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老伴儿
作者: 沈朋道在辽阔的乡村,有一段关于爱情与梦想的温馨故事,讲述的是我的戏迷老伴儿,她的一生仿佛为戏台而生,为戏曲而活。
我的老伴儿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普通农村。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很是单调。突发奇想,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给沉闷的乡村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更幸运的是,城里插队到她们的戏剧学校老师被请来为她们指导,这不仅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也悄然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老伴儿对戏曲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每当夜幕降临,或是农闲时节,她总会在队里的空地上,跟着老师一字一句地学,一招一式地练。她的声音清脆,表情丰富,仿佛天生就属于舞台。那段时间,她全身心地投入戏曲的学习中,虽然条件艰苦,但那份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让她在简陋的环境中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我和老伴儿的缘分,始于我们十岁左右时。那时,我们双方的父亲都是干部,在一次会议上,两位老人半开玩笑地为我们定下了娃娃亲。那时的我们对婚姻还没有任何概念,只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长大,那份儿时的约定也慢慢在双方心中生根发芽。
1985年,我们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一一结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热闹非凡的戏班子解散了。这对老伴儿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失去了舞台,失去了与戏曲相伴的日子,整天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为了缓解老伴儿的失落感,我尝试着为她寻找新的乐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买了一台收音机。这台小小的机器,成了老伴儿的新宠。每当夜深人静,或是劳作之余,她总会打开收音机,沉浸在那些熟悉的戏曲旋律中。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家也添置了一台电视机。从那一刻起,戏剧频道就成了老伴儿的专利。无论我如何央求,她都不肯让我换台。那些经典的戏曲剧目,如《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等,成了她反复观着、细细品味的对象。她时常会跟着电视里的演员一起哼唱,那份对戏曲的
热爱,让我既感动又无奈。
家里开了商店后,老伴儿的戏曲热情与日常生活发生了冲突。店堂里总是坐满了前来购物的乡亲们,而老伴儿却常常因为沉浸在戏曲的世界里,忽略了顾客的需求,我时常收到乡亲邻居的“投诉”,说老伴儿只顾看电视,不顾做生意。这让我不得不一次次地提醒她,希望她能平衡好爱好与生活的关系。
然而,老伴儿对戏曲的痴迷并未因此减少。她常常因为看戏曲而忘记了做家务,甚至烧饭时也会因为分心而导致饭菜烧焦。这些生活琐事,成了我们之间的矛盾点。每当这时,我都会耐心地与她沟通,希望她能理解我的担忧和辛苦。虽然偶尔也会有争吵和冷战,但我们的感情始终如一,都在为这个家默默地付出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学会了理解和包容老伴儿的戏曲热情。我开始尝试去了解她所喜欢的戏曲剧目和演员,甚至有时也会陪着她一起看戏曲节目。我发现,戏曲不仅给老伴几带来了快乐和安慰,更是她表达情感、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为了支持老伴儿的戏曲爱好,我开始为她寻找更多的戏曲资源和活动。我带着她去参加县里的戏曲比赛和演出,让她有机会重新站上舞台,感受那份久违的掌声和喝彩。每当看到老伴儿在舞台上自信满满、光彩照人的样子,我都会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如今,我们已经携手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老伴儿的戏曲热情依旧不减,而我也早已习惯了她的这份执着和热爱。我们学会了在彼此的爱好中找到共同点,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赴余生。
我的戏迷老伴儿,用她的一生诠释了对戏曲的热爱和执着。她的这份热情,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也成了我们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陪伴着她,一起品味戏曲的韵味和魅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美好人生。
往后愿我们的爱情如戏曲般悠扬绵长,愿我们的生活如戏曲般精彩纷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052.pd原版全文