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父爱如山
作者: 胡晓刚“父爱如山”这一说法,我们并不陌生,反而非常熟悉。但问及何为父爱,何又为山,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恐怕难以领悟其万分之一的深意。父亲那些温馨爱抚的动作,比如张开双臂的拥抱,以及把我们扛在他肩膀上放肆地骑马般奔腾的瞬间,都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从幼儿时期被父母关爱,一直到为人父母的我们去爱护自己的小孩,在爱与被爱中不断地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感受到更多的温暖,有了更多的依靠。“父爱如山”,父亲的肩膀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遮风挡雨;“父爱如山”,巍峨挺拔,为我们撑起一片避风的港湾;每当我们遇到困难,都是父亲第一个挺身而出;“父爱如山”,他们每每为家里的生计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尽管皱纹满面也只是一笑而过。
时光如梭,青春一去不复返,不惑之年已来到。成长之中突觉天空不断地在升高,地面不断在延伸,方知自己真的长大了。在当了两个小孩儿的父亲之后,方知父爱之伟大,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他们填上。“父爱如山”,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耳边时时刻刻的唠叨,没有日夜陪伴的温柔。母爱的伟大,往往让我们忽略了父爱的存在。
从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妇女能顶半边天”,再到现在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似乎没有听过“爸爸也不错”吧。中学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有关站台离别的描写,“踊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描写的是父亲,可为什么我感觉更像是母亲呢?父爱和母爱都是人世间最难以诉说的爱、无私的爱,更是难以偿还的爱,而父爱潜移默化地,以特有的、沉默的力量在影响着我们,父亲的熏陶和影响是骨子里的,我们除了对他的依赖,更多的是保持着一份敬畏。
“父爱如山”,父亲更多的时候都是在默默付出,他肩扛重任,为子女撑起遮风避雨的“保护伞”,秉持着为家庭生计无怨无悔付出的“老黄牛”精神,总是把自己的喜悦和快乐与家人们共同分享,把自己的苦闷、辛酸往肚子里咽;父亲更多的时候让我们看到的都是他无比高大、无比坚强的一面,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承担着保护家人的使命,那种义无反顾的责任感,让他为家人撑起了一片万里晴空。
我喜欢小时候父亲抱着我的样子;喜欢小时候跟在父亲后面,犹如一条小尾巴一样,紧紧跟随;喜欢远远地看着父亲走来,然后欢天喜地地在口中喊着“爸爸”,朝着父亲走来的方向飞奔而去;喜欢睡在父亲软软而富有弹性的大肚腩上,父亲用那宽大有力的手轻拍着我,哄我入眠;喜欢跟父亲一起打翻牛奶、菜汤时一起画“大”字的场景…
我初为人父之时,父亲早已经退休,每每看着父亲,我在他眼中看到的仍然是无尽的关爱,我仍然是他眼中那个仿佛永远都长不大的小屁孩;同时,我也看到了父亲那满头的银发,他早已不复年轻时的模样,佝偻的身躯更显老态龙钟。虽然父亲已不再年轻,但在我的心中却有种说不出的美。
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人生就像一列列火车,当列车缓缓开动,看着风景倒退,我心中思绪万千。目前,我也已步入中年,成为两个小孩儿的父亲,逐渐承担起了家庭主心骨、顶梁柱的角色,儿时的美好一直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之中。
蓦然回首已是秋,我们回味着父亲带我们看过的每一道风景,我们感恩父亲为了我们茁壮成长而付出的一切,我们用“父爱如山”的传承拥抱丰富多彩的未来,品味每一个岁月的醇香悠然,地久天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05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