨壮丽。走进森林,就不会再惊叹一棵树。
可是,我还是在意《红楼梦》。一页一页翻动时,眼睛不再停驻在他们吃了什么、穿了什么。而是穿过他们光鲜亮丽的日子,看到了一种苍茫无助的悲凉。
或许,这也是我走进新生活的开始。
对于DeepSeek写作的拒绝
一
2025春节晚会上,机器人身穿东北大花袄子载歌载舞,手绢转得如同流星,第二天一场关于写作的革命就像鹅毛大雪一样铺天盖地发生了。
刚开始我还有点懵,觉得很诡异啊。本来文字平平的人,突然之间如灵附体,文思泉涌。多读几篇,感觉又怪怪的:就像流水线上的青花瓷,画面过分精美、线条过分流畅,丧失了如烟似雾的窑变灵动。
儿子说你要跟上时代,用AI解放自己。不信你试试,会颠覆你的认知。他帮我装了DeepSeek,把以前发过的一篇文章复制粘贴进去,让它帮我编辑修改一下。太神奇了。它仅仅只用了24秒就修改完成,而且,结结实实地颠覆了我:因为从头至尾,连文章标题都跟我的原文没有任何逻辑和情感上的联系。但是词藻华丽璀璨到极致,如一地碎玻璃碴子,闪着妖媚的光。
DeepSeek不是在帮我修改稿子,而是把我的小房子拆了,重新盖了一座不知道产权属于谁,但是很适合白雪公主居住的华丽宫殿。
当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读书写字在世人眼中是一件神圣和高级的事情。现在却简单到了只需要输进去几句话,按一下键,文章就会像流水线上的饮料、火腿肠或者泡面一样滚滚而下。
这样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作家还有何用?
我能想到高峡平湖、黄河故道,却不会想到机器人能代替作家写文章。震撼之余还有几分沮丧,陷入一种深深的被剥夺感中。
对我而言,写小文章和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什么的没有关系,纯粹就是个人爱好。理由很简单:我的心灵需要安住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星辰大海,莺飞草长,书香弥漫。但只能住下我一个人。
二
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写文章是为了啥?
毫无疑问,首先是为了愉悦自己。学中文的活该都是文字的包衣奴才,忠贞不二。不在文学的原野上策马扬鞭,谁知道你是一匹草驴还是千里马?
而喜欢写文章的人也都有浑身的毛病。
首先是敝帚自珍。爱自己的文章像爱孩子一样。狗不嫌家贫,母不嫌子丑,自己的文章咋看咋顺溜。每每写出几句闪着火花的句子,就会反复吟诵,高兴得像孩子得到了一个冰激凌。即使坊间大家掩嘴皱眉,自己还是陶醉其中。
我有一个朋友,每一次写出一篇自以为得意的文章,就要念给别人听。人家说肚子饿了要回家吃饭呢。朋友说,走,我请你下馆子。念完了把自己感动得热泪长流,人家却抹抹嘴说:面很好吃,就是缺了几瓣蒜。气得他想蹦起来打人。
写作还是一种倾诉和发泄,带有心理的治愈和救赎。
有时候,读到一本好书、看到一个震碎三观的新闻、想起了遥远的故人……长太息以掩涕兮,爱恨情仇涌上心,像春天的草要拱出泥土。忍不住就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敲下一段文字,心中翻滚激荡的情绪泄洪一样奔腾出来。借他人之酒,浇自己块垒。痛哉快哉。
有时候,陷进一篇文章,写起来就像在挖矿。由外而内,由浅而深。要不断地翻书籍、查资料、核实历史事实,不耻下问。恍如心海上泛着一叶扁舟,走路吃饭做家务,都晕晕乎乎地飘。想起来一句话,赶紧记在手机上……一心向着幽深处掘进,对于时间和辛苦是没有任何感觉的。突然灵感乍现,一只小鸟拍拍翅膀直上云天,那种瞬间放飞的欢欣,AI 怎么能捕捉得到呢?
写文章还是一个无法复制的高级审美和精神享受过程。从心理萌动到落笔成文,怎么开头怎么收尾,每一个起承转合都充满着精心的设计,非常的主观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